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影像爭奪戰

   2012-06-25 轉載于網絡佚名3540
導讀

《阿凡達》的3D宣言剛呼嘯而過,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就站滿了帶3D眼鏡的人時過不久,如今上海世博會也儼然成為影像技術集中展示

《阿凡達》的“3D宣言”剛呼嘯而過,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就站滿了帶3D眼鏡的人——時過不久,如今上海世博會也儼然成為影像技術集中展示的舞臺。從中國館百米的清明上河圖到德國館的弧形屏幕,從臺北案例館360度全息影像到沙特館的巨幕3D影院,五花八門的3D、4D和全息技術展示,顯示那虛實無間的世界是多么貼近。

  回望1900年,巴黎世博會上展出各種各樣的大型影像設備,而這距首次向公眾放映電影不過5年時間。一度有2.5萬人密密匝匝地欣賞一個長21米、寬16米的銀幕上播放的電影。同樣是在那屆世博會上,勞爾·格里姆安·賽松海展出了環幕電影《萬花筒》。

  信息時代的技術革新更迅于當年,而世博會本身的展示需求,也在被不同的媒介所放大。同樣是展示地方特色、文化傳承與環境保護,媒介吸引眼球的決定性意義越發明顯。“隨著世博會的召開,展覽展示傳遞信息的手段和形式會慢慢深入人心。越來越多地運用多媒體,用虛實結合的手段,相信這是一種趨勢所在。”水晶石公司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季斐翀表示。

  從3D到全息

  正是晚餐時分,當臺北街頭小吃的熱氣蒸騰上來,臺北案例館中的3D影院突然一陣騷動,還有人不禁發出“真好吃啊!”的感嘆。借助腳底的輕微顫動與視覺的快速變化,這個圓形影像廳試圖營造一種宛在101大樓俯瞰臺北的感覺。而當街頭小丑的利爪似乎快要爬上頭頂,演唱會的聲浪似乎快要掀翻屋頂,有那么一刻,真像!

  顯然3D已成為世博會許多展館的“噱頭”。韓國館內展示的三星與LG的3D電視,以逼真的色彩和平易的屏幕大小,讓人看到了將3D搬回家的可能。德國館門前的迎賓員“Jens”,是利用三維影像技術拍攝的立體照片,館內的弧形3D屏幕則充滿動感。冰島、利物浦、吉林等展示館,也紛紛讓參觀者帶上眼鏡,用三維形式放映宣傳片。

  而在世界氣象館的球形放映廳,可以觀看一部有關氣象的4D電影。“所謂4D電影,是指在3D電影的基礎上增加諸如刮風、降雪、噴霧、振動座椅以及發出激光束和氣味的效果,通過給觀眾與電影內容連動的物理刺激,來增強臨場感的電影。”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授李同興解釋說,世界氣象館的4D電影屬于噴霧類型。或微風吹拂面龐,或細雨打濕眉梢,這部“風云變幻”的電影為時不過幾分鐘,但4D效果讓觀眾“切身感受雨雪的形成,了解大自然循環的奧妙,并從中感悟氣象對平安、幸福生活的巨大作用。”世界氣象館副館長劉歐萱說。

  4D的名頭確實吸引了不少人。很多對氣象知識不太感興趣的人,也因這一顯示方式慕名而來。而沙特館每天保持人龍不斷的誘惑,便是那塊號稱全球最大的3D IMAX屏幕。1600平方米的屏幕,以十分震撼的方式,讓參觀者即使是接受“宣傳”,也接受得很愉悅且記憶深刻。

  “其實,4D電影并不新奇,上世紀80年代就有4D電影存在。但說到普及,4D電影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李同興說,在電影院這個封閉場所中產生激光、噴霧,把椅子設計成可以振動的狀態,并不困難。“但家里的環境不一樣,因為不封閉,你要固有一個房間、固定座椅、固定一些電子設備。此外便是性價比和4D電影的片源問題。” 李同興提到,目前4D電影的片源只是一些介紹性的短片,想體驗更完整的故事,“還要等上很久”。但毫無疑問,世博會這類展示性場所,使用4D技術,確實物盡其用。

  至于未來,“肯定會往全息方向發展,無論是現在很流行的3D,還是若干年后會流行開來的4D技術,都只是我們人類顯示技術朝著全息發展的一個階段。”李同興說。

  臺北案例館同樣可以看到全息技術的展示——金字塔形的玻璃內,舞者優雅的舞姿,如在空中,而觀眾隨意走動,從任何一個角度看去都是同樣一幅優美、清晰的景象。

  贏家還在努力

  中國館內的百米長卷,動態復原了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12臺電影級的投影儀拼接融合,創作出一幅高6.5米、長128米的動態畫卷,是原圖尺寸的近30倍;整個活動畫面以4分鐘為一個周期,展現宋代城市的晝夜風景,其中白天出現人物691名,夜晚出現人物377名……

  “在百米長卷前面原先設計有一條由真水循環而成的水系,所謂‘智者樂水’。然而,在館內進行真水作業的實施和維護難度極大,最終我們調整為用26臺投影儀拼接水紋的畫面投射在紗網上的方案。”季斐翀介紹說,透過紗網,部分影像又會呈現在其之下的沙石造景上,形成一條有厚度的“虛擬水系”,效果亦真亦幻,與水系之上的清明上河圖長卷相映成趣。

  水晶石公司因參與制作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影視特效而知名。據其世博會中國館項目總負責人于正介紹,“清明上河圖”既不同于一般的平面動畫,也不同于《阿凡達》的三維動畫,“為了達到國畫的感覺,我們采用三維技術,反做成二維的效果。而不選擇直接做二維,這是因為二維不利于修改。”與奧運會開幕式上的“卷軸”影像相比,這次的技術也不一樣。 “卷軸”技術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數臺沒有邊框的、可以無限拼接的電腦顯示器組合,卷軸的圖像展示則來自于電腦內的影像放映。而清明上河圖,技術看似簡單,但很繁瑣。

  水晶石公司顯然已成為世博影像競爭中的一大贏家。而另一家公司巴可,則提供臺灣館、芬蘭館等近20個場館的投影儀和影像技術,大約有300臺投影機用在世博會期間,顯然也所獲不菲。“上海世博會是各種新技術展示的平臺,尤其是投影、燈光、顯示技術,參觀者在參觀世博會之后,會推動他們對于新技術產品的需求。”巴可公司大中國區總裁閻飛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臺灣館象征天燈形體的巨型玻璃罩及里面的LED球體結合調光薄膜,球幕與頂級投影機的高科技技術為參觀者呈現出極具視覺空間層次效果、極富創意內容的影像。而當參觀者搭乘電梯進入直徑12米的球幕劇場內,展現在眼前的是猶如夢幻的臺灣美景和生態環境。在全天域銀幕720度包覆的環境下,配備巴可公司立體特效影像技術,結合影片中的風、水、花香、海水氣味,參觀者除享受到視覺及聽覺盛宴,還能通過體感及嗅覺更加感覺身臨其境。此外,,球體外部大量使用巴可DL3系列數字投影燈,充分體現了臺灣館的聲光藝術,到了夜晚時分,游客即便不入館參觀,遠處眺望就能飽覽臺灣風土人情,這是和其他展館的最大不同,足見巧思。

  在芬蘭館,巨大的梯形環幕由4臺巴可2萬流明高亮度投影機拼接融合而成,其難度不在于環幕,而在于環幕+梯形。觀眾看不出任何拼縫,儼然一體的巨大影像,展示著芬蘭對未來城市生活的理念。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1297.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