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裸眼3D三部曲:看市場“冷暖”品體驗“價值”

   2012-07-04 轉載于網絡佚名5060
導讀

在剛剛落幕的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3D電影可謂大放異彩,其代言人卡梅隆更是出盡了風頭。但是我想說,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卡梅隆

在剛剛落幕的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3D電影可謂大放異彩,其“代言人”卡梅隆更是出盡了風頭。但是我想說,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卡梅隆,并不是所有3D電影或2D轉3D影片都可以像《阿凡達》、《泰坦尼克號3D》博得消費者的“慷慨解囊”,創造票房神話;3D電視在客廳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消費者對3D電視仍有諸多訴求,也許3D技術真正的出路是裸眼3D,因為你甚至不需要戴上3D眼鏡就可以開始一場視覺饗宴。

一部曲:裸眼小尺寸設備,大受青睞

我們對3D技術并不陌生,透過3D顯示終端,戴上3D眼鏡,眼前的平面影像瞬間變成立體。但眼鏡難免還是有點累贅,而且眼鏡族通常還得多戴一副變成“六眼田雞”。

不用戴眼鏡也將可以看3D,那么為什么可以不用戴眼鏡?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們之所以感覺到這個世界是三維空間,是因為我們的左右眼各看到的影像有略微不同,也就是所謂的視差,大腦則將這個差異解讀成深度,并產生立體的視覺。在2D屏幕上播放的影片或游戲并沒有包含這種深度的資訊,所以我們看起來會覺得是平面的。

傳統3D屏幕會藉由同時展示或快速轉換兩種影像的方式,將深度的資訊嵌入其后,并且需要眼鏡來讓左右眼看到個別的影像。早期的紅藍色、青綠色濾鏡早已被偏光系統,或3D電視的主動快門式眼鏡給取代了。雖然技術有所演進,原理其實都還是一樣的。

每個人都想要把3D眼鏡拿掉,這也是屏幕制造商千方百計想要探尋其他兩種技術的原因。視差屏障式在屏幕前面增加了有溝槽的屏障,每個溝槽讓每只眼睛看到屏幕上的一個細條,但相鄰的屏障則遮蔽使另一只眼睛看不到。因此所有的溝槽集合在一起可以讓左右眼看到個別的畫面。另一種柱狀透鏡式技術,也是透過坑坑洼洼的透鏡圓柱,將光線重新導向到每只眼睛,來達成同樣的效果。

 

近年來任天堂推出的3DS運用了視差屏障式技術于3D游戲上,在日本上市的第一個周末,出貨量就高達40萬臺。不過這不是第一款裸眼3D設備,富士同樣也研發了一系列的3D相機,它使用了柱狀透鏡式的技術,讓你可以瀏覽3D照片。

 

手機制造商也開始搭上這個趨勢的順風車。LG很快推出第一個有3D屏幕的手機Optimus 3D,使用的是視差屏障技術,HTC宣布他們的Evo 3D也有類似的屏幕設計,而蘋果公司內部消息近期頻繁爆出,新一代iPhone將運用3D技術?新一代iPad是裸眼3D的屏幕?撲朔迷離的種種消息,時刻牽動著“果粉”的神經。

二部曲:裸眼3D電視走進市場,為時尚早

通過上文你會發現,這些設備都是給個人在離眼睛不遠的距離內手持使用。這是因為這種裸眼3D效果只有當你的眼睛在特定位置時,才會產生作用,所以特別適合手持中小設備,但如果是在客廳里的大屏幕上,效果就不會那么令人驚艷了。

雖然這個限制沒有讓電視制造商停止嘗試,但你現在還不可能馬上丟掉你的舊設備。松下在日本發布的Regaza GL1系列機種,只有在小于40度的瀏覽角度,并且視屏幕尺寸而定,在等于或小于一公尺的距離觀看時,才會產生作用。其他製造商也推出了有相同局限性的原型,而三星表示在未來十年內要把裸眼3D電視帶進市場還有難度。

裸眼3D對于電視行業了解的消費者一定都不會陌生,因為從2011年開始這項3D技術就已經在電視行業內得到推廣。從2012年各電視企業發布的新品來看,一些裸眼3D產品也全面開始推出。那么裸眼3D已經迎來可以上市的時機了嗎?縱觀當今的3D電視領域,可謂是快門式3D電視和偏光式3D電視的天下,雖說這兩款都已經經歷了幾年的發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很多的缺陷。比如對于人眼的刺激仍然是存在的,這其實就阻礙了其普及。作為3D電視領域的新寵兒,裸眼3D已經開始了前期的宣傳,但是這項新技術和快門式3D和偏光式3D相比更是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在剛剛落幕的2012深圳消費電子展的展會上,筆者就親身體驗了眾多國產企業所研發的裸眼3D技術,給筆者最大的感觸就是這項技術真的是有待改進,在眾多方面都存在著缺陷,例如,觀看裸眼3D存在可視角度的問題,無論是從任何角度來觀看裸眼3D電視中都會有略微重影現象出現,令眼部產生視覺疲勞。另一方面在產品畫面的色彩和亮度方面,都比較差強人意。無論是從各方面來看裸眼3D電視目前還不符合上市的條件,就算現如今上市也是和云電視一樣,只是概念的宣傳,缺乏真正的內容。

三部曲:裸眼3D全息投影,表現優異

裸眼3D技術不太可能很快地應用在大屏幕上,所以手機制造商還有時間可以發光發熱。3DS可以被用來拍攝3D照片,也可以下載3D電影,但它主要還是一個游戲的設備,其他更廣泛的使用范疇還會受限。

縱觀3D顯示市場表現,3D全息投影技術可謂表現優異。如今,隨著3D技術的成熟,裸眼3D應用的興起,讓人們看到了擺脫眼鏡束縛的希望。在現階段,利用3D全息投影技術實現裸眼3D效果成為很重要的一種手段,它已經滲透到產品展覽、汽車服裝發布會、舞臺節目、互動、酒吧娛樂等領域。

我們經??梢栽诳苹秒娪爸幸姷揭环N三維的全息通訊技術,可以把遠處的人或物以三維的形式投影在空氣之中,就像電影《星球大戰》中的場面中運用的數字標牌技術。另外隨著現在科學的發展,所有的設備都采用小型化和精密化,而現在的顯示設備卻無法與之相匹配,人類越來越需求一種新的顯示技術來解決問題。而3D全息投影技術恰恰充當了這一角色。

 

在美國麻省一位叫Chad Dyne的29歲理工研究生發明了一種空氣投影和交互技術,這是顯示技術上的一個里程碑,它可以在氣流形成的墻上投影出具有交互功能的圖像。此技術來源海市蜃樓的原理,將圖像投射在水蒸氣上,由于分子震動不均衡,可以形成層次和立體感很強的圖像。

 

日本公司Science and Technology發明了一種可以用激光束來投射實體的3D影像,這種技術是利用氮氣和氧氣在空氣中散開時,混合成的氣體變成灼熱的漿狀物質,并在空氣中形成一個短暫的3D圖像。這種方法主要是不斷在空氣中進行小型爆破來實現的。

小結:

其實在筆者眼中,只有全息影像才是3D技術的真正終極歸宿,不過從目前的技術發展來看,在幾年內實現普及應用顯然不太實際。目前的3D顯示設備,仍需要帶著眼鏡,這源于我們平板電視的發展,現在的3D技術是在平板技術的平臺之上發展過來的。3D電視要普及,目前最關鍵的問題是解決裸眼3D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瓶頸。小屏幕的裸眼3D技術現在相對成熟,但是,大屏幕裸眼3D技術的完善才是消費者所期待和需要的。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1743.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