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電影三次黃金發展期
早在19世紀初,3D的概念就出現了,1839年,英國人研究出了世界第一副3D眼鏡。80多年后,即1922年,世界第一部3D電影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順利播放,這也標志著3D電影真正開始萌芽。然而,也僅止于此。
之后過了三十年,隨著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電影長片《非洲歷險記》的問世,3D電影才真正迎來它的第一個發展期。隨后兩年,《恐怖蠟像館》等一批3D恐怖片也應運而生。但是由于3D技術的嚴重不足,觀眾看3D電影引發了很多問題,如眼睛健康問題、嘔吐、炫暈問題等等,因此,這次的發展期僅持續了三年時間就匆匆結束了。
之后又是一個30年,3D電影才迎來了它的第二個發展期,以1982年,迪士尼拍攝的16分鐘3D短片《魔法之旅》為起點,驚人的3D效果再次點燃了人們的熱情。之后又有3D版的《大白鯊第三集》、《魔晶戰士》兩部3D大片上映,也曾一度創下票房新高。不過,這一次,也因為和第一次同樣的問題,人們的興趣很快便淡了下去,3D電影又一次不得不暫時離開歷史舞臺。
3D立體拍攝
轉眼間30年又將過去了,就在人們以3D電影或許會就此永遠沉寂下去的時候,2009年12月,一部《阿凡達》把3D電影從夢中喚醒了,同時,這也標志著3D電影的真正繁榮期的到來。果然,這一次,它沒有辜負人們的期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個新的電影時代到來了。
根據統計,《阿凡達》最后的全球票房為24億美元。以此為基點,全球“3D熱”開始了?!短┨鼓峥颂?D》、《至暗之時》、《諸神之戰》、《復仇者聯盟》、《雨果》《勇敢者傳說》、《黑衣人3》等一大批經典3D電影問世。不止如此,傳統企業也嗅到了商機,伺機而動,3D電視、3D手機、3D電腦等各種各樣的3D產品被研發出來,并受到了人們的熱烈追捧。
“3D熱”開始逐漸冷卻
然而,隨著“3D熱”的持續升溫,一些只顧眼下圈錢的制片商開始制作大量或內容、或制作不過關的“快餐”3D電影,這些影片上映后嚴重傷害了3D電影先前在觀眾心中留下的美妙印象。雖然在中國,觀眾的熱情度還維持在一定高度,但近日北美地區上半年電影票房統計數據顯示,3D電影對于北美觀眾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根據美國影院業主協會的統計,上半年北美總票房高達58.6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最高的半年紀錄。但是相對于《阿凡達》大賣之后,2010年和2011年好萊塢掀起的3D電影熱潮,在2012年的北美電影市場上,3D電影的熱度著實減退了不少。
在2010年的北美票房榜年終前20位的電影中,3D電影的數量達到了11部,其中7部電影進入前十名,3D電影總票房也達到了驚人的22.6億美元。而在2011年的榜單中,3D電影的數量上漲到了13部,其中《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變形金剛3:月黑之時》,以及《暮光之城:破曉(上)》三部主打3D的電影,包攬了年度票房榜的前三名。
《變形金剛3:月黑之時》海報
但是,在今年上半年的票房榜中,排名前列的幾部大片《復仇者聯盟》、《黑衣人3》等,均采用了2D和3D兩種形式同時上映,3D版本的票房貢獻率只占到70%左右。而去年,《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上映時,3D版本的票房占到了總票房的80%。
3D發展需要回歸理性
據美國影院業主協會秘書馬克·歐米拉分析,3D電影在好萊塢的“退燒”,票價、影片發行密度、影片質量等都是原因。筆者以為,這或許是一個信號,在經歷了一段“拔苗助長”期后,3D,終要回歸到理性發展的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