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全息沿革與理論

   2012-05-09 網絡佚名9110
導讀

全息術最早與1947年由匈牙利物理學家Denise Gabor(1900-1979)發現,并因此獲得了197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他物理學家也進行


全息術最早與1947年由匈牙利物理學家Denise Gabor(1900-1979)發現,并因此獲得了197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其

他物理學家也進行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例如Mieczys?aw Wolfke解決了之前的技術問題,以使優化有了可能。這項發

現其實是英國一家公司在改進電子顯微鏡的過程中不經意的產物(專利號GB685286)。這項技術最開始使用的仍然是

電子顯微鏡,所以最開始被稱為“電子全息圖”。作為光學領域的全息圖直到1960年激光技術發明后才得以開始。  

 第一張記錄了三維物體的全息圖是在1962年由Yuri Denisyuk、Emmett Leith、 Juris Upatnieks在美國拍攝的。

  全息圖有很多種,例如投射全息圖、反射全息圖、彩虹全息圖等

普通照相,只能記錄物體光場的強度(復振幅模的平方),它不能表征物體的全部信息。采用全息方法,同樣也是記

錄光場的強度,但它是參考光和物光干涉后的強度。對采用如此方法記錄下來的光強(晶體或全息膠片中),利用參

考光再現時,可以將全面表征物體信息的物光的復振幅表現出來。   其制作過程如下。   對一束相干光(頻率

嚴格一致,表現為可以產生明顯的干涉作用)進行1:1分光,照射到拍攝物體的稱為物光,另一束稱為參考光。保證

光程(光走的距離)近似相同的情況下,使在物體上反射的物光和參考光在晶體(或者全息底片)上進行干涉。   

觀察的時候只要使用參考光照射全息底片,即可在全息底片上觀測到原來的三維物體。   這是最簡單的全息圖原理

,此外,還有白光(指非相干光源,例如燈光、日光)即可再現的全息圖(廣泛應用于防偽標識),彩色全息圖(可

以用白光再現被攝物體的顏色)等等。這些全息圖的制作過程相當復雜。   雖然全息圖通常指三維光學全息圖,但

這是一個誤解。除此之外,聲場也可以被制作成全息圖。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235.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