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我們憑什么嘲笑“虹phone”?

   2012-07-27 轉載于網絡佚名6530
導讀

國產手機品牌今年以來集體轉型,努力想要樹立高端智能手機形象。不過最近華為手機總裁余承東在微博抱怨,稱華為的Asend P1手機電

國產手機品牌今年以來集體轉型,努力想要樹立高端智能手機形象。不過最近華為手機總裁余承東在微博抱怨,稱華為的“Asend P1”手機電視廣告效果不好。這條斥巨資的廣告在網上一經公布,就被網友廣泛吐嘈,被稱為“神馬”廣告。

 

在最近國產手機廣告中,“神馬”并不是最讓人不知所云的,不過你要是看過長虹“虹 phone”的廣告,你就會覺得iphone都是浮云了。

 

 

我們憑什么嘲笑“虹phone”?(電子工程專輯)

                                                                                              宣傳視頻

 

這條廣告被網友稱為“奧巴馬看了虹phone的功能演示,表示美國落后了。”長虹曾經專注電視購物,當年的長虹“小智玲”曾經讓電子工程專輯記者很雷了一把。這次“虹 phone”廣告猛然轉型,顯得有點用力過猛,被網友成為國產科幻片。

 

 

我們憑什么嘲笑“虹phone”?(電子工程專輯)

 

簡單介紹一下廣告劇情:女主角是一個氣質優雅的白富美,她首先作為“長虹”手機測試員測試了語音智能、高分辨率和防塵實驗。接下來畫面轉到坐在高檔公寓的臥室床上拿著虹 phone 聽歌,這時候白富美乙的電話進來了,接下來高潮來了,居然是直接切換到電視屏幕進行高清視頻通話,這就是傳說中的“多屏互動”?。‰S著劇情的發展,“虹 phone”的威力逐漸顯現。首先,不管女主角走到哪個房間,那個房間的電視屏幕都能顯示出閨蜜的臉。其次,女主操縱手機完全不用鍵盤,而是采用超智能,超文藝,還能聽懂四川話、廣東話的“Ciri”,以及全息投影操控。語音助手還能擔當造型設計和化妝師的角色。最后,當女主離開家之后,車門自動打開了,而發動機已經預熱了。

 

我們再來看廣告的宣傳語:“作為世界上首款具備‘中文版 siri’的智能手機——長虹 虹phone,它承載著長虹ciri(音譯)智能語音功能,多屏互動,高密防塵,高清絢麗屏幕等新功能。驗證了‘我們不改變世界,只提供更好的選擇,中國的虹 phone’這一產品訴求。”(這文案是誰寫的?。e鬧了,明明就改變了世界好嗎!)

 

好吧,其實筆者并不是想吐嘈“虹 phone”,說實話,這根本算不上科幻片。相比之下,玻璃制造商康寧的廣告片“玻璃的一天”才是真正的“科幻片”,我們為什么根本不懷疑康寧的技術能否實現呢?

 

在手機業一片“曬成本”、“只賺10元”、“我們硬件不賺錢”的口號中,“虹 phone”廣告的出現,簡直有點“卓爾不群”的意思。

虹phone廣告片中提到了哪些技術?

 

讓我們再來看看“虹 phone”中所提到的那些技術:

三防

高分辨率顯示

智能語音助手

無線充電

多屏互動

高速無線傳輸

無線視頻同步

云同步數據

車機互動

全息投影

手勢控制

RFID遠程控制

換裝、化妝顧問

……

作為工程師的你們,對這些技術應該不陌生吧!其實這些技術拆分開來,幾乎每一個在硬件上都可以實現,而且都有具體的應用案例(具體案例就不舉了)。除了其中的全息投影在手機上還實現不了,因為投影模塊的體積現在還無法做這么小。

說實話,虹phone的一天,遲早有可能會實現,如果現在有一個富豪技術Geek,有時間,有錢,他自己就可以實現。

當然,從消費者和產品經理的角度來考慮,如果以上技術要全部集中到一款產品上實現,而且還要大量商用化,還不太現實,至少在現有條件下,你將會遇到各種困難。

不談要增加的硬件成本有多高,以上的一些通信和無線傳輸標準要統一,從傳輸距離、安全性上也有沖突。比如其中通過RFID芯片可實現的車機遠程互動,在500米內可通過手機實現車鑰匙功能,并自動打火,開空調。只不過因為這種傳輸要采用短速波,對人體會有一些危害。

思維決定命運,曾經有人說,中國人在用18世紀的思維打造21世紀最頂尖的IT產品。在近日深圳便攜技術展上,手機行業元老級人物,德信無線創始人董德福就表示:“我們不是做不出優秀的硬件產品,實際上,中國尤其是珠三角的企業已經把硬件做到了極致。”可問題的關鍵在于,中國廠商對于硬件的極致追求,往往不是如何做得更好,而是如何做得更便宜。此外,今天的競爭已經不再是硬件本身的競爭,而是系統整合能力的競爭。谷歌的“谷歌眼鏡”和“無人駕駛汽車”,西門子的“一體式廚房”,表面上看僅僅是一款新的產品,在它的背后是龐大的運營團隊和服務體系在支撐。以“無人駕駛汽車”為例,汽車不僅需要通過放大掃描器,對道路計算器進行邏輯判斷,還需要與交管部門配合,分區判斷,同時還需要建立信息預警機制。

“虹phone”的一天,關鍵在于系統整合

 

 

服務標準和服務體系如何建立?如何與運營商進行配合?單是“虹phone”中提供的各類應用服務和系統整合就不是某一家廠商能單獨做到的。業界唯一成功的案例是蘋果,這也是蘋果橫掃天下的秘訣。相比之下,國內的G-five投入了數千萬來做“云服務”和NFC非支付應用,可是很多相關的應用G-five自己做不了,也運營不了。華為也在做類似的事情,但總的來說目前的定位是比較尷尬的。國內幾乎沒有一家企業能做到這一點。這么說,可能有點悲觀。如果廠商要往這個方向發展,那么首先要有長遠的眼光,堅定的信念。在設計產品之前,就要有整體的技術設計框架,同時具體的分解技術細節要清晰。仔細看“虹phone”廣告片,其實其中的各種應用,包括了今天的物聯網、智慧家居、無線城市等概念。問題在于,這些“概念”缺乏整體的商業化運營。

目前各大手機廠商都把重點放在手機本身上,這本身沒有錯。但是從整體來看,手機的技術進步離不開相關配套環境的進步。如果把“智慧無線城市”比喻為人體的話,手機僅僅是其中的一個一個小細胞單元。我們開發產品不應該從硬件本身出發,而應該從每一個用戶本身來出發。圍繞家庭、圍繞工作、圍繞每一個自然人,從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我們可做的事情簡直太多了。而手機、電視、平板等終端,首先應該是為人所服務。

單純的拼硬件能帶給我們什么東西?中國制造廠商不考慮清楚這個問題,就永遠如同圍著磨轉圈的驢,機械的賣著苦力,我們憑什么嘲笑“虹phone”呢?“虹phone”的一天可能就是五年、十年之后你我普通的一天。這不應該是一個值得嘲笑的廣告片,而應該從中洞見未來產品的發展方向。

我們期待有更多這樣的“科幻”廣告片,但最關鍵的是,科幻有一天要能夠成真,而非僅僅是廣告。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2600.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