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投影系統廣泛應用于商業演示、多媒體會議室、教室、體育場館、教堂、軍事以及商業場所等方面,投影虛擬現實廣泛用于模擬演習和電影院的超大屏幕投影系統,它們要么采用前投方式,要么采用背投方式,除此之外似乎沒有第三種投影方式。前投和背投可以說是投影技術的全部技術體現。
正投,簡單地說,就是投影機的安裝位置與觀眾在屏幕的同側,投影機發出的光線投射到屏幕,在屏幕上形成圖像,然后光線再反射,通過反射光成像。也是根據反光率來衡量幕的增益。尺寸任意大小,造價也比較好接受。前投的歷史很悠久,自從有了電影和幻燈片以來就前投。
背投,就是投影機的安裝位置與觀眾分別位于屏幕的二側,投影機發出的光線從屏幕的后側投射到屏幕,光線透過屏幕進入觀眾眼睛。背投屏幕在尺寸不如前投,比較適用于觀眾不多,多用于監控指揮調度等場所。背投歷史卻比較短,只是最近10多年之間的事情,但是,背投方案卻給世界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投影概念。在安裝使用背投屏幕時,其要求的空間比前投的更大,而且安裝投影機的空間要足夠暗。像教室和多媒體會議室這樣的地方可能就沒有安裝背投系統所需的空間了。但是,許多更大型的演示,特別是在很大的禮堂甚至戶外,可以選擇適合的投影和優質的背投屏幕。
投影屏幕的技術分類以及三種背投幕的區別
屏幕從投影方式分為正面投影屏幕(反射式)和背面投影屏幕(透射式)二大類。正投屏幕不受尺寸的限制(可定制),但會受環境光的影響造成畫面對比度的嚴重下降,安裝調試和使用維護簡單。背投屏幕畫面整體感較強,畫面色彩艷麗,形象逼真,目前背投屏幕從技術上分又分為光學背投(有光柵和菲涅爾技術)和散射背投兩類,從材質上分為軟背投幕和硬背投幕,目前最大的單張光學背投幕有200英寸,有效圖像范圍寬4034mm x 高3018mm,單張散射背投最大是200英寸(4:3)和2米 x 20米。
散射型屏幕依靠散射微粒來完成投影光線的分布,因此散射型屏幕有如下明顯的缺點:
- 有亮斑效應(太陽效應),亮度均勻性一般
- 但造價很底,國內生產技術成熟
- 可視角度大
- 維護成本低,散射型屏幕低端市場應用廣泛
光學背投屏幕依靠微細光學機構來完成投影光能的分布,是目前公認效果最好的顯示方式,菲涅耳(Fresnel)透鏡的技術廣泛應用在光學屏幕的制造工藝上,菲涅耳透鏡結構可以將入射光匯聚成平行光線,在一定的視角范圍內增加屏幕的亮度。柱面透鏡的技術也廣泛應用在光學屏幕的制造工藝上,通過屏幕正面的柱面透鏡結構,可以控制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光線分布,具有擴大視角范圍的功能。
- 光學背投幕的缺點是為了獲得最佳的圖像聚焦,必須選擇焦距范圍與之匹配的投影機鏡頭(對投影距離有要求)
- 造價高,維護要求高
- 生產技術要求高,貨物依靠國外進口
- 增益高
背投軟幕—是一種特殊的背投,有一定特殊的適用范圍和客戶群體,它是利用高透光率的樹脂幕壓鑄成型背投軟幕具備廉價、無縫(尺寸可以定制超大)、運輸安裝方便(可以折疊)、對投影機鏡頭焦距沒有要求等優點,通常應用在會議,展覽,舞臺演出和租賃行業。方便運輸,安裝。色彩還原可以。視角好,可保證視像范圍(通常為要求160度),增益一般(通常標稱為1.8左右)。
背投的安裝比較復雜,前投相對簡單
背投的安裝比較復雜,因為并不是任何投影環境都有足夠的投射距離實現理想的投射效果。都要做背投暗室間,如果投影距離有限的話還要有反射系統或配廣角鏡頭的投影機,對聚焦的調試要求也高一些,一般都要專業的工程師來操作調試。前投系統中投影機的安裝和放置就比較簡單,在一個屏幕前放置(吊裝或桌面放置即可)一臺投影機就行。多數人是懂得怎樣去設計這樣一個系統,設計安裝也容易、直觀。
背投屏幕透明或半透明(透射型),前投屏幕不透明(反射型),前投畫面質量受環境影響大,背投受影響小,前投不適合于演講人站在屏幕前,如果要達到在屏幕上手寫的功能,就只好用背投幕了。
前投幕在演示、講解過程中有不太方便之處:即演講人不能站在屏幕正前方,否則演講人不僅會擋住光線,還會有影子打到屏幕;另外,前投光線會射入演講人的眼睛,對演講人眼睛是有害的。背投就不會受到這樣的影響。
目前正投屏幕的生產已趨于飽和,國內正投幕的量60%要出口,品質/價位也是向兩極分化發展。背投幕的生產在國內還不成規模,還沒有一套詳細的評測數據和機構。目前高端的背投幕市場主要是進口的,技術壁壘主要集中在菲涅爾透鏡技術上。中低端用戶大多會采用國內生產的,國產背投具有不可抗拒的價格優勢以及市場操作靈活。
總結以上情況,背投幕在教育行業還是有著很好的應用優勢和案例。但是背投也有他很大的局限,主要是使用空間,成本,安裝維護。目前在教育行業還只有部分的高校大禮堂或大報告廳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