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要戴眼鏡的3D影視會讓人感到眩暈、易疲勞和頭痛,這主要是大腦要同時處理左右眼視角成像差異和雙眼聚焦之間矛盾所導致,全息畫面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辦法。比利時校際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研究人員說,全息影視能形成真實的3D虛像,給人們提供一種自然的多角度3D體驗,而不會造成一般3D電影的副作用。但這一技術還處在初期階段,目前最好的全息視頻顯示器龐大笨重,播放緩慢而且模糊不清。
Imec建造的全息顯示器,是用激光照射在一種微電機系統(MEMS)平臺上,該平臺能上下運動,就像一個小的反光鏡活塞。每個像素都附著在一個像彈簧一樣的機械裝置上,通斷電能拉長或放松。安裝MEMS之前,芯片是在硅晶片上生長一層氧化硅,有序地在氧化硅上蝕掉一些方塊,生成一種像國際象棋棋盤似的花紋。蝕掉的像素僅比附近氧化硅低約150納米,然后在整個芯片最上面涂一層鋁反光層。當激光照在芯片上,就會在相鄰像素的邊界以一定角度反射回來。整個芯片上衍射的光互相干涉疊加或抵消,就形成了3D圖像。
小反光鏡平臺每秒鐘若干次地迅速上下運動,交換靜止圖像使像素動起來,就能將這些全息圖以動態形式放映。Imec視覺系統研究小組高級研究員理查德·斯塔爾解釋說,為了產生衍射以形成全息圖像,每個MEMS構件都必須小于照射在芯片上的激光的波長,因此構件要在0.5微米×0.5微米左右,由硅鍺混合物制成,目前公司已經用這種材料制作了可傾斜的MEMS反光鏡,并希望能融合所需的數據處理邏輯,直接控制像素下面的MEMS構件,以讓快速顯示更容易。
Imec研究小組表示,第一個概念論證的動態樣機有望在2012年中期制造出來。“最終的3D顯示器將設計成具有60度衍射角和鮮明的視覺感受。”Imec項目經理弗朗西斯科·佩索蘭諾說,“我們可能再要5年時間,就能做出信紙大小的包含4000億動態像素的顯示器。”(常麗君)
《科技日報》(2012-01-10 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