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立體電視技術升級 民用市場啟動在即

   2012-06-29 轉載于網絡佚名4430
導讀

歷經多年商用市場的鋪墊,立體顯示技術越來越成熟,啟動民用市場指日可待。但目前一些整機企業所用技術皆出自一兩家企業,專家認

歷經多年商用市場的鋪墊,立體顯示技術越來越成熟,啟動民用市場指日可待。但目前一些整機企業所用技術皆出自一兩家企業,專家認為,應吸引更多國內企業參與到立體電視產業之中。

作為突破傳統平面顯示的視頻改革,立體三維顯示技術自出現就受到國內消費者關注。記者最新獲知,歷經多年商用市場的鋪墊,立體顯示技術越來越成熟,啟動民用市場也指日可待。不過專家指出,受限于片源少、成本高,立體電視上市后短時間內仍將以高端用戶為主要目標群體。

立體顯示技術已成熟
從黑白到彩色、從顯像管到平板顯示、從標清到高清,顯示技術在不斷升級,也不斷沖擊著消費者的視聽感受。不過,這些技術變革都有其局限性,那就是對人們視覺的沖擊力僅限制在傳統平面顯示的平臺上。

隨著人們對視覺要求的不斷深化,立體三維顯示作為一種全新模式的視覺革命成為許多人士的期待。記者了解到,截止到現在,立體顯示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實現:

一是利用3D(三維)眼鏡。該技術使用的是穿透液晶鏡片,開可以控制眼鏡鏡片全黑,關可以控制眼鏡鏡片為透明。通過電路對液晶眼鏡開、關的控制,使左、右眼畫面連續互相交替顯示在屏幕上,看到真正的立體3D圖像。不過,3D立體眼鏡所能夠實現的立體效果有限,而且容易讓眼睛產生疲勞。

二是全真立體電視技術。運用該技術無須佩戴專用眼鏡即可看立體影像。這種產品巧妙地結合了雙眼的視覺差和圖片的三維原理,會自動生成兩幅圖片,一幅給左眼看到,一幅給右眼看到,使雙眼產生視覺差異。

此外,德州儀器公司近日發布了3D DLP(數字光處理)技術,主要面向家庭影院市場。IBM也在不久前展出專為DLP電視和投影機設計的低成本3D影像技術,IBM稱希望將來這項技術能用于成本為20美元的DLP電視或家庭影院的投影器材所運用。

《中國電子報》記者了解到,國內企業對立體視頻技術的研究已有20年歷史,目前也掌握了大量立體顯示方面的技術,如TCL不久前展示了其使用3 D眼鏡觀看的立體電視大部分是自主技術。在全真立體電視技術方面,寶龍國際去年就推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第一臺103英寸超大屏立體顯示設備。

進入民品市場指日可待
相比傳統電視而言,由于立體電視能夠給觀眾帶來更強的真實感與現場感受,該技術的發展一直備受觀眾關注。記得在去年一些展會上,寶龍國際展出其自主研發的103英寸采用自由立體顯示技術的立體電視就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觀看。

而立體顯示技術在歷經多年沉淀后,其應用范圍也大大增加。以寶龍國際為例,其產品bolod自由立體顯示器就已經被成功運用到多個領域,采用bolod自由立體顯示器的立體廣告網絡已經亮相我國香港的地鐵、北京的商場及內地其他城市機場等眾多公共場所,形成覆蓋地鐵、商場等眾多公眾場合的新型立體傳媒網絡。

如果說以上應用主要還是面向商用市場,還不足以吸引消費者關注的話,以下的信息或許能激發長期關注立體顯示的讀者的興趣。

寶龍國際相關負責人近日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過去發展基礎上,寶龍國際今年成立創圖視維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挖掘自由立體顯示行業,包括商用和民用市場。目前創圖視維正在技術上積極準備,并在很多零部件方面已經成功嘗試立體顯示技術進入民用市場的可能性,預計不久后立體顯示在民用市場的應用將得到推廣。

而就在幾天前,TCL邀請為數不多的幾家媒體展示了其最新款3D高清液晶電視。據悉,TCL新品計劃于今年年底在北美率先上市,繼而視中國市場情況適時推出產品。

TCL集團研究院院長兼技術中心主任閆曉林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TCL還準備參與3D內容的制作,同時計劃推進國內家電行業3D高清液晶電視顯示技術行業標準的制訂,并兼容國際標準,以應對國外市場對中國出口彩電的專利限制。

此外,記者了解到,海信、長虹等企業對民用3D顯示技術也一直有研究。

應吸引更多國內企業參與
立體電視機作為終端設備,要正常播出必須要有相應的節目源。記者曾經就這個話題展開調查,當時發現節目源并不多。

不過創圖視維相關負責人近日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目前創圖視維正積極和相關部門一起制作立體電視節目,主要針對奧運市場。閆曉林也告訴記者,TCL準備參與3D內容的制作。

“這些都是杯水車薪,依靠終端廠商做片源并不能從本質上解決片源緊缺問題。”北京電影機械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都云陽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專家都指出企業自行制作片源的成本和風險很大,應該由專門的機構制作這樣的產品。

當然,拋開片源問題,成本高也是立體電視在民用市場普及的瓶頸。

記者了解到,在技術上,要在民用電視上實現立體顯示并不是難題,但目前成本較高。拿一臺42英寸液晶電視機為例,要實現立體顯示,目前的售價在10萬元左右,而一臺平面顯示的電視售價才不到1萬,所以實現立體顯示的關鍵零部件的迅速量產和提高產品良品率是降低成本最為可行的方法。

按照上面兩點分析,雖然立體電視很有可能在年底前面向普通消費者出售,但僅限于高端用戶,要想短期內普及并不容易。

另一方面,國內廠商發展民用立體電視也將面臨國際消費電子廠商的壓力。記者了解到,在今年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三星展出了一款支持3D的背投電視以及一款可以顯示3D圖像的等離子電視,飛利浦也宣布今年將推出3D電視。

“對于未來立體顯示市場,國際企業肯定不會坐視不理。但國內企業在立體顯示領域不像平板顯示那么被動,我們擁有不少自主技術,對贏利能力普遍不高的國內彩電企業來說,立體顯示或許是值得一試的領域。”某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1590.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