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拍3D電影 高校勇闖“新視界”

   2012-07-04 轉載于網絡佚名3090
導讀

四月中旬,《泰坦尼克號》3D版引起了人們對3D技術的新一輪討論,與此同時,在吉林藝術學院舉辦的虛擬與現實新媒體藝術展覽中,省

四月中旬,《泰坦尼克號》3D版引起了人們對3D技術的新一輪討論,與此同時,在吉林藝術學院舉辦的“虛擬與現實”新媒體藝術展覽中,省內首部由高校獨立拍攝的3D影片《窯變2》,讓人們看到了本土高校對影像技術的探索與成果。

除了吉藝,就是北影

吉林藝術學院新媒體學院立體影像工作室作品《窯變2》是省內首部高校獨立拍攝的3D影片(《窯變》為吉林藝術學院新媒體學院2010年作品),據悉,國內目前能夠獨立制作3D影片的高校只有兩所,除吉林藝術學院外,就只有北京電影學院。這似乎與近年來公眾對3D技術的熱切關注并不相符。

立體影像工作室青年教師薩翔與李智培說,這種情況的出現,除了發展3D技術需要大量的財力和人力外,還源于國內高校對于3D技術的“不看好”。

從上世紀初公映的3D電影《火車進站》開始,電影史上曾出現過數次“3D熱潮”,但由于種種原因最終都成了“短命的時髦”。

“3D技術的普及面臨著很多問題。”薩翔說,“首先,現在常見的3D影片都必須通過立體眼鏡觀看,這本身就會影響3D影片的觀感,也是限制3D技術普及的一個瓶頸,雖然現在已有裸眼3D技術,但由于成本太高、質量又不夠理想,在短時間內很難得到大的進步。另一方面,曾有專業機構指出,有12%的人存在視力缺陷,這會引發觀看3D影像時視覺不平衡,從而導致頭痛等不適癥狀出現。在國外,兒童和老人是不推薦看3D電影的。這也限制了3D影片的進一步普及。”

所以,雖然近年來3D技術發展勢頭迅猛,甚至市面上很多電視都有3D功能,但不少相關人士對它的發展前景卻不看好。

“但是,對于電影來說,3D技術是一次重要的革新,它為電影提供了新的語言,也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利用3D技術特性來和觀眾互動),所以即使它的推廣困難重重,也一定會占有一部分市場。”李智培說,立體影像工作室的設立初衷大抵也與此相關。

工作室成立前的種種

薩翔與李智培都畢業于吉林藝術學院新媒體學院。

2011年,當李智培聽說學校要發展3D技術時,私下里并沒當回事兒。那時他正在北京一家公司上班,了解發展3D技術對財力、人力的要求之高。

李智培接觸3D技術很早,2010年,他所在的公司接手上海世博會官方3D電影制作的項目,他憑借攝影功底進入劇組,開始時是做場記,但拍攝時也能學到很多,后來,其中一個攝影師離開劇組,他順利地代替了他的位置。

“3D影像的制作在很多方面都與2D影像不同,首先設備體積就是普通設備的2到3倍,工作量也是制作2D電影的3倍,前期要對每個鏡頭進行設計,因為素材量很大,后期剪輯也很麻煩……”

正由于對這些客觀因素的了解,他認為發展3D技術,“以學校的財力、能力是很難實現的”。

另一方面,在涉及3D技術之前,薩翔對種種影像新技術的探索已經進行了很久(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用最廉價的方式拍出最好的效果”),其中的《7D 1000fps》等短片還在國內獲得過獎項,通過這些試驗,他對電影的理解也日益加深。

2011年夏天,他開始拍攝短片《2012啟示》,這也是他創作過程的一個轉折,“當時的團隊很有熱情也很執著,十幾個人每天坐輕軌來來往往,有一天,我和另一個同學在外面拍了一夜的空鏡頭……”他有很多創作想法,但由于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這部短片最終沒有完成。

但挫折也帶來成長,他“對影像的追求從側重技術、效果,到更注重劇情,關注它能帶給觀眾的受益。當再想去創作的時候會把事情想得更加全面。”

那次經歷也讓他了解到普通人對藝術的感受力,“《2012啟示》中的群眾演員,與我們素不相識,也沒有相關經歷,但在電影中的表現卻讓我驚訝,無論是配合的態度,還是表演的感染力……在人群中真的有很多人能感受藝術。”

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種激勵。

“技術是為劇情服務的”

2011年末,立體影像工作室成立,3D技術探索是其目前主要方向,成員主要有薩翔與李智培兩位青年教師與數名對電影新技術有興趣的學生。

那時的薩翔與李智培剛剛畢業,各方面都存在不足,對于如何發展一個工作室更無從下手,“剛開始的工作特別難進行,如果要拍3D影像,首先要有設備,但那時工作室只有兩臺學校公用的照相機,我們兩個沒事兒就拍點立體的照片給院長看。后來,我們為學校的話劇《天誡》拍了一小段立體視頻,是用兩個連監視器都沒有的小高清攝像機"硬拍"的,雖然由于設備問題質量不是很高,但院長看了之后還是有了不少信心。”

那之后,工作室的資金、設備準備漸漸齊全,大家開始著手準備第一部作品《窯變2》。

《窯變2》片長17分鐘,拍攝工作一周完成,后期制作卻用了整整兩個月,劇組工作人員全部來自吉林藝術學院,其中有50%以上是在校學生。“動員了大半個學校的力量,制作期間正趕上過年,很多人都不回家過年了,大年初一那天院長和我們還工作到凌晨3點多。”李智培說。

《窯變2》公開展覽期間,每晚兩小時滾動播放,每場都座無虛席,場外也都會排起長隊,甚至有人認為它的視覺效果要優于平日在電影院看到的大片。而對薩翔和李智培來說,這個作品還存在很多問題雖然現在更多的時間放在技術研究上,但他們對影像技術的態度卻很一致技術是為劇情服務的,它只是手段而不是靈魂。

現在,工作室的作品性質更多是“習作”,“《窯變2》是一個實驗性的短片,我們以解決技術問題為主要目的,由此積累了很多經驗,最主要是磨合了團隊。”李智培說,立體影像工作室下一步的計劃,是將延時攝影與3D技術結合;還會繼續招收合適的學生,用項目帶動教學,大家一起在工作中學習。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1734.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