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3D打印機生產的機器零部件
這些機器外觀類似辦公打印機,可自動完成打印任務。一名操作者間或為機器添加些粉末‘耗材’,在電腦里設計出新部件或者將打印好的產品搬到相應位置。這一小型車間便成為的工業革命“最新篇章”的典型案例,這或許將使得美國制造業在全球更具競爭力,也將為該國創造更多的就業新機遇。
正如發生在音樂、電視和圖書行業的變革一樣,數字技術已經滲透其中。而3D打印技術,同樣進入了制造業,其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末便開始用以制造模型,隨著打印速度和生產質量的不斷提高,這項技術被用于生產零部件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據沃勒斯合伙公司(Wohlers Associates)總裁特里·沃勒斯(Terry Wohlers)稱,2011年3D打印零部件市場值占整個3D打印產品和服務總市場值(17億美元)的四分之一,是2007年的兩倍。2019年零部件制造也有望占據3D打印行業市場值69億美元的80%。
市場的增加源于一些企業家或者愛好者將會選擇購買價值2,000美元的新級別3D打印機,用來進行首飾、玩具和其它小玩意的生產。由兩大頂級制造商Stratasys和3D Systems公司生產用于工業的3D打印機年銷售量出現成倍增加,自2005年已經出現雙倍增長。
幾名員工操作十多臺3D打印機,而傳統車間工廠則需要成百上千名員工。一些專家稱該項技術的低成本勞動力優勢可以緩解諸如中國、印度國家的勞動力成本上漲問題。“這一局勢也將會使美國的一些商品變得比來自中國的要便宜。”美國制造業聯盟執行理事長Scott Paul說道。
當3D技術越來越近,這也意味著美國制造業工作崗位將會越來越少,但是隨著更多3D打印工廠的不斷建設,也將為美國帶來更多就業崗位。
在這一目標情況下,美國聯盟政府目前正在投資4500萬美元用以建造一所新型制造業研究院,幫助新興創新行業發展,將其帶入主流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