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虛擬制造技術的功能可分為:面向產品的虛擬制造技術和面向生產過程組織管理的虛擬制造技術。前者著重于產品的設計、制造、使用、檢驗及評價的建模與仿真,后者則著重于生產過程的計劃、組織管理、資源調度、物流、信息流等的建模與仿真。
虛擬現實技術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一種逼真的虛擬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人們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等的感受象是在真實的環境中一樣,即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人們可以沉浸在這個環境中與環境進行實時交互。這就是它的所謂“沉浸性”、“實時性”和“主動的交互性”。在這個環境中,設計、制造和使用的產品,并不是實物,不消耗實際材料,也不需要機床等設備,他只是一種圖象和聲音的所謂“數字產品”而已。利用這種數字產品,可以進行產品的外觀審查和修改、裝配模擬和干涉檢查、機械的運動仿真、零件的加工模擬,乃至產品的工作性能模擬與評價,以便在產品的生命周期的上游設計階段就可以消除設計的缺陷、評價加工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預測產品的成本和使用性能,提出修改的措施和方法。虛擬現實技術為實施并行工程、敏捷制造,減少失誤和返工、縮短研制周期和提高產品質量提供了一個最佳的環境??梢?,虛擬現實技術與面向產品的虛擬制造技術的關系最為密切。
虛擬現實技術的基本要求
從人類獲取信息的方式看,視覺是最主要的,它占人們獲取的信息量的70%,其次是聽覺、觸覺和味覺。為了實現逼真的效果,滿足人的視覺和聽覺習慣,虛擬環境的圖象和聲響應是三維立體的;為了達到實時性,圖象至少應有60 120Hz的幀頻,還要隨時響應人們的操縱信號,延遲不能超過0.1秒。因此,虛擬現實技術對計算機的計算處理速度和顯示器的要求很高,多數系統和高質量的系統都是在工作站上開發的,并要配備高級圖形加速卡。但這兩年,微機性能大幅度提高,已經在微機上實現了較高質量的虛擬現實技術。成本降低和微機的普及性,將大大推動該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人們通過視覺獲得外界物體的形狀、空間位置和速度,要通過人的靜態、動態和生理的立體深度線索來獲取。靜態深度線索主要是空間內物體的位置、遮擋關系、大小和清晰度等,這在的三維造型的投影關系中已經考慮進去了。物體運動產生的動感和位置變化,就要求計算機必須實時地計算和處理圖象,只有超出人的視覺暫留時間,一般不少于30幀/秒,才能獲得平滑穩定的圖象,而不會出現閃爍。這就是目前的一般三維動畫所要求和應達到的。但這樣的三維圖形和動畫在屏幕上是二維顯示的,就象用一只眼睛看物體,缺乏物體的深度感和立體感。實踐表明,人的雙目視差對物體的深度感起決定的作用。要達到自然的物體立體效果,就必須用“兩只眼睛”看物體。
在計算機虛擬環境中的圖象,就必須將人的兩只眼睛的圖象分開計算和處理,相應地要求有分開的圖象顯示。目前常用的是頭盔式顯示器,在桌面虛擬環境中,是在普通顯示器上顯示雙圖象或交替顯示雙目圖象,再通過光閥眼鏡分離兩眼看到的圖象。因此,采用雙目圖象交替顯示時,顯示器的幀頻必須是普通顯示方式的兩倍以上。再考慮到光閥眼鏡的延遲,幀頻不少于80Hz才不出現閃爍現象。
雙目分開的圖象就要求計算機必須實時計算和處理80幀/秒以上的圖象。這個實時性要求是很高的,故多采用工作站作為主機。在微機上的游戲軟件中,以前的方法是采用很低的分辨率和二維圖象。隨著微機速度的提高,目前可以采用三維圖象,但分辨率仍很低。采用高檔圖形加速卡,可以大大加快計算速度,可以達到 32bit彩色、1600 x 1200分辨率、4M Triangles/s和100M pixel/s紋理,已經使得微機平臺上的虛擬現實技術進入了實用階段。
在制造技術上,一般對聲響的要求較低。而在軍事實時對抗訓練等虛擬現實系統中,空間立體聲效果是必須的了。
在桌面虛擬環境中,人機交互的操縱器主要是普通鼠標、6自由度鼠標、數據手套、操縱桿。數據服、大型投影屏幕等使用于更完善的虛擬現實系統中。
根據不同的用途和需要,可配置不同的系統,適當的沉浸深度的虛擬環境才不會使系統過于復雜及成本、維護的負擔過重。例如,用于汽車外形造型設計的系統,重點在顯示高質量的立體圖象,而聽覺和觸覺的要求很低,用普通鼠標進行操縱即可,實時性也要求不高。再如,零件裝配模擬中,除了圖象外,可操縱性要求較高,可配備6自由度鼠標和數據手套等。在車輛、飛機模擬訓練等虛擬現實系統中,要求有寬闊的視野、實時的操縱系統、逼真的聲響效果。不僅要快速響應人們的操縱信號,還要實現人們對力、位移等的觸覺反饋的仿真。
虛擬現實系統的應用
虛擬現實系統首先在軍事、航天等高科技領域以及娛樂與漫游等方面獲得成功的應用。例如:用于宇航員、飛行員訓練的座艙系統、戰場實時演練系統(虛擬戰場)等。虛擬現實系統在產品設計、制造過程中同樣具有重要的應用,可大大提高產品的技術水平,例如:波音公司777飛機的設計、福特汽車外形設計與碰撞實驗、工廠和建筑物的漫游等。目前應用效果最好是下面幾個方面:
產品的外形設計
例如:汽車外形造型設計是汽車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以前多采用泡沫塑料制作外形模型,要通過多次的評測和修改,費工費時。而采用虛擬現實建模的外形設計,可隨時修改、評測,方案確定后的建模數據可直接用于沖壓模具設計、仿真和加工,甚至用于廣告和宣傳。在其它產品(如:飛機、建筑和裝修、家用電器、化妝品包裝等)外形設計中,均有極大的優勢。
產品的布局設計
在復雜產品的布局設計中,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直觀地進行設計,避免可能出現的干涉和其它不合理問題。例如,工廠和車間設計中的機器布置、管道鋪設、物流系統等,都需要該技術的支持。在復雜的管道系統、液壓集流塊設計中,設計者可以“進入”其中進行管道布置,檢查可能的干涉等錯誤。在汽車、飛機的內部設計中,“直觀”是最有效的工具,虛擬現實技術可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的作用。
機械產品的運動仿真
在產品設計階段中必須解決運動構件在運動過程中的運動協調關系、運動范圍設計、可能的運動干涉檢查等。
產品裝配仿真
機械產品中有成千上萬的零件要裝配再一起,其配合設計、可裝配性是設計人員常常出現的錯誤,往往要到產品最后裝配時才能發現,造成零件的報廢和工期的延誤,不能及時交貨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信譽損失。采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在設計階段就進行驗證,保證設計的正確。
產品加工過程仿真
產品加工是個復雜的過程。產品設計的合理性、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機床的選用、加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加工缺陷等,有時在設計時是不容易發現和確定的,必須經過仿真和分析。例如,沖壓件的形狀或沖壓模具設計不合理,可能造成沖壓件的翹曲和破裂,造成廢品。鑄造件的形狀或模具、澆口設計不合理,容易產生鑄造缺陷,甚至報廢。機加工件的結構設計不合理,可能產生無法加工、或者加工精度無法保證、或者必須采用特種加工,增加了加工成本和加工周期。通過仿真,可以預先發現問題,采取修改設計或其他措施,保證工期和產品質量。
虛擬樣機與產品工作性能評測
設計、重新制造等一系列的反復試制過程,許多不合理設計和錯誤設計只能等到制造、裝配過程中,甚至到樣機試驗時才能發現。產品的質量和工作性能也只能當產品生產出來后,通過試運轉才能判定。這時,多數問題是無法更改的,修改設計就意味著部分或全部的報廢和重新試制。因此常常要進行多次試制才能達到要求,試制周期長,費用高。而采用虛擬制造技術,可以在設計階段就對設計的方案、結構等進行仿真,解決大多數問題,提高一次試制成功率。采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方便、直觀地進行工作性能檢查。例如,美國的John Deere公司,采用該技術,對新產品反鏟裝載機的三個技術方案進行建模仿真,結果否定了其中的兩個方案,節約了大量的研制經費。如圖1所示是利用dVISE制作的虛擬裝載機模型。
產品廣告與漫游
用虛擬現實或三維動畫技術制作的產品廣告具有逼真的效果,不僅可顯示產品的外形,還可顯示產品的內部結構、裝配和維修過程、使用方法、工作過程、工作性能等,尤其是利用網絡進行的產品介紹,廣告效果很好。例如,在internet網絡上某復印機的產品介紹和用戶使用說明,可在網上進行操作:復印、打開復印機側板顯示內部結構,更換墨盒,清潔磁鼓,去除卡著的紙,關上側板等,生動、直觀。
漫游技術使人們能在城市、工廠、車間、機器內部乃至圖紙和零部件之間進行漫游,直觀方便地獲取信息。
虛擬現實環境下的產品制造技術
虛擬現實環境下的產品設計、制造和評價,首先是進行產品的立體建模,然后將這個模型置于虛擬環境中實施控制和分析。由于虛擬現實技術正在發展中,虛擬現實的環境軟件相對較成熟,如WTK、dVISE、VRT等,而用于機械設計、制造的仿真和控制的軟件功能比較分散,兩者之間的連接尚不成熟,是研究和開發的熱點。如機械運動仿真、薄板沖壓成型分析與仿真、零件加工和裝配仿真等。目前,基于特征的3D建模技術正逐漸進入實用并開始推廣應用,為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這些建模軟件不支持虛擬現實環境,必須進行轉換和數據處理。
根據本單位的產品立體停車庫,建立了一套虛擬現實環境下的參數設計系統,其中包括:車庫布局設計、車庫類型選擇、車庫設計和車庫工作演示系統,初步實現了參數化虛擬設計。該系統采用VC和OpenGL進行編程,其中的復雜模型采用AUTOCAD和3DS MAX進行建模。在這個虛擬設計軟件中,采用參數化建模,可以直觀地進行車庫的布局、設計、分析和運動模擬,效果較好。
機械產品有著自己的統一特征, 基于這些特征建立一套連接3D建模與虛擬環境的軟件,有利于該技術在制造領域內的應用。
面向產品的虛擬制造技術是以三維建模和仿真技術為基礎,以虛擬現實技術為支撐的全新的技術,是CAD/CAM/CAE技術的更高級階段,近幾年發展迅速。
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工程師可以利用實時的視覺圖象,更直觀、更方便地進行產品的設計、布局、仿真、分析、可制造性檢查、性能評價,快速、可靠地設計、制造出高質量的產品,滿足市場競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