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市場上充斥著各種新技術的身影,如3D電影,新技術的應用是否等于票房的增長呢?針對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新電影技術:3D(RealD、杜比、MasterImage)、4D、5D、IMAX、雙機巨幕、DMAX、7.1、11.1、4k、激光投影等,筆者下面將對它們進行簡單的分類討論。
第一類:4D、5D及3D電影技術
一直沒弄清楚5D電影是啥噱頭,就不去談了,談談3D和4D。3D技術的應用是否等于高票房。近幾年,隨著3D影片的增多,影院內3D影廳的上座率普遍高于影院平均水平,3D影廳帶來的最大影響是票價的提升。
4D影院呢,國內真正的4D影院不多。拋去游樂場外的4D廳,CGV影院算4D影城較多的,4D廳上座率相對于本影院來說不高,4D只對拉高平均票價有益。4D廳投資效益不如IMAX(投資成本相當)。
2011年4D影院票房數據
第二類:7.1、11.1、各種3D技術
先說3D技術,不管你是使用RealD、杜比3D還是MasterImage 區別就在于亮度和成本。從數據上去分析各類3D技術對票房的影響,不容易。筆者認為,票房跟3D影片數量,影院所處位置有關,跟你使用何種3D,沒太大影響。
再說7.1和11.1,國內影院能把自己影院的聲音調好就不易了,觀眾對聲音的認可還不足以影響消費。
第三類:IMAX、雙機巨幕、DMAX、4K
從簡單的說起,4K技術。當下4K放映設備一整套下來能與2K放映系統價格相當,性價比不錯,更高的對比度,一樣的亮度,更清晰,即使技術本身對票房無影響,與2K相比較,4K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雙機巨幕和DMAX,當廳大時,考慮雙機巨幕和DMAX。DMAX是包裝過的雙機巨幕,雖然國內有些人在炒,但具體效果如何,現在還看不出來。這里對比雙機巨幕和IMAX
IMAX活過來靠的是阿凡達這部影片,從阿凡達上映當年的票房看,IMAX的吸金效果是驚人的。僅UME華星一家,阿凡達單片票房2300萬,占UME華星當年票房的24%。
阿凡達上映時,IMAX影廳阿凡達單片人次、票房占全年的比例
巨幕的影響還得看片子本身,從2011年巨幕影院表現看,巨幕影院單廳的上座率低于平均上座率,這與其本身的座位數有關。巨幕和3D一樣,拉升的是平均票價。IMAX發威的時候是有阿凡達那樣的神作時,IMAX影廳的投資注定也是場賭博,賭神作影片的產生。
2011年部分巨幕影院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