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能讓觀眾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3D影像現在越來越受到追捧。就像15年前的老電影《泰坦尼克號》,日前改頭換面以3D模式重新登場,成功賺取不少票房。
不過,對于3D電影帶來的感官享受,觀眾們的胃口越來越刁,要求也越來越高。能擺脫眼鏡、裸眼看3D就是很多人的期待。
“裸眼觀看3D電影,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實現起來并不容易。”近日,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名譽院長徐大雄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如此表示。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很多3D相關電子設備,如3D全息投影儀、3D電視等,不過大多數仍須佩戴輔助眼鏡,只有極少數可實現裸眼觀看。同時,由于技術的不完善,裸眼3D電視的效果不佳,分辨率低,真實感不強。
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桑新柱告訴《中國科學報》,目前存在的三維顯示技術多種多樣,主要方法有全息技術、集成成像、體顯示、視差擋板和柱鏡光柵等。無論何種方法,從大腦呈現的方式來講,都是提取不同角度的信息來合成立體影像。
其中,全息影像是真正的三維立體影像,用戶不需要佩戴立體眼鏡或其他任何輔助設備,就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裸眼觀看影像。
全息顯示技術的問世,給真正的全息電視帶來了希望之光。全息電視與立體電視相比,其優越之處不僅在于立體三維圖像更接近于物體本身,而且還從人眼對物體深度感在生理上的心理暗示方面加以考慮。
“與其他方法相比,全息是實現3D的一種比較理想的手段,但達到動態全息難度依然很高。”桑新柱說,若要實現視頻的三維顯示,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通過材料的刷新,作出動態的改變,但用此方法實現大尺寸、真色彩的實時更新受到材料上的制約;另一種方法是利用空間光調制器,但此法首先要計算生成數字全息圖,高分辨率數字全息顯示受限于巨大的計算量、空間光調制器的周期和分辨率。
不過目前,徐大雄團隊已突破了此技術層面的瓶頸。為避開巨大的計算量,研究團隊采用了并行光信息處理的變換等技術,有效實現了真彩色、高分辨率的動態三維顯示。
在北京郵電大學研發實驗室,擺放著這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裸眼三維顯示裝置。
該裝置的外形酷似高清電視,但用裸眼觀看,即可實現3D電影的真實感。同時,裝置還配備了人眼跟蹤裝置,使觀看者在不同的角度都能達到最佳觀賞效果。
據介紹,此裝置可播放任何其團隊已作過技術處理的節目,從而實現裸眼動態三維顯示。
桑新柱表示,此項研究成果完善后,將批量生產,并將聯合國家廣電總局及相關部門,預計在兩年內,打造出屬于中國自己的家庭裸眼3D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