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舞美
從默默無聞到萬眾矚目
舞美一直是舞臺表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近代以來,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傳統的舞美布景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上個世紀60年代,已經有一些演唱會將電視機排列成矩陣,以形成電視幕墻的效果,當然,這種方法必然因其拼縫過大而在視覺效果上欠佳,不過在當時絕對稱得上令人驚詫的創新。隨著LED拼接屏的逐步發展,這種承接(電視幕墻到拼接墻)也就成了必然。
然而,LED最初出現在春晚舞臺中事并沒有立即引起人們的關注,而是經歷了從默默無聞到萬眾矚目的角色轉變。1993年,LED電子顯示屏第一次出現在春晚舞臺上,那時的LED,只是作為視頻材料和同步視頻圖像的展示工具而已,與舞臺美術幾無關聯。
LED作為高科技,正式作為舞美要素被應用在春晚中是在2005年,當年以“盛世大聯合”為主題的春節聯歡晚會首次將高科技的LED彩幕和機器人請到了現場,開創了春晚“聯姻”高科技的先例。這些嘗試,給人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不過,這種春晚與高科技的結合還是局部的、嘗試性的,結合的方式有時也顯得有些不成熟。
LED讓舞臺更具藝術想象空間
LED顯示屏成功額運用堅定了春晚組織者進一步進行大膽嘗試的決心。2007、2008年的春晚開始,LED大屏幕成為舞美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靜態符號到動靜結合畫面,從宇宙空間、潺潺流水到廣袤郊野,LED大屏以圖代文,深入淺出,為觀眾解讀意蘊,提升藝術想象空間。
為籌備2009年春晚,央視大量采購了新型LED多媒體顯示屏,對舞臺背景、八根舞臺支柱形成的舞臺側幕和地面進行全面裝潢,將寬16米、高10米的舞臺及背景和側幕全部替換成將近1500平方米的LED屏。此外,舞臺幕布由50根可伸縮的柱形裝置所取代,兼大幕與投影展示功能于一體,而可實現三維動畫效果的舞臺背景則是請奧運開幕式舞臺背景設計班底進行LED多媒體設計。
對于2010年的春晚,很多人的感覺是春晚臺更絢爛了,一大部分是因為科技元素的增加。其中對春晚舞臺最大幫助的就是增加了LED屏。2010年的春晚還是繼續大量使用LED,但是加入了更多的新元素,借助了奧運會“水立方”的構思,在春晚現場搭建了‘光立方’,三排方形立柱的LED組成了今年的大屏幕,舞臺中間沒有設置更多的裝飾,全部由LED展現,因此舞臺顯得更加宏偉而變化多端。
LED技術不僅已經成為舞臺表演的必要延伸和補充,甚至與表演者處于平起平坐的地位,以至于有人曾批評,在春晚的舞臺上,表演者的主導地位已然被弱化,甚至淪為了眾多舞臺美術設計中的一環而已。此話雖有以偏概全之嫌,但足可見多姿多彩的LED技術在春晚舞臺構成中舉足輕重的分量。
春晚舞臺在LED應用中不斷創新
LED技術在舞美中的運用在2012龍年春晚中達到了新的高峰。據媒體透露,這年的春晚單單在舞臺美術設計上就花費了1.5億人民幣,多方位立體安裝LED顯示屏,配合全息圖片來實現。
央視春晚LED視效制造商北京金立翔藝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蘭俠董事長介紹,龍年春晚舞臺設計最大的變化是整個演播廳都是一個大舞臺,舞臺結構由傳統的圓形變成T臺形式,一直延伸進觀眾席。舞臺使用了8000平方米LED顯示單元,創造世界室內演播視效單元面積之最。舞臺地面、頂棚、側面和舞臺背景墻和裝飾柱都安裝了LED彩幕;舞臺還安裝了304個升降臺,升降臺側面也全部安裝彩幕。舞臺所有的面都是屏幕,播放的畫面卻是整體控制的,真正實現360度視效舞臺。
而在全LED的舞臺背后,一臺13米高的升降機則是把控舞臺所有變化的操作手。科技的進步造就了舞臺的全面升級,仙鶴送福、水墨山水、紅梅傲雪、百花爭艷等背景徐徐展現,讓人仿若置身于如夢如幻的仙境之中。觀眾無不嘆言,春晚越來越美了。作家李志邦表示,LED屏的配合,讓舞蹈等大場面節目有大感覺,相聲小品之類的小節目有小味道,這是今年春晚的創新之處。
當今演藝舞臺的LED視效系統的應用發展迅猛,對視效單元和視效控制系統的要求不斷提升,藝術創意對科技的依賴性不斷加深。就科技水平而言,無論是以上所說的舞臺構建、燈光設計還是人物造型、服飾,其在30年春晚中的演化本身就是科技力量不斷進步的直觀表現,但LED技術卻稱得上是眾多科技元素中最為壯觀、影響最深的呈現手段,它大大改善并拓寬了設計者的創作觀念和視域,并作為舞臺美術中極為重要的構成元素形成了新的美學功能。隨著LED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不斷成熟,LED必將掀起舞美技術新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