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影制作公司們對3D電影傾注的越來越多的寵愛,再加上最近包括《復仇者聯盟》、《黑衣人3》等在內的一些好萊塢3D電影大片的熱映,至少在電影院中,3D之于普通消費者,都已經不再陌生。但是遺憾的是,在終端方面,目前3D技術仍然沒有實現大規模普及,或許有很多人都會忍不住要問:我們的3D技術普及之路還有多遠的距離要走?
在終端方面,相比于戴眼鏡的3D顯示技術,筆者以為,裸眼3D技術更具有實用價值,也更容易被我們接受,目前已經具有了比較多的成品解決方案。像不久前,全球知名芯片供應商MStar公司還專門推出了一款針對裸眼3D手機市場的解決方案,并聯合3DVstar公司和聞尚公司推出了基于該平臺的裸眼3D手機成品。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裸眼3D產品主要有:裸眼3D筆記本、裸眼3D智能手機、裸眼3D掌上游戲機、裸眼3D電視等。不難看出,雖然已經有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但終端成品其實并不多,而且據了解,這些產品的售價也不低。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阻礙了裸眼3D在市場上的普及呢?在這條路上,我們到底還要走多遠才能看到明亮的光芒?
筆者認為,裸眼3D方案的視覺感受、2D和3D的平滑過渡以及成本問題是影響3D顯示技術普及的三大最主要因素。
一、裸眼3D技術的視覺感受
1.亮度問題
現在我們將裸眼3D技術歸為一類解決方案,實際上是一種很籠統的歸類方法,在裸眼3D中,就包含有多種多樣的技術。主流的3D顯示技術有:視差障壁技術技術,比如夏普發布的裸眼3D手機和任天堂發布的3DS游戲機就采用的就是這種技術;柱狀透鏡技術,飛利浦公司生產的裸眼3D產品就是應用的這種技術。此外,還有一些改進的裸眼3D技術,如MLD技術,代表廠商是美國PureDepth公司;指向光源技術,代表廠商是3M公司。
早期的視差障壁技術技術與既有的LCD液晶工藝兼容,因此在量產性和成本上較具優勢,但是畫面亮度低,分辨率會隨著顯示器在同一時間播出影像的增加呈反比降低。而指向光源技術雖然是3D顯示效果最出色的,但是這種技術目前尚處于開發階段,產品都不是太成熟。 因此,現在絕大多數的裸眼3D產品都采用了柱狀透鏡技術,這種技術3D技術顯示效果比視差障壁技術好,且亮度不會受到影響,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它與現有LCD液晶工藝并不兼容。
2.舒適程度問題
相信有去電影院觀看過3D大片的網友對此有深切的體會,也即是在我們長期觀看3D畫面之后,常常會出現身體上的不適,或為眩暈,或為惡心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現在3D下的圖形圖像處理技術都是借由2D的方法和理論,通過具有視差的圖像模擬一個立體的世界。如果對視差,或者稱為Z軸的控制不合理,就會造成不舒服的感覺。
所謂Z軸,也就是我們觀看屏幕三維源所感覺到的畫面中物體距離我們的“遠近”。3D電影在拍攝中往往采用了兩臺攝像機同時工作,來模擬人的雙眼。這種模擬,一旦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調整,必然會造成一些畫面和現實世界有比較大的出入,從產生身體的不適。另外,當我們用觀看這些3D內容的時候,也會因為目前的屏幕縮放與基于2D圖形圖像處理技術的關系,產生更多地不匹配,進而,加劇了這種不適感。
觀看3D電影時會出現眩暈等不適感是目前所有業界廠商共同面臨的問題,在裸眼3D顯示領域耕耘已久的3DVstar公司目前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2D與3D的平滑切換問題
JVC IF-2D3D 轉換器
由于目前我們的網絡、辦公、游戲、電影……等等的畫面源是以二維呈現為主,因此,如果一個屏幕只能顯示三維,那無論它三維效果多好,也很難被廣泛接受。不過目前已經有一些企業通過改變透鏡組的折射率,可以實現在同一個屏幕上,同一時間,任意位置的2D和3D間的平滑切換。
三、裸眼3D產品的成本問題
相信成本和售價問題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問題。由于目前提供裸眼3D終端的廠商數量并不多,因此目前支持裸眼3D的終端,不論采用何種顯示模式,售價都不菲。這可能是現階段裸眼3D普及的一大障礙。
據了解,裸眼3D生產廠商為了能盡快收回成本,降低潛在風險,在售價上虛高也是在所難免的。有個好消息,由3DVstar,MStar及聞尚公司合作開發的裸眼3D手機已經在這方面向前踏出了第一步,已經上市的兩款裸眼3D手機售價均不足千元。
雖然,裸眼3D行業還存在很多亟需解決的問題,但從目前發展狀況來看,毫無疑問,裸眼3D必定會在未來的電子市場中占據其中最重要的位置。“再過兩年,裸眼3D將得到普及”3DVstar公司楊亞軍充滿自信地向筆者表示。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見證裸眼3D這個初升的太陽是如何一步步升上高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