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所提到這一技術還被稱為“觸控全息術”,這是日本東京大學科學團隊共加利福尼亞交互技術供應商Provision合作開發技術產品的一部分。為了更好地實現3D全息影像,日本科學家團隊應用了Provision的全息顯示產品“Holo”,后者是一種利用鏡面反射呈現平面顯示影像技術。在此之前,投射畫面可以懸浮于顯示界面以外30cm處,用戶們也可以無線接近這些畫面,并可以嘗試用手指去觸控這些畫面。當然了,手指觸控這些虛擬畫面當然是沒有感官體驗的。
對于全息顯示技術,科學家們再次開發了“空氣傳播超頻觸控顯示技術”。這種遠程顯示可以保證用戶在接觸到這些虛擬畫面時,會有觸覺感受,這是基于超頻傳輸的非線性現象,或者說是一種聲波輻射壓力所致。
換句話說,一旦有物體打斷了超聲波的傳輸,壓力場就會作用于物體之上,這里所說的物體也就是指咱們廣大用戶的某個身體部位。在美國新奧爾良的2009計算機繪圖展銷會上,東京大學的這個科學家團隊就針對這一全新技術做了詳細的介紹。
聲波傳輸壓力的方向與超聲波傳輸的方向是相同的,我們也就可以認為是超聲波“打擊”阻隔的物體。使用者的手指在觸控到這些全息圖像,或者說是超聲波之后,他們的手指就會感覺到輕微的壓強,這與之前的全息技術中手指觸控空氣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為了更好地追蹤手指的移動方位,東京大學科學家們還應用了Wiimote(Nintendo),這是一種基于紅外線技術的簡易攝影機。據Pjtime.com了解,反向發射器主要用于追蹤用戶的中指,應用兩臺Wiimote則是為了鎖定手指頂部的3D位置。有了這種手指追蹤技術的幫助,用戶就能用他們的手指觸控到懸浮在空中的畫面。
不僅僅是視覺體驗,這種改進了的全息觸控方案還能帶給廣大用戶一種真實的觸覺感受,這些觸覺感受還是建立在數字數據變化的基礎上的。而這對視頻游戲、3DCAD、數字標牌等多個產業都是幫助極大的。
“同東京大學科學家團隊合作是極富歷史意義的,這對完善我們全息技術的產品線也是幫助極大的”,Provision公司首席執行官CurtThornton這樣說到,“我們創新性地改進了觸覺反饋技術,使得全息影像能同用戶的手指發生反應。東京大學的合作者們為這一改進技術的誕生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也為全息技術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子,并能使廣大用戶在觀看全息影像時獲得交互式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