英國《觀察家報》記者卡羅爾·卡德瓦拉德最近參與奇點大學短期培訓課程,親身體驗這所與眾不同的大學如何以教育改變未來,同時也提出對這種未來主義辦學理念的疑慮。
硅谷MBA
奇點大學創立于2009年,籌建工作由谷歌、微軟等多家知名企業參與,校址由美國宇航局提供,設在位于硅谷的艾姆斯研究中心。
奇點大學校長是未來學家雷·庫日韋爾,校名和辦學理念都借鑒了他的“技術奇點”思想,即隨著科學技術以幾何級數加速發展,人工智能在未來幾十年中將會大幅提高,甚至跨越臨界點——“奇點”。到那時,機器將可通過人工智能自我完善,超越人類智慧,從而導致人類命運發生根本性改觀。
庫日韋爾認為,只有融會貫通地運用高速發展的新技術,才能使未來的機器繼續作為人類幫手,解決人類面臨的能源、環境、醫療和貧困等問題。因此,奇點大學設立了未來學、網絡和計算機、生物技術、納米技術、醫學和神經科學、人工智能、能源、航天和自然科學等多個領域的課程。
學校首期推出的標準課程學制10周,學費2.5萬美元。
記者卡德瓦拉德了解到,盡管學費不菲,但需求巨大,2010年共有2400名學員參加標準課程,其中多數是硅谷企業高管。為響應市場需求,學校增設了針對企業高管的短期課程,幫助他們了解所在行業的前沿技術,培養前瞻性思維。
學員之一、《福布斯》雜志首席運營官邁克·費德勒認為,奇點大學就像是整個硅谷的MBA學院。“小公司能在一夜之間創造數億美元資產,而資產過億的企業也能在一夜之間破產。企業高管們迫切想把握行業趨勢,每個人都想了解前景,”費德勒說。
谷歌公司創始人之一拉里·佩奇曾如此評價奇點大學:“如果我還是學生,這里就是我夢想的學習之地。”
匯集翹楚
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心理壓力,卡德瓦拉德開始了為期3天的短期培訓課程。
開課第一天,致歡迎辭的是副校長彼得·迪亞曼迪斯的三維全息影像,他本人當時身在波士頓家中。上午課程的主講人是大名鼎鼎的塞萊拉遺傳公司創始人克雷格·文特爾,他名下的研究所培育出第一個由人工合成基因組控制的細胞,向人造生命形式邁出了關鍵一步。
課程開始,50個學生被分為幾個組,分別選取教育、貧困、水、饑餓等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為主題,探討解決之道。迪亞曼迪斯要求學生們拿出“能對至少十億人的生活產生積極影響”的辦法,稍后向全班匯報。
卡德瓦拉德起初拿不定主意參與哪組討論,學校工作人員把他引到食物問題這一組,說:“你可以先坐(好萊塢男影星)阿什頓·庫徹的位置,他要晚點兒才來。”
卡德瓦拉德調侃地想:“這可如何是好?如果阿什頓·庫徹因此沒能解決人類面臨的饑餓問題,責任全在我。”
這組學員共7人,待卡德瓦拉德落座后,大家便立刻七嘴八舌拋出各自的觀點。“人造肉怎么樣?”《福布斯》首席運營官費德勒說。
“我們其實立刻就能做出一塊人造牛排,但成本太高,要兩萬美元,”另一名學員回應道。他是羅伯特·哈里里醫生,創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是干細胞治療技術領域的先鋒。
卡德瓦拉德一言不發,只能尷尬地向對面一個俊朗的拉美人綻開一個“不是人人都是天才”的微笑。他后來發現,這個名叫里卡多·薩利納斯的學員是墨西哥排名第二的富豪。
事實上,卡德瓦拉德說,在這間教室里,至少一半人已經實現了能“影響十億人”的成就,他們的名字在硅谷乃至全球都如雷貫耳:文特·瑟夫,互聯網之父;塞巴斯蒂安·特龍,谷歌最新推出的無人駕駛車項目帶頭人;埃隆·馬斯克,在線支付平臺貝寶(PayPal)創始人;里德·霍夫曼,美國最大商務社交網站“聯絡”(Linkedin)創始人;巴茲·奧爾德林,1969年7月16日與尼爾·阿姆斯特朗同乘“阿波羅11號”登月的美國宇航員。
收獲與疑慮面對“您為何還要上奇點大學”的提問,年逾八旬的奧爾德林告訴卡德瓦拉德:“我的確有所成就,但我來到這里后發現,天啊,我還需要做得更好。”
“互聯網之父”文特·瑟夫說,他驚訝于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對奇點大學的推崇和支持,于是決定親自到學校參與課程。
“我來到這里,認識了許多極其聰明的人,既有主講人還有學員,我覺得就像在一片充滿創想的森林中散步,”瑟夫說。
卡德瓦拉德對此表示認可。在這里,他承認自己吸取了許多聞所未聞的知識和想法。例如,在第一天上午課程結束前,克雷格·文特爾向學員們介紹了如何用微藻類制作生物燃料,解決化石燃料枯竭問題。
他提出,一英畝微藻類能制造出一萬升油,而一英畝玉米等谷物的制油量只有18升。這個項目已經獲得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公司3億美元的投資。
再比如,瑟夫向大家描繪的“物聯網”技術前景:“未來某一天,你在購物時接到電話。是你家的冰箱打來的,提醒你‘別忘了買番茄大蒜調味汁’。”
來自英國的風險投資商西蒙·萊文說,他在奇點大學學到的比在哈佛大學讀MBA時還多,3天課程學費5000英鎊(約合8000美元)非常超值。
但在認可收獲的同時,卡德瓦拉德和部分學員也表達了對這種“科技烏托邦”的疑慮。
萊文說:“是否有潛在的致命副作用?每個解決辦法都可能導致意外結果,但貌似沒人考慮和討論相關的倫理道德和規范問題。在這一點上,我不相信市場能起到規范作用,同時我也不信任政府。需要有一個國際性的道德規范監督機構。”
事實上,自奇點大學創立以來,一直不乏業內人士對“奇點”理論和奇點大學的價值持謹慎質疑態度。
有人質疑人工智能會毀滅人類這一理論。有人懷疑奇點大學倡導的未來主義教育方式能否真正有助于實現那些創想目標。還有一些業內人士則批判說,“奇點”理論混淆科學與科幻,而建于這個基礎上的奇點大學根本不足以為人類指出未來之路。
當被卡拉瓦德拉問及這些質疑時,奇點大學副校長迪亞曼迪斯通過全息影像回答說,他堅信世界正以人類無法想象的方式發生變化,而奇點大學所尋求的正是應對這種變化的全新視角和啟示,進而為科學發展注入新活力。
“我相信人類能取得非凡的成就,”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