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3D立體掃描技術 可還原億年前生物

   2012-06-30 轉載于網絡佚名3540
導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見到3D這個符號,如:3D顯示、3D電影、3D打印、3D掃描等等。前兩種相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而3D打印筆者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見到“3D”這個符號,如:3D顯示、3D電影、3D打印、3D掃描等等。前兩種相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而3D打印筆者在之前也進行過詳細的介紹,不過3D掃描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詞語。那么什么是3D掃描技術呢?3D掃描技術有哪些應用范圍和優缺點呢?和3D打印能否有所結合呢?本文將全面系統的介紹3D掃描技術,以饗讀者。

 
可還原億年前生物 解析3D立體掃描技術

  據國外媒體報道,奧地利科學家成功復原了一塊此前未知的動物化石的原貌。根據復原圖,這只動物渾身長滿釘狀結構,據信是現代魷魚與章魚的祖先。此項研究由奧地利國家歷史博物館進行,研究人員利用3D掃描技術逐層掃描化石,而后制作出一段視頻,展示這種動物如何生活和移動身體。(文中用圖來源于網絡)

  這種動物被稱之為“Dissimilites intermedius”,生活在距今1.28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它的化石在海底形成,最后在阿爾卑斯山白云石山山頂的沉積物中發現。科學家表示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術允許他們看到肉眼無法看到的一些細節,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這種古生物。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這種動物的身體被釘狀結構覆蓋,每一個的長度在3到4毫米之間。

 
可還原1.28億年魷魚祖先

 
可還原1.28億年魷魚祖先

  博物館發言人表示:“這塊化石代表此前一個未知的物種。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術和先進的3D復原程序不僅可以幫助復原一年前在白云石山發現的化石的原貌,同時也能根據這種動物的肢體留下的印記了解其如何移動身體。”

 
可還原1.28億年魷魚祖先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1614.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