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明報報道,歷來最大型的秦兵馬俑軍團25日將與香港市民見面,香港歷史博物館“一統天下:秦始皇的永恒國度”展覽,觀眾除可觀賞歷來最多、造型多變的兵馬俑,亦可從其它秦始皇陵出土文物中,窺見秦始皇殘暴一面。
這件武士俑經修復后,左右臂仍殘缺不全,俑身多處碎片缺失,因而可見秦俑以空心打造,成為秦俑制作過程的重要參考
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蕭麗娟表示,目前已預售了約2.3萬票,預計展覽可吸引40萬人次進場。
今次秦文物展邀請曾多次參與皇陵文物挖掘、中國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段清波為顧問。段表示,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進行了不少建設,一心想推行改革,但后期開始“焦急”,不斷修皇陵、建阿房宮等,后世所批判的暴政,都是在他生命最后5、6年發生,構成了“殘暴”形象。但從文化的角度而言,他的建設仍有甚大貢獻。
今次展覽有不少珍品可呈現秦代的嚴刑峻法,其中“帶箭鏃頭骨”于上焦村出土,頭骨左耳本插有銅鏃(即箭頭)留下的箭洞,可見該人是被射殺。該頭骨與其余6具骸骨同時出土,該6具人骨均被發現身、首、肢體分離,另有一具上下腭相錯,顯示生前被刑殺。另一展品“刑徒墓志板瓦”則為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墓志,紀錄了有人曾以勞役代替罰款,證實當初修建皇陵時,曾于六國舊地征調大批勞力。
另外,是次秦俑展覽主打以科技結合歷史,斥資1100多萬設多媒體展區,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林國輝表示,期望能為過往“冷冰冰”的文物展增添娛樂元素。
在“飛越秦始皇陵”中,首次以32臺投影機配合無縫拼接技術,讓3D影像可在270度的巨型環回懸浮幕中“流動”,配合激昂的背景音樂,觀眾坐于懸浮幕中享受4分鐘影片,恍如置身于兵馬坑中,親歷秦嶺、皇陵的山河景色于腳下。
而“兵俑工坊”的“千人千面”環節中,利用了投影技術令秦俑雕塑產生彩繪效果,入場者更可自行為秦俑“上色”,而為小朋友而設的“Q版”秦俑雕塑甚至能做出“眼仔睩睩”的效果,表情活靈活現。林國輝提醒市民進場前,先到場外拍照區拍下自己的造型照,取下印有編號的號碼票,方能在入場后設計自己的秦俑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