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阿湯哥魅力依舊,但《碟中諜4》中炫目的新鮮玩意足以成為另外一個亮點?,F有科技上的適度“科幻”,我們摸得到。
《碟中諜4》哪里值回票價?
好萊塢特工片的亮點大同小異,無非是異域風情中的帥哥加美女、飛車和打斗,情節也就是恐怖分子與各國間諜斗智斗勇。而《碟中諜》系列從問世之日起,除了鐵打的男主演湯姆·克魯斯,電影里層出不窮的新技術經常會刷新觀眾對科技的理解以及對未來世界的想象。奇妙之處在于,它們讓伊森·亨特(Ethan Hunt)無所不能,也就可以讓我們更加便利地工作和生活,因為這些技術并非遙不可及。
互聯網汽車
你可以把《碟中諜4》中湯姆·克魯斯開的那輛寶馬i8概念車看成植入廣告,也可以把它當作未來互聯網汽車配置的參考。無論是在沙塵暴中追蹤,還是在孟買街頭查看實時路況,以及車窗顯示地圖,i8都大顯神通。
它的前車窗就是一個智能顯示屏,支持觸控GPS地圖定位。具體來說,寶馬獨特的“壓條技術”用在i8組合儀表的顯示屏和增強型平視顯示器上營造出三維感覺。它允許駕駛者根據他們的駕駛條件調整各種信號,提供前方或后方的更多信息。
幾乎所有帶有科技寓意的電影都離不開一輛與男女主角配合默契的車。現實生活中已經出現了不少帶著“互聯網”概念的汽車,運用3G網絡導航、瀏覽網頁、移動辦公,實時與廠家或4S店的服務器連接,甚至可以成為一個云存儲的硬件設備。
全息3D投影
在克里姆林宮里,亨特和同伴用幕布上的投影欺騙守衛的橋段一定讓你忍俊不禁,除了iPad對守衛的視網膜聚焦之外,如何讓原本走廊盡頭的圖像出現在幕布上?這是全息3D投影的“夸張”應用。
全息3D投影是一種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物體真實三維圖像的技術。本質上是在空氣和特殊的鏡片上形成立體的影像。與平面銀幕在二維表面通過透視、隱形等效果實現立體感不同,全息3D投影技術真正呈現3D影像,可以從任何角度觀看影像的不同側面。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一群像謝耳朵一樣的科技怪人在實驗室里折騰的事情,那么回想一下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CNN的記者明明在芝加哥做現場報道,卻出人意料地出現在位于紐約的演播室里與主持人面對面交談。它已經應用在現實生活里了。也有不少公司著手研發和推出這項技術的商用產品。且不提傳聞不斷的iPhone5會配備全息投影技術,微軟研究院里一個代號為Vermeer的項目就是想在全息3D投影技術的基礎上加入觸控操作。同樣,思科推出的下一代思科網真平臺正是全息視頻會議系統,就像CNN已經實現的那樣,讓身處不同地區的人可以“真實”圍著一張桌子開會。
人體磁懸浮
提到磁懸浮,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高速行駛的磁懸浮列車。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頻電磁場在金屬表面產生的渦流來實現對金屬球的懸浮。懸浮起來的列車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來自地面的阻力,因此成為人們陸上飛行的最佳交通工具。
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產品利用磁懸浮原理讓小塊的金屬或磁體短暫地漂浮起來,但也只是在苛刻的實驗條件中。
雖然在電影中,穿著磁性材料服裝的特工就利用磁懸浮小車自由飄進飄出電腦機房,但是真正實現人體磁懸浮并不是那么容易。人體并不像金屬或者磁性材料那樣密度均勻、形狀規則,并且在高強度的磁場和電場中人體還會有一定的潛在危險。
蜘蛛人手套
《碟中諜4》中有個特別設計的環節,亨特在世界最高的哈里發塔外部爬行時手套突然失靈。他戴了一副特殊的手套,對這雙手套的好奇可以回溯到1962年,當時《蜘蛛俠》漫畫誕生,如何在玻璃般光滑的高樓外表爬行一直是人們研究的樂趣。
直到美國加州大學一個研究小組在2010年表示“蜘蛛俠使用的壁虎手套有望在3至5年內問世”。這個通過模仿壁虎的粘結工具,即在滑動過程中也能依附在物體上的特性就是蜘蛛俠能在高樓間攀爬的原因。不過這種通過塑料(9410,-50.00,-0.53%)聚丙烯纖維制成的壁虎手套目前只能在光滑的玻璃表面上使用,使用者是否具備良好的體力以及如何在粗糙表面使用仍然是要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