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3D大片一定還在你腦海中,不管是功夫熊貓2還是加勒比海盜4,變形金剛3或哈利波特7,我們都能感受到3D效果帶給我們的震撼,貌似如果沒有在名字后面加上3D,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是大片。那么3D是什么,3D將為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新生活體驗呢?
3D技術真實再現
要說3D,就要從我們的顯示技術的發展沿革說起。
3D是英文“Three Dimensions”的簡稱,中文是指三維、三個維度、三個坐標,即用長、寬、高來描述或者展現一個對象,也就是說,這個對象立體,而不是我們常見的只有長寬這兩種屬相的平面(2D)對象。
3D世界,實際上就是我們生存的真實空間,通過眼睛和身體,我們能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都是立體的,并且具有豐富的色彩、光澤、表面、材質等等外觀質感,以及巧妙而錯綜復雜的內部結構和時空動態的運動關系。但是在人類漫長的文明進化過程中,我們很長時間都無法用一種簡便、直接、快捷的方法來描述我們生存的這個三維立體的世界,我們常年只能在沙土、羊皮、紙張的二維平面上,用影像表達和傳遞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創造,人們發明了平面投影和透視等方法,有人說,我們建立了一個基于紙張平面形成了抽象的2D平面文明體系。
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迅速發展,尤其是隨著電腦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基于電腦和互聯網的三維數字化技術,終于使人們對現實三維世界的認識重新回歸到了原始的直觀立體的狀態。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經常看到電腦制作的數字化的3D模型、動畫與仿真,對事物的描述和映像已經大都可以采用3D的方式進行,從而將我們原本熟知的真實世界完美還原,這無疑是人類進入一個嶄新文明時代的象征。
而隨著3D電影、3D電視和3D手機的逐漸發展,3D技術已經不再是曾經只用作演示的高檔技術,隨著近些年來電腦技術的快速崛起,3D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已經走過了幾十年的前期摸索階段,技術的成熟度、完善度、易用性、人性化、經濟性等,都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突破;3D的消費和使用,如通過3D技術做出來的游戲、電影、活動宣傳系列片等等,更已經成為了普通大眾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分。3D讓我們回歸一個看似虛擬但卻是真實的立體世界。
3D電影影迷追捧
說到3D會給我們普通人生活帶來的沖擊,就要從3D電影說起,尤其是國外的幾部3D大片,比如阿凡達,但是實際上,3D電影的歷史確實非常悠久的。
19世紀 9 0年代末期,英國電影先驅威廉 ·弗里斯格林 (Willianm Friese Greene 發明的雙機放映 3 D電影技術,是3 D電影的最早起源。但是,這種采用紅綠分色立體技術拍攝的3D影片效果很差,在當時并未形成主流。
20世紀50年代 ,電視業的發展讓電影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1952年,第一部彩色3 D電影《博瓦納的魔鬼》的橫空出世 ,大大提升了3 D電影的娛樂效果。隨后,哥倫比亞公司和華納公司在1953年推出了兩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3D電影:《黑暗中的人》和《蠟像館》 ,這兩部影片都在票房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讓電影人意識到,3D電影是真正的搖錢樹。此后,主流電影公司的3 D電影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其中迪斯尼公司還把這種電影搬進了迪斯尼樂園。
在早期的3D電影中,普遍存在著為了3D而3D的現象,形式表現遠重于故事情節,這讓3D電影在很長時間內無法成為電影的主導,人們也漸漸從新鮮到厭倦,3D電影的發展進入了瓶頸階段。
2 0 0 9年被很多人稱為“3 D電影的新元年” ,從《怪獸大戰外星人》 、《飛屋環游記》、《冰河世紀3》到取得了巨大成功的《阿凡達》 。一部接一部的 3 D電影讓人目不暇接。更讓人感到欣慰的是,這些影片大多都擺脫了形式大于內容的影子。“故事至上”的電影原則并沒有因為受到 3 D技術的融合而淡化。3D技術和電影故事情節完美融合,觀眾已經不是那么在乎是不是在看3D,而是已經將3D當成了電影的本身,這無疑是一次革命性的超越。
3D電視方興未艾
如果說要享受3D觀感,以前我們只能去到有3D放映廳的影院,現在,3D電視就可以讓我們的客廳正在成為3D影院。
早在美國的 2010年 CES展會 ( 國際消費電子展 )上,3 D電視就成為整個展會的焦點之一。根據著名的顯示器市場調查機構 Di s p l a y S e a r c h預計,2 0 1 0年全球 3 D電視會增至 1 2 0萬臺左右,2 0 1 3年增至 1 5 6 0萬臺,到2 0 1 8 年全球3 D電視的出貨量可望達到 6 4 0 0 萬臺。屆時,3 D電視將成為家電領域最大的收入來源,預計年營業額將達到 1 7 0億美元。美國消費電子協會也樂觀預計,到 2 0 1 3 年,3 D電視在全球銷售的電視中的比例將超過 2 5 %。
3D電視的原理,一樣是利用“偏光原理”,把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分離。 3 D液晶電視的立體顯示效果,是通過在液晶面板上加上特殊的控制電路 , 將經過編碼處理的3 D視頻影像獨立送入人的左右眼,從而產生立體感覺,讓觀眾有能享受身臨其境體驗。
可以想象一下3D電視帶給我們的娛樂新體驗,除去我們已經在影院感受到的3D電影可以在自家客廳播放之外,將3D應用于演唱會,加上立體聲的輔助,可以產生現場般震撼的視聽效果,將3D應用于體育比賽,更可以產生人在賽場的身臨其境感覺,試想一下,網球比賽中球高速呼嘯而來的動感,足球比賽中,球員們慶祝進球朝你狂奔的快樂,這些都是以往的平面電視達不到的效果:畫面顯示精度再高清,也比不上身臨其境的奇妙。
3D電視為什么能成為行業熱點呢?
我們都知道電視產業的發展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硬件設備和內容。在硬件設備上,經過大屏幕、高清、超高清超薄、節能之后,廠商們需要一個新的快速增長點,3D成為其發展的下一個趨勢和亮點。而在內容層面上,隨著3D電影的普及,觀眾對3D電視節目的要求日益增長,3D畫面立體的效果、廣闊的視野 、真實的場景、震撼的視覺,正好符合了人們追求視覺上的沖擊和優質效果的需求。播放內容上融入3D效果之后,也需要有3D電視可以播出,這從另一個層面上推動了3D電視的高速發展。
目前3D電視的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據有關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1月,單月銷量達到5.4萬臺,環比增長80%以上。目前3D面板的生產商已經積極投入生產,大批量3D面板的上市將降低3D電視的價格,而3D技術的成熟也將使清晰度和成像質量顯著地提升;另一方面,國內一些電視臺已經在開始試播3D電視節目,這對于3D電視的普及也將起到拉動作用。
3D手機掌上新寵
3D技術距離我們最近的應用,無疑是激動人心的3D手機。
3 D手機是指具有裸 眼 3 D視覺技術的手機。2 0 1 0年4月,夏普正式公開了其先進的液晶屏幕技術,這項新技術可以讓用戶裸眼觀看3 D顯示屏,而無需佩戴特殊眼鏡,只需保證觀看角度的正確。2010年5月,三星在韓國本土發布了首款裸眼3 D手機SCH—W9 6 0, 用戶無需佩戴任何特殊眼鏡 ,即可在手機屏幕上享受3D立體顯示效果。
3D手機首先帶給我們的是手機顯示上的效果,例如:手機主界面上的桌面 、手機功能菜單上的各種圖標、手機撥號時的數字按鍵盤等。手機界面圖標色彩、各種動畫變化的場景均可以3D化,采用3D Ul界面無疑更能吸引眼球,更炫。
3D手機還能增加3D掌上游戲的應用,將3D顯示技術應用于表現游戲中碰撞、爆炸、飛舞的畫面,比如可以想象一下經典的極品飛車游戲采用3D顯示效果后可以帶來的視覺震撼效果,就算是安靜的俄羅斯方塊,也能在3D技術下產生新的游戲體驗。
3D還可以拍攝和播放3D的視頻,每個人都可以成為3D影片的導演攝影,可以將自己拍攝的3D視頻和朋友們分享,當然,用3D手機觀看3D影片也是一種很好娛樂方式。
結語
我們實際上已經進入3D生活時代,除了熱鬧的3D電影、3D電視,我們已經看到了3D相機、3D手機、3D電子相冊等諸多3D產品。
可以想象一下我們的3D生活,我們可以享受3D電視帶來的視覺沖擊和現場感,可以試用3D攝像機或者3D數碼相機拍攝3D的影像,并使用3D相框或者相冊來瀏覽他們或者展示他們,可以在3D購物環境中感受商品的真實立體展現,可以在3D社區中和遙遠的對象真實場景交流,可以試用3D手機觀看3D視頻、實現3D視頻通話,進行3D網上購物等等。
而這一切,已經在我們身邊。
Tips:
偏光原理:
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只眼睛的差距。人的兩眼分開約5公分,兩只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雖然差距很小,但經視網膜傳到大腦里,腦子就用這微小的差距,產生遠近的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一只眼睛雖然能看到物體,但對物體遠近的距離卻不易分辨。根據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兩只眼睛視角的差距制造出兩個影像,然后讓兩只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透過視網膜就可以使大腦產生景深的立體感了。各式各樣的立體演示技術,也多是運用這一原理,我們稱其為“偏光原理”。
3D眼鏡
觀看3D立體電影一般需要佩戴3D眼鏡,最廣泛采用的是偏光眼鏡。當觀眾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鏡時,由于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并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裸眼3D
裸眼3D就是不用佩戴3D眼鏡就能讓我們看到3D圖像的技術,這種技術現在已經應用在小尺寸的顯示屏上,如手機、相框和平板電腦等。裸眼3D技術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視差障壁技術和柱狀透鏡技術以及MLD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