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除了全國88家國家高新區統一部署,共同參與的大展區外,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上海張江,作為三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將分劃出約500平方米的展區,單獨設計布展。
二十年,創新的又一起點
此次展覽全面呈現國家高新區建設2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來自上海張江高新區的燃料電池汽車、振華港機12000噸起重機、SOI硅晶片、先進封裝投影光刻機、激光移動智能機、甲肝滅活疫苗、3G智能手機芯片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技術領先、受市場歡迎的成果閃亮登場。
誕生于張江的一項項“世界首創,國際領先,中國第一”的自主創新累累成果,將在包括航天、深潛在內的各個領域,深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
步入張江獨立展區前,一抹藍色分外搶眼。以“上海轉型發展的發動機”為主題,巨大LED環形幕從腳邊徐徐展開,滑過墻面,在空中翻轉出一抹優美的弧線。這個貫穿張江整個展區的造型被稱作“魔比斯環”,從任意點出發,在這個曲面上都將無止無盡地行走。屏幕上閃現著一連串的日期: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1991年—1995年、1996年—2000年……配合著魔比斯環流動的曲線,猶如時間流淌而去……
1991年,國務院批準漕河涇為全國首批,亦是上海第一個國家高新區。隔年,張江高科技園區加入進來,與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并稱為“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上海高新區最初的“一區二園”格局組建形成。歲月如梭,回望過去,張江從一大片荒地上邁開步伐,在創新資源匱乏的起點一步步踏來,20年風雨兼程,張江伴隨著上海的每一個五年規劃,以五年為一個周期,經歷了起步、聚焦、發展和示范,實現著歷史的大跨越。
幾代國家領導人均對張江投以了關注的目光。鄧小平同志在視察漕河涇園區時曾欣然題詞“開發區是大有可為的”。張江在發展的進程中,始終被寄予著探索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之厚望,肩負著引領轉變上海乃至中國發展模式的使命。國家高新區行至第二十年的關節點,二十年里,張江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聚變與裂變,破涌而出,驚艷蝶舞。
現在的張江,覆蓋浦江兩岸296.4平方公里的多個創新帶,鋪展開了“一區十二園加一”的宏偉版圖,已經成為科技進步、產業集聚、創新引領的代名詞;已經成為創新的熱土、創業的樂園、創造的高地;已經成為實施創新型國家戰略的示范區。在這里,集聚著2.2萬余家科技型企業、1000余家研發機構和數以千計的領軍人才;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領航百舸、激流勇進。在這里,平均每年孵化畢業1000余家科技型企業,每月產出1900個有效發明專利,每天誕生30余個創意軟件,世界上每90秒就有1人使用張江微創的醫療產品。
沿著“時間橫軸”一路前進,墻面上閃動的屏幕中呈現的數字與圖片彰顯了張江“高增長、高產出、高品質、高水準”的創新縱坐標。“十一五”期間,張江所承接的多項國家重大任務圓滿完成。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專項實現了從重大關鍵裝備研制、成套工藝開發到配套材料的關鍵性突破;重大新藥創制不斷加快著從研發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的進程;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成功完成TD-LTE終端基帶芯片的流片,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對接工程重要研制任務出色完成。高新區內企業參與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50余項。同一時期內,高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1.9%,上海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年均增長18.3%。
用數學模型魔比斯環的造景,不僅寓意著科技創新,而且猶如起伏涌動的藍色波濤,正契合著張江的文化理念——“上善若水,海納百川,物競天擇,舍我其誰”。同時,魔比斯環無止無終,正如上海張江高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于晨所言,“張江高新區的創新創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不論何時,我們都要成為支撐創新創業的旗手,擎起自主創新這桿大旗,推動產業戰略轉型,這是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使命所在。”張江的過去與未來同樣連結在了一起,自主創新產品的不斷涌現,產業發展的持續推進,將有助于轉變傳統路徑,沖破過去的桎梏與束縛,從而構建起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將張江發展成為上海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最強有力的發動機。
奇思妙想共話未來
張江獨立展區被設置于整個展覽的尾聲,即“未來板塊”。在以“未來館”命名的第二板塊,觀眾在未來家庭中的信息技術、未來的餐廚、未來生活中的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北斗衛星導航和大飛機及未來的醫療五個未來場景的移步間,展開一場對未來生活圖景的探索。
在這里,觀眾可以監控食物從農場到餐桌,再進行處理的全過程;瀏覽全球首款第三代電子書,看“枕頭邊的故事”;依靠北斗衛星導航,虛擬駕駛中國商用飛機ARJ21;使用由太陽能薄膜電池發出的、由超導材料傳導的綠色之電;在中醫四診儀前“望聞問切”……在這五個場景中所使用到的各種奇思妙想的產品都來自張江創造。通過實物展示,圖文說明及饒有趣味的互動體驗,為參觀者提前揭開了產業革命將掀起的新生活風潮。
首先走入的“未來愿景”與信息技術有關。張江示范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以集成電路、軟件與信息服務、云計算最為突出,其中綻放的一朵朵科技之花為人們的娛樂、生活與工作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32英寸等離子屏幕中正在放映的是由國內新銳導演徐克執導、“全華班”打造的原創動畫3D科幻大片《超蛙戰士》的片段。觀眾戴上3D眼鏡后,一場華美震撼的視覺盛宴便在眼前鋪陳開來。新兵訓練營中一位智能機器人教官在與學員的朝夕相處中漸漸擁有了人性化的思維,他們在保衛家園的驚心動魄里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并最終駕駛著AIU機甲,并肩奔赴前線,成功掩護了蛙族人的撤退。采用100%先進3D立體技術的影片將帶觀眾身臨其境于激烈的太空戰爭場面,超酷的機甲戰艦猶在身旁。“作為中國最頂級的3D立體動畫電影,《超蛙戰士》技術層面上已經可以和好萊塢3D制作技術分庭抗禮。”導演徐克自信地說道。據悉,該片在今年兒童節上映后,收獲了諸多好評。
一本國內首創的“幻影書”,在半空中輕靈浮動,緩緩打開,書中可放入任何您想看的文字和圖片,影像之逼真宛若觸手可及。由上海源坤多媒體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這款“幻影書架”屬國內首創,采用全息技術打造出立體感的變化幻象,使參觀者在虛實間感受著別樣另類的閱讀體驗。
“一卡在手,走遍全球”的消費理念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落伍了。因為你可以什么都不帶,“刷手機”或是在線付費。銀聯移動支付展柜向參觀者亮出了無線通信網絡與銀行金融系統相連后,應運而生的新型支付方式。拿起展柜上的手機,靠近刷卡機,待響應后,手機上便會發來短信告知:“操作成功。”只幾秒,參觀者便可完成支付。據介紹,這款手機支付產品是將加載了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模塊)的手機與內置了金融支付安全芯片的金融智能MicroSD卡雙劍合并,配合使用,實現現場“一揮手機”,非接觸式便捷支付。它同時可配合銀聯手機支付客戶端實現遠程支付。無需密碼,輕松數秒即可完成的“閃付”時代可以望見。
站定于“AVCON下一代視頻協同辦公(會商)系統”展柜前,參觀者可以透過貼在墻面上的三個顯示屏,與分別身處上海、天津、北京的華平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現場做交流互動。這場“視頻會議”并不普通。華平的該項系統采用了自主研發并且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Audec音頻處理技術,可提供高達32KHz高保真CD級音質。并且運用了世界先進的編碼技術,在各種帶寬條件下都能取得比以往其他視頻會議終端更佳的質量,圖像不破碎、聲音不停頓,讓與會者具有身臨劇場般的感觀效果。它同時對“監控”概念施行了大膽創新與突破。
據悉,張江的集成電路集群目前已集結了全國40%的集成電路企業。以晶圓制造業、芯片設計為龍頭,建立起了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研發、制造基地,并擁有國內最為完整的研發和產業鏈。其芯片制造業產值占全國近1/3,TD-SCDMA手機芯片占有率超過七成。張江已成為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軟件出口基地。核高基軟件、嵌入式軟件、鋼鐵生產控制軟件、動漫軟件等領域的研發水平、市場份額等方面均位居全國前列。
互動體驗掀起未來新生活風潮
走入“未來館”的第二個場景——“未來的醫療”,這里呈現的是張江示范區實力最雄厚的支柱產業,生物產業集群。
“達芬奇圓盤”曾在張江示范區20年成果展時亮相于上??萍拣^,此次可謂是它的升級版本。以達芬奇名畫《維特魯威人》為原型的人體模型立體地展現在參觀者面前。以頭、足和手指各為端點,外接一個圓形,弧線上擺放有12個水晶球,分別裝載了12種中西藥品。當參觀者在觸摸屏上點中某個藥品的名稱時,“維特魯威人”身上,與該藥品相對應的部位便會亮起,示意該產品所治療的作用區域。微創醫療器械展示也融入到了“達芬奇圓盤”內。世界上平均每90秒就有一個微創公司的產品用于救治患者的生命或改善其生活品質。
上海“醫聯工程”的高效便捷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模擬醫院場景,觀眾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測量心電、血壓等指標,通過手機傳輸給遠端服務器,通過現場的筆記本電腦就能查看到測量信息,并與“醫生”與視頻的方式實現遠程醫療咨詢。這就是上海“醫聯工程”項目,在上海34家三級醫院范圍內實現了對就診患者建立統一的電子病史檔案資料并實現跨醫院的交換共享基礎,為開展協同醫療服務和輔助管理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食品安全關乎千家萬戶。幾道放有新鮮蔬果的盤子斜靠在墻上,盤中的這些蔬菜出自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的育種栽培,它們構筑成了一張懸空的“市民餐桌”。腳下來到的區域正是“未來餐廚”第三板塊。張江示范區將自主創新的節能環保技術、生態農業技術與節能產權交易平臺、節能產業技術研發平臺等相結合,為市民餐桌上食品的健康與安全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借助上海市東方藥品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所研發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和電子化監管技術,參觀者可以親自檢測蔬菜、牛奶、肉類等食物的安全情況。檢測儀器的工作情形猶如一張pH試紙,其探頭蘸到牛奶后,將反饋出相應的指數,通過比對便可做出判斷。如若發現問題,則可運用一旁電腦中的食物追溯系統,輸入產品批次,便可查出出處和去向,通過“信息聯網”優勢,立時立刻能夠對不合格產品做出反應。此外,現場還放置了煎炸油質量檢測儀以及ATP熒光檢測儀,前者用以檢測煎炸油所含的有害物質,ATP熒光檢測儀則用于對食品環節、加工表面、餐飲具表面潔凈度進行檢測。只需2分鐘,便可間接地證明生物體的存在。
一個銀質的立方體盒被放置于垃圾桶邊,它的內部正在進行著油水分離的操作。這臺高效固液油水分離機由上海萬帝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不同于垃圾填埋、焚燒和堆肥的新一代環保系統。參觀者可在現場目睹,首先將餐廚垃圾放入設備內,垃圾通過螺旋式壓榨分離出油水混合物及殘渣,然后通過高效主動式吸油機對混合物進行油水分離,同時廢水經環保處理達到市政污水接管標準排放。另外,由分離機產出的油脂可利用廢棄油脂流向監控系統進行追蹤。監控系統采用了GPS定位、電子標簽與RFID等多項科技手段。這兩項技術揮出的“組合拳”,正是有效打擊“地溝油”,防止其回流餐桌的有效武器。
一輛與真車大小相仿,玻璃材質的汽車模型提示著參觀者已移步至了第四板塊的新場景中——未來生活中的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透過玻璃近看,車模的底座位置上安放有一個電容器。世博會期間,這個由上海奧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車用超級電容器,曾成功應用于61輛超級電容客車上,經受了復雜環境及超高強度的考驗,客車在停站間隙的5分鐘充電可以獲得30分鐘的行路時間,為我國城市公交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運營模式。據介紹,采用了特殊材料和制作工藝的超級電容器,其比容量可達到傳統電容器的1000倍以上,兼具電容器和二次電池的雙重特性,是一種功率特性極佳的動力電源。新能源汽車的示范應用是目前世界上新能源汽車“數量最多、品種最、規模最大、負荷最強”的集中展示。
張江示范區的新能源產業集群涵蓋有核電、風電、太陽能、智能電網、儲能系統等各個領域,企業和研發機構達600余家。目前,在太陽能裝備、核電、大型風機、百米級高溫超導帶材、鈉硫電池、釩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等方面擁有了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和發明專利。
1∶20的ARJ21民用客機與C919客機模型,做騰飛狀地架在展區內,腳底的文字也變換成了“北斗衛星導航和大飛機”。正是這樣兩項牽系國家安全與綜合實力的重大項目,極需要依靠自主創新。未來的中國飛機將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支持下翱翔。中國商飛公司帶來的ARJ21-700飛機綜合程序訓練器成為展區熱點。通過多塊觸摸屏,三個功能仿真件遮光罩、油門桿等真實地模擬了ARJ21-700飛機駕駛艙的布局。參觀者坐定艙內后,在一旁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可通過觸碰相關按鈕模擬飛機的滑行、起飛等。身旁的兩塊屏幕內顯示了艙外跑道的場景,隨著飛機的起飛,跑道上的建筑迅速退后,給予了操作者真切的感官體驗。專業人員還現場親身示范。
來自張江創造的各類奇思妙想的產品為人們的未來勾勒出了一幅幅美好的圖畫。國家高新區發展20周年,張江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一年,張江已雄踞于創新的潮頭,其未來亦是無限。至2020年,張江示范區將建設成為世界一流高新區,建成自主創新的戰略高地、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和實現創新驅動、科學發展的張江示范區域。在第三板塊里,展示了張江示范區未來發展戰略,也展示了張江人的豪情壯志。
“上善若水、海納百川、物競天擇、舍我其誰”的理念已成為張江示范區之共識。“進一步解放思想,敢為人先,敢于擔當,先行先試,走出一條具有張江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這將是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未來不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