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顯示、記錄裝置分離型。由可重寫的顯示層和基材層構成,跟抹去記錄用的打印機相組合使用。為抹去記錄,備有熱敏頭、離子流、針電極、液晶板等。
(2)顯示、記錄部分一體型。即顯示層和控制薄膜一體化的薄膜顯示板?,F時所見的電子紙,都是用塑膜制成。這層膠片很薄,而且可以卷曲。Gyricon生產的SmartPaper,厚度約為0.25mm。
今年3月,日本千葉大學開發出厚度只有0.1mm的電子紙。這種電子紙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只是兩層用氧化銦錫聚酯做透明涂層的薄膜,上面的化學成分作為連續電極。薄膜之間夾有無數黑色、白色微粒,白色部分為氟化碳,黑色部分類似復印機用的墨粉。在薄膜帶負電的部分,帶正電的黑粒被吸附上去時呈現黑色;而在薄膜帶正電的部分,因吸引帶負電的氟化碳而變成白色。另據報道,目前已研究出更薄的電子紙,即利用塑料半導體芯片來生產聚合物顯示器。這種材料的選取相對簡單和便宜,通常使用絕緣塑料。
電子紙與普通紙和一般電子顯示器相比,它的特性主要為:首先,與普通紙相比,普通紙上加載的信息是不可更新的。此外,傳統紙張印刷周期長,傳遞速度慢,這對于當今日新月異的科學發展和瞬間萬變的信息時代來說,明顯是滯后的,而電子紙在這些方面卻具有突出的優勢,如它的可變性,可藉電子墨水的排列形狀轉變而變化圖文,因此電子紙可以循環利用,符合環保的原則,對于內容的更新更是一點即變,符合時代要求。傳統紙張的制造消耗大量自然資源,包括水和木漿等等,在制造中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眾所周知的。
至于傳統紙張印刷的優點,如符合人類視覺生理習慣;閱讀無視角限制;使用成本低,在閱讀和保存紙上信息時,不再消耗其他能源,輕薄柔軟,可折疊,卷曲,便于攜帶等,電子紙雖不能百分之百達到,但已基本實現。例如電子紙在易讀性方面,因顯示亮度達到反射型彩色LCD的3~6倍,更加便于閱讀;在偏暗處以及日光直射的地方也可以瀏覽;無論從哪個角度都可以閱讀;可以減輕眼睛的疲勞;即使在關閉顯示器的電源以后,仍然可以顯示畫面,這種性能又稱為雙穩態,通常使用時不需要打開背景燈,標準耗電量不及目前筆記本電腦顯示器的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