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不明白,而是這世界變化太快。”你能想象在不遠的將來,童話故事中的“神筆馬良”就在身邊,他筆下所畫之物會變成實實在在的物體——蛋糕、珠寶,甚至飛機、房子。
實現這一切,只需要擁有一臺“3D(Three Dimensions,即三維)打印機”。Bastian Schafer就在忙于通過3D打印機制造概念飛機的項目,只是Bastian所需要的這臺打印機要像飛機庫房那么大。
據外媒報道,國外已經有科技愛好者“打印”出一輛汽車,甚至還有人設計制造了一臺超級大型的3D打印機,直接“打印”出一棟房子。也許在不久之后每個人都可以打印自己設計的衣服、鞋子乃至家電、家具。
技術的日新月異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捷與驚喜,但每一次的技術變革也總給商業帶來一次洗牌,事實證明,那些沒能及時跟上技術變革的企業,便猶如昨日之星逐漸黯淡甚至隕落。
那么,這一次你跟上了嗎?
3D打印技術來襲
快速成型技術在多年的發展中形成多種流派,基于激光或其他光源的成型技術因設備造價和制作模型成本高昂,因而只在一些特殊領域有所應用,而三維打印不需要昂貴的激光器,成本相對低了不少,由于有著近似噴墨打印機的工作方式,人們將它們稱之為“3D”打印機。
3D打印對多數人而言還是一個新生的事物,但這一想法早在二十多年前便開始醞釀,設計領域的人們嘗試用3D CAD(3D計算機輔助設計)。經過不斷的發展,3D CAD已經成為設計人員的有力工具之一。
但從使用3D輔助設計的那一天開始設計師就希望能方便地將設計轉化為實物,于是便有了快速成型技術(Rapid Prototyping),這項技術是一種由CAD數據通過成型設備以材料累加的方式制成實物。這一成型過程中不再需要傳統的刀具、夾具和機床就可以打造出任意形狀。
在國際上3D技術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在設計領域尤其是工業設計上被廣泛應用。微軟的模型車間里就能看到3D打印機,從設計到實物只需要經過三個小時的時間,一個完整的鼠標便被打印了出來。
3D打印機的一大用處就是制造模型,工業設計人員可隨時制造設計品的高度仿真模型,交給生產部門或用戶,根據反饋再進行調整或修改。例如用于制作新款跑車的縮微車模、家居公司的家具模型等等。意大利設計師Marco Giubelli使用三維打印機,幫助客戶打印出了一個90米長大壩的3D模型,展示大壩建成后的樣子。
另外,醫療行業也已利用3D打印機進行手術用骨骼部件的打印。
制造業變革?
更為重要的是,人們相信,3D打印機將給制造業帶來另一場革命。在??怂谷f你聽不到機器的轟鳴聲,這家生產新一代不銹鋼輪船螺旋槳、油泵部件和門把手的公司里只有12臺3D打印機靜靜地縫接工業部件,小心翼翼地將數百或上千層金屬粉末平鋪在一張帆布上直至它們形成三維立體狀。
使用工程材料或金屬材料的3D打印機可以毫不費力并且更為精確地打印出實物,對于精密儀器和機械、零部件加工等制造業的工人而言這無疑是個“威脅”。
據沃勒斯合伙公司(Wohlers Associates)總裁特里·沃勒斯(Terry Wohlers)稱,2011年3D打印產品和服務的銷售額達到17億美元,而其中打印零件生產占到近四分之一,是2007年的兩倍。到2019年,該行業的收入將達69億美元,其中零部件生產預計將占80%。
汽車制造業在去年也嘗試用3D打印機打印汽車零部件,去年第一輛“打印汽車”在加拿大亮相,這輛名為“Urbee”的汽車包括玻璃嵌板在內的所有外部組件都是通過大型3D打印設備生產。
傳統工廠需要大面積的車間,大量的工人,可未來,這些也許會被十幾臺3D打印機和幾名工人代替。一些專家樂觀表示,隨著3D打印技術的普及,有望緩解制造業用工荒的難題,甚至中國、印度等國所擁有的低成本勞動優勢也會隨之減弱。
但目前3D打印的全面普及還有不少障礙,成本(尤其是工業規模的3D打印機成本)、打印精度、速度和原材料的多樣性等都是3D打印機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