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各大電器賣場,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品牌,擺在每一個品牌最顯眼的位置的,統統都是不同型號的3D電視機,其價格也比以前更加“親民”。記者在一國產品牌售賣區域看到,一臺47英寸的3D電視,6000塊錢左右就能拿下,還贈獲6副專用眼鏡。即便是比較知名的國外品牌,花費萬元左右,也能搞定一臺性能不錯的3D電視。
據統計,今年市場上3D電視的銷量占到30%,根據預測,這一數字明年將占到80%。
消費者在商場選購3D電視時,銷售員往往會介紹“這是不閃式3D”或“這是快門式3D”,這兩種3D電視技術上有什么不同?觀看效果有哪些區別?究竟誰才是更值得選購的3D技術?
在此,我們將快門式3D和不閃式3D放在一起,用直觀的方式進行對比,解析二者的區別。
快門式3D和不閃式3D的陣營
以LGD為首的不閃式液晶面板成就了不閃式3D陣營,主要代表廠商為LG、創維、康佳、海信、海爾、長虹等。而以三星為主的其他廠商則以快門式作為主攻方向,代表廠商有索尼、三星、夏普、松下等離子等。
何為不閃式3D、快門式3D
相信大家都知道什么是3D電視,但真正明白什么是快門式3D,哪個叫不閃式3D的就不多了。
在開始評測之前,先在這里普及一下相關知識。
不閃式3D技術是通過對偏振光進行梳理,結合偏振眼鏡分別讓左右眼看到垂直和水平的圖像,最終由大腦合成立體影像。
快門式3D電視的原理并不復雜,拍攝時分別錄制了左右眼的畫面,在播放時佩戴快門式眼鏡,控制眼鏡的開合,讓人體分別感知左右眼的圖像,從而在大腦中合成3D視覺。
眼鏡的區別
不閃式3D的主要優勢是沒有頻閃,不會有明顯的亮度降低,可視角度好,3D眼鏡輕薄舒適,并且不需要充電,同樣沒有電子元器件,0輻射更加健康環保,同時3D可視角度幾乎不受觀看者的影響。
快門式的缺點是眼鏡較為厚重,需要外部供電,并且容易出現頻閃、串擾等問題,顯示時亮度的降低比較明顯。另外對于快門式來說,技術門檻比較簡單,主要的成本都在眼鏡部分。
顯示效果比拼
說了半天“不閃式3D”,想搞明白不閃,就要先知道為什么會“閃”??扉T式3D是由眼鏡中的液晶鏡片開閉來控制左右眼畫面的攝入,工作頻率為60Hz,一般由紅外線傳輸,而恰巧容易受到諸如日光燈頻率的干擾,出現頻閃。不閃式3D由于是物理成像,不會受到影響,沒有頻閃,故稱為“不閃式3D”。
可視角度比較
快門式3D確實存在一定的可視角度問題,在水平觀看時二者都能保證一定的透光性,但是隨著傾斜角度的增大,快門式3D眼鏡中的圖像明顯開始變暗,當眼鏡與電視形成90度的夾角時,則干脆黑掉。換句話說,看快門式3D只能“標準坐姿”。而不閃式3D受到角度的影響不大,水平與垂直都能觀看,您可以跟2D時代一樣躺著看3D。
3D眼鏡全維度比較
如果問3D電視的最終發展方向是什么,回答當然是--裸眼,只要戴眼鏡,終究是不太舒服的。不過目前裸眼3D電視動輒幾十萬元,而且沒有配套片源,暫且算是“浮云”吧。既然非得戴眼鏡,咱們就看看哪種眼鏡更舒服。
圖中的這兩款3D眼鏡并不是為了效果突出而特地挑選的特例產品,尤其是快門式眼鏡,這款快門式的眼鏡還不是最為“厚重”的一款。從結果能看出,快門式3D眼鏡的重量幾乎為不閃式3D眼鏡的3倍,雖然絕對值并不大,但長期佩戴,還是比較容易產生疲勞的。造成重量差別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快門式眼鏡中有電子元件和電池,重量自然要增加。
亮度對比
用來對比的兩臺電視(見下圖)采用相同的技術參數。
單純就亮度來說,快門式又輸了一陣。測試中選擇了相同的電視品牌,相同的電視設定數值播放同樣的畫面,能夠明顯的看到快門式3D的畫面要暗一些,透過快門3D眼鏡來看亮度要來的更低。主要原因是快門式3D眼鏡加入偏光膜后亮度更低,目前快門式3D眼鏡的透光率大都不超過50%。
對比總結:
上文就大家非常關心的快門式和不閃式3D的效果重點做了對比,總體來看,就觀看的舒適度方面,不閃式3D有著突出的優勢,特別是無頻閃、可視角度寬、眼鏡輕薄、亮度高的特點最為明顯。快門式成像效果不錯,但是頻閃問題尚待解決,影響了觀看的舒適性。另外快門式眼鏡的不足也很明顯。鑒于不閃式3D的綜合優勢和健康環保,所以目前來看,越來越多的電視廠商傾向于不閃式3D面板,不閃式3D面世時間不長,在3D電視市場中的銷售量就激增為50%。所以,3D電視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潮流可能偏向于不閃式3D的幾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