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從《畫皮2》的熱映看中國3D電影的成與敗

   2012-07-14 轉載于網絡佚名4430
導讀

3D電影《畫皮2》正在全國各大院線熱映,據報道不到兩個星期,便加入5億票房俱樂部,影片的賣座,恐怕還是有賴于它的一張好皮相。

3D電影《畫皮2》正在全國各大院線熱映,據報道不到兩個星期,便加入5億票房俱樂部,影片的賣座,恐怕還是有賴于它的一張好“皮相”。

    影片中一句經典臺詞隨著電影的走俏逐漸流傳開來,“男人最在乎的是女人的皮相”,其實,這句臺詞用來形容觀眾與電影之間的關系也很恰當。

好“皮相”助《畫皮2》票房節節攀高

    《畫皮2》不但有第一部中周迅、趙薇、陳坤這“鐵三角”的支撐,還多了馮紹峰、楊冪這對銀幕情侶檔的加盟,吸引無數師奶眼球的費翔更是在影片中出演大反派。如此有人氣的演員陣容,首先就已經給了《畫皮2》一個好“皮相”。

  不少觀眾在看完《畫皮2》后表示視覺效果不錯。“有《變形金剛》、《魔戒》的感覺,很炫。3D效果也相當突出。”可以相信,1.2億的投資確實給它帶來了更好的特效。據了解,《畫皮2》總計動用了1200多個特技效果,其中一場戲“水下換皮”,長度只有2分鐘左右,但實際用到的特效鏡頭就有近170個。特技炫目3D誘人,成為《畫皮2》的另一個好“皮相”。

  有院線負責人告訴記者,“這部片子可以給國產魔幻題材影片樹立一個標桿。”  

  電影制作人關雅荻告訴記者,現在的3D電影,包括好萊塢的3D電影,絕大部分都是后期由2D轉制的,“技術不是問題,3D是慢工出細活,拼的是成本加時間?!短┨鼓峥恕?D版耗資6000萬美元,轉制到3D就花了10個月時間。”正是資本和成本的對等投入才有了這樣的視覺享受。關雅荻說,一些國產3D影片創作周期短是個致命的問題,技術層面和實質創作層面準備的過于倉促,必然會導致整體質量差。

  要爭奪票房,《畫皮2》在檔期上也懂得討巧。從院線公布的暑期檔排片表上看,從6月中旬開始直到7月底,除陸續有20多部華語片上映外,并不見好萊塢電影的蹤影。避開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自然不難“包攬”市場份額。

  著名影評人鴻水則評論稱,《畫皮2》有《畫皮》這個名號在先,省了不少宣傳費。而其票房的成功也在于和檔期的組合拳打得好。“在票房沉悶的上半年,國產電影幾乎被好萊塢大片打得一敗涂地之時,在暑期檔一開頭,突然冒出來一個《畫皮2》,無論是零點點映,還是首日票房,國產片單周票房,沖3億的速度等等都破了紀錄,確實值得表揚。”



好“皮相”里得有好“心相”

  如果說特技和畫面是電影的“皮相”,那么故事和思想就是它的“心相”。在這個暑期檔,有著一副好“皮相”的《畫皮2》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眼球,那它的“心相”又如何呢?

  《畫皮2》的故事核心是:周迅飾演的狐妖一直面臨被冰封的危險,為了變成人需要一顆火熱的人心,而趙薇飾演的公主就有這樣一顆心,但這位公主卻因為毀容,在陳坤飾演的將軍面前顯得自卑,于是周迅提出用自己的“皮”來換趙薇的“心”.....

  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陳旭光教授認為,雖然《畫皮2》的故事不是特別的出彩,但在中國式的鬼仙神話基礎上演繹起來,不僅有中國電影的特點,還有西方電影的影子,從某種角度講是種混搭。“在80、90后受眾成為主流觀影群體后,這種魔幻題材電影在很長時期內是有較大增長點的。”

 

缺“皮”又少“心”的國產3D電影

    歷觀中國電影市場近幾年拍攝的3D電影,同時具備“皮相”“心相”的寥寥無幾,自然結局悲慘。

    陳旭光教授分析,個別作品的成功對中國電影業、尤其是3D電影確有推動作用,“但不是所有的電影都適合拍3D,比如用3D表現動作感是合適的,但拿3D技術拍紀錄式影片,拍日常生活影片肯定出不來效果。”

    前不久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也指出,3D影片的發行和放映,一定要尊重觀眾對于3D影片的期待。“而不要戴著一個3D的帽子,但實際上是一個爛片。那樣的話觀眾多遭遇幾次這樣的經歷,3D影片熱的局面可能很快就會冷卻下去。”

    可見3D并非是所有電影的“救命稻草”,更不是所謂的“票房靈藥”。那么,對于一部電影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關雅荻所在的影視公司正在和好萊塢合作,并準備在未來幾年之內制作一部3D動畫片,目前正在前期運作階段。他告訴記者,這部電影他們會多花時間在故事創作上,而后才是技術上的制作。“對于電影而言,3D技術只是一個強化劑,吸引觀眾的噱頭,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它都無法取代故事。”關雅荻說,好的創作、好的劇本才是電影的根本,3D只是電影制作的一個熱潮而已,是電影產業鏈的一個環節之一,是多年前一項技術的更新。“如果將一部電影壓在一項技術上,那它只能走向片面,技術只是外在原因。”

    而《變形金剛》的制片人湯姆•德桑托在前不久的一個論壇上談到創作《變形金剛》的過程時也強調,“我們這個電影帶進去了全新的故事概念,并不是只針對它的視覺感,每一個角色都有心,都有靈魂的,在靈魂和心方面是相通的。”對電影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講故事。如果故事本身不吸引人,再好的動畫技術也無濟于事。

    創作周期短,故事內容平乏,給國產3D電影帶來了硬傷。就如上海電影集團副總裁汪天云所說,現在國內3D市場的狀況是不缺技術,缺的是人才和可以供放映的原創內容。他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現在中國有3D銀幕,有3D設備,卻沒有自己的內容。就好像是我們造了很多的高速公路,但是跑美國的車。”

    觀今日的中國電影圈,不少人只看到《阿凡達》賺錢,卻忽視了它之前十二年的研發。所以如果盲目跟風3D,追逐票房,只會讓國產3D之路越走越窄。


3D并非“救命稻草” 國電電影怎么突圍?


     若票房是衡量電影市場繁榮的一大標準,那么今年上半年的電影市場還算可觀,高達141部影片上映,超出了77.4億的票房收入。但仔細分析就可看出,這77.4億中,38部進口片的票房收入占到了65%,103部國產片電影僅貢獻35%的票房,而且大多數影片處于虧損狀態,國產電影可謂慘淡收場。

    事實上,淘金中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國際文化巨頭的共識。而面對這些海外巨頭的強勢進軍, 如果3D不是國產電影的“救命稻草”,那么面對來勢洶洶的好萊塢大片,國產片又該如何突圍?

    首先是創作。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電影缺少好的劇本,缺少創作的人才、源泉。“這就造成一種現象,想靠暢銷書改編成劇本的資源都不行,因為沒有主流的暢銷書。”

    上海電影集團總裁任仲倫認為,華語片想要立足市場,必須拍出“接地氣”的故事。“我們的電影創作,與好萊塢拼技術、拼財力可能仍有一段差距,但拼故事是必需的一環,關鍵是你的創作能不能讓觀眾產生共鳴。”國產電影更要在故事上下苦功。

    其次是形成產業鏈。“不管是2D的、還是3D電影,好萊塢電影的總收入中,票房只占到20%左右,而我們國內卻是90%。”關雅荻指出,中國內地的電影市場嚴謹的說還談不上是一個產業,因為連基本的產業鏈都沒有形成。“底子太薄,時髦的東西太少,電影放映完就算結束了,”在關雅荻看來,從電影衍生出來的玩具、暢銷書和迪士尼似的主題公園等才是電影帶來長效經濟效益的產物。

    再次是推廣運營,探索國際合作模式。隨著中國票房收入的增長,中國本土的電影產業及其在國際舞臺上的發展前景也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勢。上影總裁任仲倫 認為,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本土的電影力量要在開放當中強大起來,變成中國電影的主導力量。然而何如強大呢?中國電影現在是全球第二個電影生產大國,中國在為所有好萊塢大型電影公司提高了影片的全球票房收入的同時,也應該探索走出去,以學習交流、合作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內功。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總經理周鐵東表示,“應該是中國的團隊,中國的故事,中國的資金,加上好萊塢的團隊,加上好萊塢行業智慧和中國行業智慧來結合共同打造全球化的產品,”通過一種全方位的合作,來分享好萊塢一百多年來,在全球已經建立起來的成熟的發行網絡和發行渠道。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2306.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