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影片紛紛3D化,有觀眾抱怨是在圈錢,記者揭秘“偽3D”泛濫是幕后利益驅使
3D影片觀眾看到的是享受,有人看到的是錢。
暑期來了,看電影成為年輕人消暑或者家長帶孩子休閑的重要方式。從第一部3D電影《阿凡達》之后,許多電影都傍上了3D這棵大樹。有沒有3D,也很快成為觀眾看電影的一個重要選擇,但各種各樣的3D電影看多了,觀眾們也慢慢看出了門道:有的電影是后期的2D轉3D,有的3D影片則顯得既沒有必要又加重觀眾負擔。比如不少媽媽觀眾就抱怨,給孩子們看的兒童片也紛紛戴上了3D眼鏡,對孩子的眼睛沒有好處,對家長的錢包更是加重了負擔。
沾上3D就漲價
日前,娛樂產業研究機構藝恩咨詢提供了一份《2010 2011年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就在兩年前,觀眾看一場電影平均票價為31元。到了2011年底,要想看場電影你平均就要花40.4元才行。兩年間電影票價漲幅高達30%,跑步超越CPI漲幅。
藝恩咨詢認為,雖然票價受到地域、影院標準、商圈、影廳設備等運營成本提升的影響,但票價居高是現實。而在之前提到的這些漲價因素中,3D,是一個非常拿得上臺面的理由。
早在兩年多前,北京紫光影院總經理李憲萍就曾向記者透露,改造一個3D放映廳,按照目前的市場價,一套普通的3D需要投入多萬元。投入大,成本高,不漲價就要虧損,成本壓力,成為3D影片票價比2D影片高的最佳理由。
3D比2D最多貴40元
標上3D,要比普通2D影片貴多少?UME國際影城業務經理吳卉表示,就算同一部電影的最低限價,3D版也會比2D版高出5元。不同影院會根據不同檔次的3D放映設備而定出不同的3D票價。據重慶晨報記者了解,一張3D電影票會比2D貴10-20元,而在有雙機設備的影院,比如萬達影城,貴40元也屬常見。
另外一個現象是,如果同一部影片,既有2D版本,也有3D版本,那么影院一般在排片場次上,會向3D版本傾斜,有時候這個傾斜力度還不小。比如占據我市各大影院主流放映廳近兩個月、現在仍在放映的好萊塢大片《黑衣人3》,其3D版本放映場次最多時幾乎是2D版本的5倍。而一般情況下,一部有3D和2D版本的影片,前者會比后者多出兩到三倍的放映場次。對此,萬達影城宣傳負責人黃剛先生表示,現在的新影城都會有3D放映設備,所以電影院也不想閑置這些設備。
《畫皮2》只放3D引批評
影院和影片制作方都說,3D影片在視聽效果等方面遠勝2D,一分錢一分貨,貴得有道理??稍谝呀浟晳T了3D最初帶來的那種新奇感受后,越來越多的觀眾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在他們看來,很多3D電影,想著的不是如何給觀眾帶來視聽享受,而是如何從觀眾的荷包中掏走更多的錢。
早在2010年,《超蛙戰士》、《蘇乞兒》、《唐吉可德》、《熊貓總動員》等一串國產3D影片趕場上映??煽催^這些打著3D旗號的影片之后,不少觀眾連呼上當,他們把那些從后期通過技術手段硬轉制成的3D電影稱為“偽3D”。觀眾怒斥那些“偽3D”不僅浪費投資,還影響了劇情、畫面等效果,是浪費觀眾的錢。
眼下的《畫皮2》版本風波更讓這股不滿情緒爆發。原來,《畫皮2》原本就是“偽3D”,而通常,“偽3D”還有2D版本放映,這讓那些不愿意被“偽3D”折磨眼睛和耳朵的觀眾好歹多了個選擇,可《畫皮2》在臨近上映前,突然臨時告知影院,2D版拷貝因有問題而取消放映,這種類似“強制消費”的行為,讓很多觀眾大喊《畫皮2》“圈錢”。
知名影評人“麻繩織圍脖”也對此發微博抨擊:“《畫皮2》是一部我樂見其敗的電影。這無關電影本身,我對烏爾善導演一直充滿期待,我只是不希望看到通過剝奪觀眾選擇權、犧牲觀影體驗來謀求利益的投機成功,并在業內得到效仿,這將讓已經千瘡百孔的中國電影變得更加丑陋。”
3D兒童片消費貴一倍
3D影片是不是在圈錢?這個問題在一個重要的受眾群 兒童動漫片上也引發了觀眾的質疑。
隨著不少適合兒童觀看的電影如《馬達加斯加3》、《熊貓總動員》等紛紛3D化,不少觀眾也開始擔心起來。家長唐女士就痛斥:“3D電影對學齡前兒童的眼睛傷害好大,而且不衛生,動畫片都3D了怎么帶孩子去看?”此外,市民趙女士更是直言兒童片也3D就是圈錢:“好多電影3D效果根本不好,硬要轉制成3D,無非就是為了漲票價嘛!”據趙女士比較,2D版的電影,一名成人可以免費帶一名身高1.2m以下的兒童去觀影,而3D電影就不行了,涉及到一人一副眼鏡,因此孩子也要買票。如此一來,看場3D動畫電影,開銷最低漲一倍,輕松上百元。在她看來,這也是一些影院不排或者少排2D影片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