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舞臺形式不斷多樣化 全息技術幻影成像技術登熒幕

   2012-07-12 3620
導讀

從黃梅戲《牛郎織女》到舞臺劇《愛在愛時月亮》,從情景音舞詩畫劇《天安門》到虛擬歌星初音未來的演唱會走入劇場的觀眾,或許可

舞臺形式不斷多樣化 全息技術幻影成像

    從黃梅戲《牛郎織女》到舞臺劇《愛在愛時·月亮》,從情景音舞詩畫劇《天安門》到虛擬歌星“初音未來”的演唱會……走入劇場的觀眾,或許可以發現,如今的舞臺作品再不是印象中的“一桌二椅”了。隨著高科技的不斷介入,隨著內容與技術的日益融合,演藝業這一“現場的藝術”,正以其日益提升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觀眾重新走進劇場。

    三十而立的央視春晚,固然已經成為了眾多電視觀眾除夕之夜不可或缺的一道“正餐”,卻也因為如今的文化消費日趨多元而備受挑戰。如何吸引更多的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無疑是擺在編創團隊面前的最大難題。

    呈現在海內外觀眾面前的春晚舞臺表明,編創團隊將重要的突破點放在了技術上。

    經過較長時間的市場調研,2010年,集團所屬安徽省黃梅戲劇院謀劃推出了一臺3D全息黃梅戲《牛郎織女》。他們將3D技術運用于傳統戲曲舞臺,以3D技術來配合舞臺美術的水墨化呈現。

    事實上,將內容與先進技術相融合,已經成為了各地眾多演藝單位和演藝工作者的自覺選擇。在深圳,創作者將全息立體成像技術應用于音樂舞臺劇《愛在愛時·月亮》,借助于全息投影技術,演員可以與鄧麗君、梅艷芳、張國榮這些逝去的偶像對唱、互動;在北京,借助全息技術、幻影成像、現場3D等多種高科技手段創作的情景音舞詩畫《天安門》,讓觀眾身在劇場,卻可以跨時空領略北京風情,讓許多觀眾發出了“原來演出竟然如此神奇”的驚嘆。

    “以前,舞臺上的道具布景需要一件一件實打實地做出來,而借助于先進科技,比如虛擬現實技術等,不僅可以實現原先的效果,而且能夠有更多的突破。” 中央歌劇院藝術產業部主任杜錦指著辦公室墻上的演出海報對記者說,迅猛發展的科技給舞臺藝術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2169.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