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斯哥大學的李·克羅寧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對一臺3D打印機進行改良,在其中加入裝有化學藥品的容器。經過改造,3D打印機相當于擁有了一個小型“反應件”,可以合成用戶所需藥品。通常,這種“反應件”只存在于大型化工設備之中。
此項創新將大大降低藥品制作成本,使更多的癌癥患者能夠接受到之前所負擔不起的昂貴治療。此外,該技術還能使醫生更為精確地對癥下藥,甚至能夠讓患者在家中自制藥品。
克羅寧教授指出:“3D打印機能夠革新發展中國家的醫療保健方式,能夠使病情診斷和治療更為高效和經濟實用。”
借助現成的3D打印機和開源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Cronin教授的團隊用聚合物凝膠在室溫下創造出被稱為reactionware的化學反應容器,在加入其它化學物質后,研究人員讓容器成為化學反應過程的一部分。reactionware可用于制造出定制的容器,然后組裝出一個家庭實驗室,讓DIY制藥成為可能。目前,此項研究成果的論文已經發表在英國《自然·化學》雜志上。
3D打印技術又稱三維打印技術,是指通過可以“打印”出真實3D物體的設備,與激光成型技術一樣,采用分層加工、迭加成形,即通過逐層增加材料來生成3D實體。3D打印技術與傳統的去除材料加工技術完全不同并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