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覓兒童專用款
調查時發現,本市多家影城均不提供兒童款式的3D眼鏡。“成人款式的鏡框大,孩子的鼻梁難以架住,總是往下掉。”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孩子一開始還用手托著眼鏡,但累了以后索性就將眼鏡摘下。結果裸眼看完后,直喊頭暈。
“今后上映的動畫片肯定是3D潮流,但國內3D眼鏡很少分類,提供兒童款式3D眼鏡的影城就更少了。目前美國將3D眼鏡分為兒童、成人、老人等好幾類,不同類別的外形也不同。”某影城負責人透露,由于動畫片的檔期相對固定,考慮到成本問題,很多影城都沒有配備兒童專用款,而是沿用最初的成人標準3D眼鏡。該負責人表示,今年開始,國內市場上出現了幾種兒童款3D眼鏡,影城也特意訂制了一批。不過國內的兒童款外形與成人款相同,只是尺寸略小。
多為“三無產品”
在多家影城看到,3D眼鏡不僅款式無標準,還多為無廠址、無生產日期、無批準文號的“三無產品”。“在我國,3D眼鏡不屬于電子產品范疇,而屬于數碼配件之類。”某3D眼鏡網店店主告訴記者,因為沒有相應的許可證,3D眼鏡并不會在專業眼鏡店里銷售,也進入不了其它正規銷售渠道。不僅是普通消費者選擇網購,不少影城考慮到價格因素,也從自己的網店進貨。3D眼鏡根據材質不同,價格從5元到3000元不等,質量參差不齊。該店主也坦言,其中90%的產品只有塑料袋包裝,并沒有其它信息,屬于“三無產品”。
標準有望年內出臺
中國電子商會的數據預計,2015年我國3D眼鏡的需求量將超過兩億副。但記者查閱發現,我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3D眼鏡生產標準。
“各個企業都按照自己的一套標準生產,所以很多3D眼鏡往往只能在某個品牌電視或某家電影院觀看,不同品牌之間并不兼容。”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不僅是3D眼鏡的生產缺乏標準,適合哪類人群觀看也沒有標準,比如雙眼視功能不良、屈光參差、散光、青光眼的市民就不適合使用3D眼鏡,但往往在實際使用中并無說明。“由于專業性太強,市民分不清3D眼鏡的好壞,其行業標準亟待建立。”陸刃波透露,目前已經開始進行相關工作,3D眼鏡行業標準有望年內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