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中國3D電影:不要和“泰坦尼克號”一起下沉

   2012-07-04 轉載于網絡佚名3500
導讀

5月,好萊塢3D電影來襲,5日《復仇者聯盟》、15日《三個火槍手》、25日《黑衣人3》,每隔10天一部3D電影。三部好萊塢3D影片大戰

 

5月,好萊塢3D電影來襲,5日《復仇者聯盟》、15日《三個火槍手》、25日《黑衣人3》,每隔10天一部3D電影。三部好萊塢3D影片大戰五月,揭開2012暑期華麗序幕。同檔期上映的華語片《形影不離》《與妻書》(4日)、《飛越老人院》(8日)、《賽德克·巴萊》(10日)、《影子愛人》(11日)、《我11》(18日)夾在其中,景況堪憂,能否殺出一條血路,運氣、實力都很重要。面對來勢洶洶的好萊塢3D電影,在傳統2D電影市場國際化進程中一直處于劣勢的中國電影產業既面臨著新一輪的挑戰,也遇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借“兩會”進一步強調對文化建設的東風,中國電影正邁進產業發展的“新契機”。抓住3D這個潮流,正確看待中外差距,借勢提升國產電影水平,加強自主創新,明確國際市場受眾定位,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增強電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自《阿凡達》的3D電影熱潮席卷全球以來,觀其勢頭,3D元素依然會成為各制片公司的寵兒。雖然票房不能與當初點燃風潮的《阿凡達》相提并論,但是各影視制片公司對制作3D電影的熱度絲毫不減。而進入影院的觀眾,最能吸引他們目光的也非3D莫屬。4月10日,《泰坦尼克號》借著泰坦尼克號沉船100周年的名頭以3D形式重新來到中國,午夜場就拿下1000萬人民幣票房。第一個24小時之內的票房是7300萬元,上映兩天票房即過億,目前票房已超過6.48億元。3D的播放效果掀起了全世界范圍對電影娛樂的更高期待,各國電影制作廠商也重新審視起 3D電影這塊“大蛋糕”?!懂嬈?》總制片龐洪先生在第九屆C3DWorld論壇演講表示,好萊塢每年出產不少于20部3D電影,中國電影人也學著在影片中加入3D元素,期望創造出一個中國電影走出國門的新方向,促進中國電影出口的數量以及國際影響力。雖然這是一次機遇,但也絕非易事。除了要繼續克服2D電影時代所面對的出口壓力,還有3D時代產生的新問題需要解決。

中國3D電影發展的“內憂外患”

相比美國3D電影來勢洶洶的攻城掠地,中國電影目前主要呈現的是一種追逐時髦的跟風現象。據美國知名數據研究機構 IHS公司公布的最新統計,中國成為世界第六大3D電影市場,且中國 3D電影票房占總票房的19.2%,中國電影人的一池春水被連連攪起,國產 3D影片扎堆上映。從最初號稱中國內地首部 3D歌舞片《樂火男孩》,到被稱為首部 3D華語功夫電影的古裝大片《蘇乞兒》,再到“亞洲首部全片 3D電影”——《魔俠傳之唐吉可德》,以及一系列的 3D動畫《齊天大圣前傳》、《大鬧天宮》等,這些影片都貌似為了搶 3D熱潮,分食 3D技術帶來的巨額效益,但影片本身并不成熟,中國電影跟風嘗試 3D技術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

與扎堆上映3D電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產電影的慘淡票房。很多國產 3D電影都未能邁出國門,各種“首部”不得不面對一個悲慘的現實:中國3D電影在票房,截至去年年末,2011年國產3D電影累計票房不足5億,其中約4億是《龍門飛甲3D》一部電影貢獻的,但是,與此同時在好萊塢這個份額已經達到50億。

好在更多的優秀影視、動畫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投入到了3D電影的制作當中。相關業內專家預計,五年內中國的3D電影將與傳統電影平分天下。一部3D動畫電影《兔俠傳奇》已與英、法、俄、意、韓等 66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海外發行協議,創造了近30年來中國電影出口的最好成績,也為國產3D電影國際化做出了一個好榜樣。如此巨大的市場,不僅外國人看好,更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發展的機會,提高電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其增長潛力十分巨大。

中國3D電影沒有“回頭路”

既然選擇了國際化,中國電影就進入了一個不但沒有退路,而且更加激烈的競爭之中。除了傳統2D電影市場國際劣勢尚未完全吸收,3D電影市場又增添了新的挑戰。

(一)缺乏核心技術與制作經驗,“拿來主義”現象嚴重

卡梅隆在2012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興奮地表示:“中國是一個巨大的觀影市場,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中國作為新興電影市場,其原本的電影銀幕基數不大,數字銀幕都是全新安裝而不是像美國那樣對設備進行升級換代,因此放映商積極性更高,實施數字化、進行3D升級的阻力也較小。同時,中國觀眾對3D電影很有熱情,因而對整個3D電影以及電影產業發展具有較強的推動力。

當前,我國電影數字化轉換推進很快,數字銀幕和3D立體銀幕增長迅速。據統計,截至至2012年4月,我國已擁有2K數字銀幕9658塊,其中6770塊支持3D立體放映,銀幕數在全球排名第二。不過,相對于快速增長的數字銀幕和3D立體銀幕,我國在3D技術,特別是3D立體攝制技術研究與發展應用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業內人士提供的信息顯示,目前我國3D攝制公司很多,但整體水平與國際上的一些制作團隊還有較大差距。根本原因還在于,在此領域尚未形成產學研結合的良性發展狀態。比如,國內一些3D拍攝制作公司鮮有自己進行設備研發或者做出個性化調整的,基本屬于“拿來主義”狀態,在租用一些3D支架進行拍攝,對3D技術缺少應用研發。運用3D技術攝制的電影作品,很多都是地方宣傳片或者特種電影,缺乏劇情。由于3D拍攝制作的故事片較少,難以提升3D和故事交互的水平。

在2D/3D格式轉換方面,國內雖然已有不少公司進行了嘗試,但是效果一般,由于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尚達不到卡梅隆這些國外團隊的精細效果。此外,技術操作人員對人體視覺系統缺乏研究,對立體感受的研究不細致,而相關的院校和學術機構對這一方面的研究也沒有能夠深入。

(二)內容空洞,中國3D電影要補“文化”課

 

世界需要看到什么樣的中國3D電影?中國3D電影如何才能贏得世界觀眾的認可?一部電影想要成功,編劇、導演、表演、制作、管理都很重要,還是那句老話,舍本逐末的純粹追求3D技術效果而拋棄電影本身故事情節,是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誤想法。可以說一部優秀的電影因為 3D技術的加入將更加添彩,而一部平庸的電影即使有了再好的 3D技術依然不會得到市場的認可。全球 3D電影市場一熱,電影制片人盲目跟風,為“3D”而“3D”,為“搶票房”而3D,導致電影的內容空洞無實,除去 3D技術沒有一點觀賞價值。對電影而言,始終故事、劇本才是靈魂所在。否則,就是 3D技術沒有真正服務于內容敘事,沒有從技術與內容敘事的深度結合的角度出發。中國 3D電影走出困境,除了技術上要快速發展外,還是要在電影故事本身下工夫。

中國3D電影首先要補“文化”課,這不僅是指電影表現的內容、傳達的文化訴求,也是指整個電影文化生態的建設。中國立體視像產業聯盟3D視覺創新中心秘書長、北京靈動力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胡驍先生在第九屆C3DWorld論壇演講中表示:“當下的中國3D電影創作過度娛樂化、題材同質化。中國3D電影不缺資金,電影銀幕也以每天8塊的速度在增長。但是我們沒有一種主體的價值觀,這不僅僅是電影人的問題,也是整個中國文化生態的問題。”

小結:

3D電影時代已經不期而遇的到來,中國與美國已經就電影工業交流和電影文化發展等相關問題達成了部分協議。中國政府已經同意將在每年20部海外分賬電影的配額之外再增加14部分賬電影的名額,但必須是3D電影或者是IMAX電影,而其票房分賬比例也將由此前的13%提高到25%。這也就意味著,將有更多的海外優質3D電影有機會在中國的大銀幕上與觀眾見面。這對于中國電影將產生一個怎樣的新局面?中國電影人將如何應對?雖然中國電影沒有完全準備好接受全球3D電影市場的挑戰,但這個協議對中國電影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好的事情,有壓力才有動力,為了和好萊塢分賬大片相競爭,也許會迅速逼迫片方和創作者提高國產3D電影的品質。

在“中國制造”遍布全球的今天,唯有文化藝術和高科技是中國無力輸出的,而3D電影恰恰是這兩者的結合。異軍突起的 3D電影風潮對中國電影出口是機會也是挑戰,給一向情況不容樂觀的傳統 2D電影市場開辟了一道新出路。把握好這次機會,積極應對全球化所帶來的矛盾,施策得宜,定能改變目前中國電影出口的困局,贏得更大的國際市場份額。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1741.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