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3D打印技術讓藝術品“復活”

   2012-07-21 轉載于網絡佚名3600
導讀

3D打印其實,3D打印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已產生,只是因為成本巨大的原因,近2年才開始得到廣泛應用,用以制造假肢、汽車零部件、

 3D打印

其實,3D打印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已產生,只是因為成本巨大的原因,近2年才開始得到廣泛應用,用以制造假肢、汽車零部件、家具、珠寶,甚至食品。在今年的紐約時裝周秀場上,前衛青年設計師阿謝爾·勒文就在現場用3D打印技術,為Lady Gaga制作了一款頗為離經叛道的太陽鏡。目前最為夸張的前景是,曾設計出3D打印機的美國土木工程師恩里科·迪尼,正在和建筑大師諾曼·福斯特、阿爾塔空間公司等進行討論,希望能設計出一種可以使用月球塵土的打印機,以便屆時在月球上快速建造出人類的月球基地。

娛樂教研室


北齊石獅子

 
原型

 
變形《奈亞德臥像》

 
原型

 
變形《路以撒·德蒂半身像》

陳列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安東尼奧·卡諾瓦的《奈亞德臥像》有點不大對勁,原來溫婉大方的古典美女頭像,變成了一個現代男人的樣子;公元6世紀北齊時期的中國石獅子長出了胡子;伊波利托·布奇的《路以撒·德蒂半身像》,原本平靜的表情變得憤怒猙獰……這些畸變可不是班克斯式的破壞,“破壞”博物館藏品的其實是一幫手里掌握著三維掃描軟件和3D打印機的科技藝術家和設計師。

黑客改造藝術品

 
MakerBot Thing-O-Matic 3D打印機(全組裝)

日前,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主辦了一場“Met3-D”黑客馬拉松(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一群程序員被關在房間里,要創造點酷玩意出來),并邀請了一幫高科技人士,其中包括Makerbot網站的創始人布里·佩蒂斯、藝術家馬留斯·瓦茨、設計師安妮·弗萊什、教授里茨·阿魯姆等,把博物館中的雕像和藝術雕塑交給他們隨意處置。這幫家伙結合攝影和軟件技術,給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藏品制作了三維模型,然后將模型上傳到Makerbot網站,免費發布給公眾使用。

三維模型技術的突飛猛進,讓藝術家可以用數碼技術對大都會博物館的藏品進行混合,比如給石獅子加上胡子,或者像托德·布拉特那樣把自己的臉換到《奈亞德臥像》上。而在虛擬環境里做好了這些作品的混合后,創作者可以用3D打印機打印出全新的合成物體。

藝術品唾手可得

這個黑客馬拉松的結果是挑釁而好笑的,但這次活動的內涵卻絕非兒戲。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合作,只是MakerBot“讓藝術品復活”計劃的第一步,MakerBot渴望用這種方法,讓更多的人可以去感受、觸摸那些世界上最珍貴的藝術品,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它們互動。比如,一個在華盛頓上學的孩子,他想寫一篇關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藝術品的論文,卻無法去實地考察。這時,他就可以使用3D藝術品系統來細細觀察,去更好地了解所要描寫的藝術品。

讓我們再想象一下,你想欣賞秦始皇使用過的玉璽,而Makerbot網站上也有它的模型,那你只要用3D打印機,就可以把它帶回家里,感受一下當皇帝的味道。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2427.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