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比爾•柯德爾通過整理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教授,同時也是3D方面的先驅Stephen A Benton一個講座的聽課筆記而完成的,向Stephen教授致敬。Bill現在則是蘋果公司的程序員。
3D攝影的歷史和普通攝影幾乎一樣久遠。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從1952年的《Bwana Devil》和1953年的《House of Wax》開始,3D恐怖電影才形成時尚。這些3D電影中很多其實很不賣座,3D技術也很快變得尷尬起來。即使是50年后的今天,大家對3D的評價還只是一個會讓人感覺頭疼的噱頭。這實在太糟糕了,其實這種技術還是能做出一些讓人沉思的絢麗影像的。
過去的幾年是3D電影重生的時代,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做出3D圖像很簡單,只需要幾分鐘。而所需要的只是一個數碼照相機,一些免費的軟件和一副紅青眼鏡。我會講解怎么來做這個3D圖片,也會向你們推薦一些能更輕松制作3D圖片的照相機項目。
三維立體軟件
anabuilder.free.fr/Concurrents.html有一個大的3D軟件列表
Java環境
AnaBuilder anabuilder.free.fr/indexEN.html (跨多平臺,可運行于Mac,Windows,Linux)
Windows環境
Anaglyph Maker stereoeye.lp/software/Index e.html
StereoPhoto maker stereo.jpn.org/eng/stphmkr
3D Maker tabberer.com/sandyknoll/more/3dmaker/3dmaker.html
Mac環境
StereoPress(經典模式)makezine.com/go/stereopress
Anaglyph Maker lamARChefamily.net/nakedsoft
3D Maker tabberer.com/sandyknoll/more/3dmaker/3dmaker.html
立體畫的魔術:拍攝基本3D圖像
拿上你的數碼照相機和鏡頭走出去。找到一個有很多不同距離物體的場景。保持最近的物體至少在5英尺外,而且靜止不動。還要注意讓場景里所有的物體都在拍攝范圍內。要是天氣晴朗的話,景深還會好一些。準備好了嗎?拿起相機,看著取景框,稍微向左斜一點,拍一張圖。然后向右稍傾斜一點,再拍一張。這就有了基本的立體畫的材料了。
要想得到最好的結果,必須確保相機只是左右動了2英尺,而上下前后沒有動,方向也沒有變。而且不要嘗試讓取景框里的最前面的物體移到剛才一次的同樣位置(用工程語言來說就是y、z方向沒有變化的平動)。
現在回到計算機前,把剛才照的照片導出到計算機上,用上面的某個免費軟件把圖抓出來。我推薦使用AnaBuilder,上面的按鍵和菜單就能滿足你所有的需要。
把圖片用彩色浮雕效果顯示,帶上眼鏡前先把歪曲或者上下的偏差糾正過來。兩幅畫中的水平線需要重合,兩幅畫中的物體高度也應該一致。
最后一步,確認將最前面的物體的兩個視圖疊加后,旁邊沒有紅的或者藍的光暈。這意味著最前面的這個物體就會一直在這個立體圖里,而不會感覺從畫框中跳出來。大多數人比較習慣這種感覺。以后大家可以試試那種直逼眼球的立體畫。
現在戴上眼鏡看看你的作品吧。不管你相不相信,用這個簡單辦法已經完成了我們的三維畫。之后的所有步驟只是做了一些改進和變化。
遠近物體:調節軸間距
如果你要拍的物體是一朵小花或一座大山,距離5英尺的話拍不下山,而花又顯得太小。靠近拍攝的話,兩幅圖間的距離移動兩英寸(這個稱為軸間距)的話又太大了。圖像也看不了或者看起來讓人感覺頭疼。對于一個遠處的物體,2英寸還不足以產生可觀的3D效果。
這種情況下,一個簡單的經驗是兩次拍攝移動的距離應該是把最近物體離我們的距離除以 30。換句話說,如果拍一個一英里外的東西要移動176英尺,而2英尺外的東西拍攝要移動 0.8英寸。
這個近似規律還沒有考慮鏡頭的焦距和最遠物體的距離。要想算得更加精確,可以看看 Bercovitz公式,文章在 “更多參考資料”里有。
更精確地對準:用糖果盒子做一個滑行桿
一個立體滑行桿可以保證拍攝照片的時候相機只在水平運動。用三角架、氣泡水準儀和一個糖果盒子就能做一個。
用一個沖機、鉆或者其他的工具來在盒子底部開一個槽。這個槽要開在鉸鏈邊和前沿的中間位置,最好比1/4英寸稍寬一點,并保持與盒子的鉸鏈平行,且從盒子的一頭一直開到另外一頭。把這個槽放到三角架頂上的1/4的20線螺釘(直徑1/4英寸,每英寸有20線)上,把這個糖果盒和三角架的把手對齊。用海報膩子(比如Fun-Tak)將相機和糖果盒子黏在一起,將氣泡水準儀和相機或三角架黏一起。拍照的時候,保證三角架為水平拍一張,然后將相機移到另一邊拍第二張。糖果盒子后面再加個尺子更好,那樣的話還能控制軸間距。
動態物體:把兩臺相機連起來
用兩個相機的話就可以給運動物體拍3D圖了。將兩臺相機臨近放在一條導軌上,或者通過相機底面將相機釘起來。然后旋轉相機并把圖像顛倒過來以便圖像能對上。如果鏡頭不能靠得足夠近的話可以拼出來一個鏡像系統。然后需要找個辦法同時控制兩個相機的快門。這就取決于用的是哪種相機了。
發現3D
我的朋友埃里克•馮•拜耳指出,其實從2D電影中找一些幀就能造出立體圖像。處于版權的考慮,我就不能給出這個例子,不過你可以去下載一些《星戰Ⅰ》的預告片,里面有在Naboo星球上景觀的兩個圖像。把這兩張圖取出來用AnaBuilder處理就能得到一個相當漂亮的3D圖了。
Loreo相機
Loreo(loreo.com)生產一種不算貴的3D相機,可以把左邊和右邊的立體影像通過鏡頭和在35 mm的膠片上。想看的話,可以用它們提供的查看器或者把數字圖像取出來,剪切復制兩邊的防盜提供的軟件里。Loreo相機調不了曝光,不過還好有個內置的閃光燈。
其他的顯示方法
紅青眼鏡需要一些時間適應,而且當圖像間的差異有點大的時候就會出現偽影。這里還有一些其他的顯示技術。ColorCode系統用藍色和琥珀色代替了紅色和青色。這樣能降低偽影,可惜這是一項專利技術,發售能產生ColorCode圖像的軟件是非法的。相鄰圖像對(Adjacent-image pair)可以用兩個眼睛視野重疊或不重疊來看圖。不過這個需要高超的技術,而且圖像也不能太大。要想看大的圖像就得用立體鏡了,這種立體鏡與剛進20世紀時候的那種其實沒有太大區別,兩個鏡片安裝的時候不對中,這樣就會造成兩個相鄰的焦點,而里面的棱鏡可以讓人眼平著向前看但是視線卻分來。更高級的用鏡子來容納更大的立體相機對。我們也可以自己制作立體鏡,但是要注意人腦一般是通過左眼與右眼圖像的差別來得到立體圖的。這完全是一種條件反射,就像吃了壞東西立刻開始嘔吐一樣。因此,鏡子一定要照著人眼嚴格地對準才行。
時間交錯圖像這個是用液晶立體眼鏡來看的,Razor 3D(razor3donline.com)有賣,30美元一副。不幸的是,這種眼鏡不能用于液晶顯示器、逐行掃描的顯示器以及任何刷新率。
高于90 Hz的顯示器,由于刷新率受限制,圖像經常看起來有點閃,調低顯示器的亮度和調暗屋里的燈光能稍微好點。而且通常電視的頻率(50~60 Hz)下,影像移動不夠光滑,而且移動過快的物體就會有撕裂的現象。水平隔行掃描圖像組用于將隔行掃描圖像放到光柵屏幕(3D廣告就是這樣)后。有些免費軟件比如Interlace也可以產生這種可以用高清打印機打印的隔行圖像,并在一個可重用的光柵屏幕上顯示。這種技術的一大優點是不需要用戶戴眼鏡或是用立體觀察工具。缺點是橫向的分辨率低,將圖像和屏幕對準在一起也比較麻煩。有幾個電視公司暗示說未來的3D電視產品會基于光柵屏技術,不過NTSC制式的圖像寬度只有720,再分一半的話就沒法看了。高清電視的水平的分辨率有1 280或者1 920的,看起來是個辦法?,F在還只能對之寄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