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晚會主打差異化
天津衛視跨年晚會由品牌欄目《愛情保衛戰》的導演團隊制作,導演組對各家衛視的晚會形式以及觀眾收視需求進行了綜合分析,橫向比較湖南、江蘇、安徽、深圳等衛視的晚會內容和形式,改變了以往衛視晚會比拼明星大腕兒、比拼資金投入的傳統形式,而是通過對定位和主題的創新,力求打造最高性價比的口碑型晚會。
天津衛視跨年晚會一直走的是差異化路線,2012跨年晚會主題為“懷舊”,以各個年代的經典作品為主,包含經典的影視劇、經典的歌曲和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人物。運用全新的科技手段開場,以“純真年代”、“似水流年”、“繽紛時代”、“花樣年華”以及“最美好的時光”這五個篇章貫穿。“繽紛時代”篇章圍繞央視春晚三十年展開,將一些央視春晚的親歷者們邀請到了現場,趙忠祥、費翔、曹穎、牛群、潘長江、鄭緒嵐等春晚??捅吓_前幕后,追憶當年趣事。除此之外,還有經典影視劇的盤點回顧,可以讓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鳴,播出之后也得到了各年齡段觀眾的喜愛。
春晚:展現城市特色和天津精神
天津電視臺春晚的主題是“相聚天津,牽手幸福”。整臺晚會通過三次不同意義的牽手,以“人”、“事”、“情”為切入點,以小見大,將天津的城市特色和人文關懷,以溫暖、溫情、溫馨的畫面,傳遞到千家萬戶,展現出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們開放、包容的胸懷和獨特的天津精神。整臺晚會注重大氣、喜氣的氛圍,更注重細節的把握,用文化的厚重感染人,節目充分體現了天津人誠實、淳樸、熱情的特點,用喜慶、美感、真情突出晚會主題。
國內知名藝術家與天津本土藝術家的完美結合是天津春晚的亮點。晚會不僅有張信哲、戴玉強、盛中國、姜昆、李丹陽、小香玉、吳瓊、孟廣祿等“大腕”到場,也有全國知名的天津籍藝術家蔣大為、關牧村的加盟,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藝術家助力演出。來自韓國的偶像歌手安七炫攜新歌《愛頻率》唱響春晚舞臺;被稱為非洲版“大河之舞”的“非洲腳印”的30余位非洲藝術家,用節奏、速度和激情帶領觀眾進行了一次零距離的非洲藝術之旅;被稱為克羅地亞國寶級人物的歐洲新古典王子、鋼琴圣手馬克西姆以代表作《野蜂飛舞》帶給現場顛覆古典的視聽盛宴。
天津臺龍年春晚開場采用了室內室外相結合的形式,用傳統民族文化與現代歌舞展現了藝術源于生活、升華于舞臺的創意,既烘托出喜慶祥和中國年的特色,更營造出萬家團圓的節日氣氛。
主題鮮明 三大創新
今年河南電視臺的春晚《龍騰中原》有著比較特殊的意義。2012年春節是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后迎來的第一個春節,因此本次春晚將中原經濟區建設作為核心主題,謳歌頌揚中原兒女積極投身中原經濟區建設的豪情壯志,同時營造春節的喜慶氛圍、體現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為了鮮明體現這一主題,晚會共設置四個主題性段落,第一個段落《福澤中原春風暖》表現的是國之方略厚澤中原給中原兒女帶來的溫暖和信心。第二個段落《和諧中原春意濃》表現的是“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為中原大地描繪的和諧美景。第三個段落《給力中原春光好》表現的是搶抓機遇、順勢而為、投身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四個到位”。第四個段落《龍騰中原春潮涌》表現的是中原兒女勇于擔當、力爭先行的豪邁氣概。
本次晚會亮點很多,在晚會創意中凸顯了三大創新。一是是舞美設計上的創新。今年在舞美設計上突出大氣、時尚、新穎的理念。在現有的1500平米演播室的基礎上,我們采用了“傳送帶”技術,既實現了舞臺車臺的功能,又節省了舞臺空間。這項技術的使用在河南電視臺是第一次。
二是表演形式的創新。在節目設計的過程中力求形式創新。例如舞蹈節目《信陽紅》,通過高科技手段,讓舞蹈語言與現代視屏藝術完美結合,把茶舞、茶藝、茶道融為一體,給人以視、聽、味、感等全方位的享受。
三是技術手段上的創新。今年晚會技術上最大的創新就是采用了虛擬互動投影系統,就是以領先的影像動作識別非接觸式交互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投影技術、紅外感應技術結合全新互動形式打造的參與式新媒體娛樂平臺。運作時,虛擬互動投影使觀眾變成了參與者。
團隊協作打造華麗“成人禮”
“你好2012”山東衛視跨年演唱會從立項、籌劃到2011年12月31日的直播,僅僅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在各衛視跨年演唱會拼投資、拼明星、拼場面的大背景下,山東衛視為了在首次的“跨年”亮相中充分體現人文精神,特別提出“全民嗨唱,溫暖跨年”的口號。這樣一場真正有溫度、有態度的精神盛宴,也讓山東衛視在“華麗”的跨年大戰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而這樣的人文態度也正是山東衛視一以貫之的頻道氣質。
山東衛視首次跨年演唱會,選在了中國最南方的省份——海南。這樣異地、大規模的直播工作,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技術環節。臨近年末,衛視各檔節目都要求技術部門的全力跟進。技術部在完成各欄目的工作之后,大部隊馬不停蹄奔赴??凇2贿^,新的考驗再次出現,在場地電路不熟悉、磨合程度不高的前提下,我們的衛星傳輸、光纜保障是否能經受住考驗?時間緊、任務重,5個小時的大直播,有限的前期準備時間,是否能完成各個技術環節的調試?答案是肯定的!技術部的同仁們以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超強的團隊協作能力,在短時間內順利完成各個環節的對接,保證了跨年演唱會的順利直播。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12月30日晚,跨年演唱會最后一次帶機、帶妝彩排的過程中,現場由于電路短路問題而突然全面斷電。電力保障是演唱會技術環節中的重中之重。故障發生后,山東衛視副總監宋鍵、技術部主任郭常宏以及轉播車科科長王國棟第一時間與當地電力部門對接,查找事故點,迅速提出并實施解決方案。31日凌晨4點多,故障被徹底排除,及時、有效地保證了當天晚上演唱會直播的電力供應。
“你好2012”跨年演唱會是山東衛視自去年重組之后的首次大規模直播,大多數工作人員都是第一次參與直播??缒暄莩獣膱A滿成功,是對整個隊伍的一次鍛煉和提升。正如山東衛視總監閆愛華所說,本次跨年演唱會的成功舉辦,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山東衛視的“成人禮”,它將開啟山東衛視向一流衛視邁進的序幕。
小人物 大情懷
2012年北京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以“首善媒體、大臺風范”這一核心理念為指導,回顧本屆春晚近五個月的籌備過程,讓人頗有感觸。
一是主題鮮明、脈絡清晰,“精神”為魂。晚會有兩條主要線索,明線為晚會主題“中華歡騰夜、幸福一家親”。晚會在節目內容和環節設置上,讓“幸福感”層層遞進,營造了一個舉國歡慶、全家團圓、年味十足的大年初一夜。暗線即北京精神,龍年春晚以戲劇演繹和歌舞升華的藝術手法,配以創新的表現形式,將北京精神“愛國、創新、包容、厚德”融入節目之中,讓觀眾在溫馨活潑的氣氛中,生動地感受到首都北京積極進取的民族情懷和兼容并蓄的文化傳統。
二是貫徹“北京制造、中國特色、國際視點”的標準。圍繞這一標準,本屆晚會強調每一個節目的北京元素,發揮首都優勢,展示北京眼中的世界,世界眼中的北京?!妒澜缈粗袊纷屚鈬枋盅莩缍葦凳甑慕浀渲形母瑁瑥摹端蛣e》到《我和你》,從視覺、聽覺體現中國近百年的滄桑變化。大屏幕利用近百年來外國人拍攝中國的具有時代特征的照片,從國際視點出發,展示中國、北京的變化,體現了“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的主題。
三是重視原創,打造獨家亮點。晚會強調推出原創作品和新人新作,在節目內容與設計上別出心裁,注重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本屆晚會的原創類節目,即獨家設計、新人新作和全新包裝之后的作品,已經達到晚會節目的95%以上。晚會亮點之一——云南富民縣小水井苗族農民合唱團是導演組通過“走轉改”活動發現并打造的原創節目。這些來自苗家山寨的淳樸農民,演繹出的天籟之聲震撼了全場,他們原生態的表現力折射出的是中國農民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四是貼近百姓,貼近生活。此次晚會的主角不是明星,而是每一位普通的百姓。我們“開門辦春晚”,希望能給老百姓搭建展示個人才藝和圓夢的舞臺。歌曲《我希望我的希望》中的這一組歌手是來自北京電視臺各個欄目、地面活動以及北京電視臺網絡春晚的推送。
“平凡中見偉大”、“小人物、大情懷”是本屆春晚的另一情感基準點。例如小品《咱家那點事兒》,素材源于一位普通的電視觀眾,把一個北京人與保姆之間互助互愛的故事通過喜劇包裝,體現了生活點滴之中的幸福,將北京這個大都市的包容與溫暖展現得淋漓盡致。
本屆晚會導演組從基層故事、城市精神以及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以創新精神豐富電視晚會的內容與表現形式,使本屆晚會最終在收視率和好評度上都達到了比較滿意的結果,收視率高達19.1%,創下歷屆春晚的最高收視。
成功的三個要素
“揚帆2012——江蘇衛視龍年春晚”是江蘇衛視推出的首屆春節晚會。怎樣突破央視春晚以及其他衛視春晚的模式和風格,打造出一臺江蘇衛視所獨有的標志性的品牌春晚,是衛視導演組創意制作本臺晚會的初衷及方向。
明星的跨界混搭表演是今年江蘇衛視春晚的主打風。這種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表演形式深受觀眾的青睞,我們力求打破時間、空間的界限,將這樣的混搭跨界發揮到極致。節目編排既有來自中國的女子水晶樂坊與來自英國的ESCALA樂團穿越空間的中西器樂的對話,也有李斯丹妮與蔡國慶穿越時間的后輩向前輩的致敬,更有孫楠與那英、陶喆與李玟、陳坤與李宇春、譚詠麟與張靚穎等男女實力唱將的歌曲串燒合作、翻唱、飆歌等環節。編導們將多種藝術形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將藝術性、欣賞性、娛樂性完美地體現到每一個節目中,以期在瞬間抓住觀眾的眼球,給觀眾強烈的震撼,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打造超乎想像的舞臺視覺盛宴。江蘇衛視春晚組大膽地拋棄了傳統的舞美設計方式,取而代之以全視頻呈現方式,根據節目需要,設計通過主屏、側屏、地屏、環形彩屏、3D全息投影、前景虛擬、LED燈條等進行全方位的視覺沖擊。如利用前景虛擬技術,實現開場歌舞秀《幸福2012》中的金龍送福;在多媒體舞蹈《水龍吟》中,利用紗幕投影技術實現了演員與視頻素材的完美咬合;在蔡國慶與李斯丹妮情景音樂劇中,“尋找蔡國慶”效果的完美呈現等都采用了科技視覺手段。
深度挖掘觸動心靈的百姓情感、社會熱點。春晚是一臺奉獻給所有老百姓的年度盛宴,春晚也必然深深維系著每一個觀眾的情感和寄托。在設計語言類節目和主持人的串聯、對白時,我們將過去一年人們最關心、最感興趣的社會熱點、熱議話題、網絡詞匯等融入其中,通過節目語言最直接、最深刻地體現出百姓的情感、生活、喜怒哀樂。同時一些草根明星也登上了春晚的舞臺,唱出了他們的心聲,傳達出最簡單的幸福和盼望。2012年江蘇衛視的春晚充滿了真實、親切、幸福、和諧的溫暖氣息,成為百姓自己的一場大聯歡。
我們找到的是“家里的事兒”
春晚是混搭,既要全面,又要純粹,只能從情緒上“打”。央視龍年春晚要表達的情緒就是“回家過大年”。
主題確定后,我們把它分成兩篇。一篇是親情。比如親情類里,馮鞏的《愛的代駕》就是講中年夫婦的。親情類里又分幾個節目群,很多節目都是往這一個“情”字上打的,我們把情緒鋪墊到了。有些歌可能是年輕人愛聽的,有些則是父母愛聽的,都和家有關,情緒主體是一致的,是打給孝順父母的。另一篇,是愛情的主題。比如語言類節目里的《今天的幸福》。組成家庭的是一男一女,所以愛情是家庭很重要的一部分,愛情也是用節目群把情緒打起來的。
當然,組織或導演一臺春晚不是我一個人的事,背后是一支“十年磨一劍”的團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特殊領域,就像五個手指頭,合起來就是一個拳頭。十年的磨合,讓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能快速定位工作。有的人思路很清晰,文筆很好,邏輯性很強,就做總撰稿;有的人最會找方法,干什么事情都找方法,就做執行總導演……
我們用心做了這樣一臺晚會,盡心盡力去做了,希望13億觀眾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