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位而立之年的油泥模型師, 崔巖是怎樣在一個冷門行業中找到樂趣的呢?
個人簡介:
姓名:崔巖
職務: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產品開發中心 油泥模型師
星座:巨蟹座
興趣:雕塑、繪畫、皮雕
在一個冷門行業堅持了8年,對他來說這是一種享受,而且終于在自己30歲的時候等到了大顯身手的機遇。“最滿意的作品, 是將于今年年底上市的一款新車。”很多設計師都會說最滿意的是自己的下一個作品, 但這句話對于崔巖來說并沒那么輕松。
“挑戰”入行
2004年,畢業于天津工藝美院產品造型系的崔巖,在系主任的推薦下進入天津一汽,成為了公司里第一批油泥模型師。現在,他已經成為了公司的主力,直接參與到新車的研發設計當中。盡管在那一年中國車市增速驟然放緩,很多整車廠的新車研發項目紛紛擱淺,但這并沒有阻礙那些對汽車充滿熱情的人繼續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畢業的時候,崔巖就選擇將汽車作為自己的畢業設計作品。與其他做音響等產品的同學相比,他覺得這樣更具有挑戰。從那時起,他就期待著早晚有一天,自己設計的汽車行駛在路上。
“我認為自己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當年入行并沒有經歷太多周折,是直接由系主任推薦,經過面試和技術考核進入天津一汽的。”據崔巖回憶,盡管油泥模型師這個職業在當時對于很多人來說還十分陌生,但公司所配備的設備、平臺和工具都是比較先進的。不過,對他影響最深的是進入公司后六年里認識的兩位老師。當時有一位來自長春一汽擁有20年經驗的隋師傅,經過正式的拜師,崔巖也快速進入了狀態。另一位曾在日本豐田擔任設計師的小板壯一也讓崔巖很受啟發,盡管二人相差了一代人的年紀,但私下里他們卻是莫逆的至交,兩位老師的傳授也讓他看到了設計師和模型師眼中的不同世界。
他喜歡將汽車設計師和油泥模型師的關系比喻為“作曲家”和“演奏家”。“作曲家創作了反應他靈感的音樂,演奏家將樂譜中的靈感變成聲音,反應出他的感受力和技巧。”在他看來,油泥模型師是在表現設計師的靈感,只不過是用立體的形式將平面效果圖表現出來,從而體現出模型師的技巧和理解能力。
“收納”興趣
崔巖的父親是天津“ 泥人張” 的學生,因為在小時候看到父親經常會做一些作品,使他對雕塑產生了興趣。上大學后,選擇設計專業的崔巖仍然喜歡在課余做一些雕塑,這個習慣一直保留至今。
2012年5月16日,“青年汽車模型師雕塑作品展”現場,2012年第二屆中國模型師雕塑技能大賽獲獎作品悉數亮相,在一等獎作品《雀之靈》的旁邊,崔巖正在向觀眾們介紹他的創作故事。
由于平時工作時間比較緊張,所以崔巖只能利用下班后的時間加班趕制。作為全部參賽作品中“最復雜”的一件,崔巖總共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完成。因為已經是第二次參加比賽,崔巖希望能夠更充分地施展出自己的創作技巧。“去年我做的是一個關羽的形象,今年我想擺脫人物的限制,嘗試一下動物、植物的表現方法。”
對于大多數外行來說,崔巖的作品似乎很普通,兩只孔雀棲息于牡丹環繞的花叢中,但稍微接近一點就能感受到復雜工藝帶來的氣場。“孔雀的身上一共有50 多片羽毛,每一片都能單獨摘下來,”為了體現孔雀羽毛通透和輕盈柔軟的特性, 崔巖沒有采用通常在主體上直接雕塑的做法,而是將每一片羽毛單獨拼貼而成。不僅是孔雀的羽毛,旁邊的葉子和牡丹花也采用了同樣的處理手法。“用極細的油泥做成花蕊,由40支花蕊組成一朵花。”據他介紹,這樣的一朵用于陪襯的花大約就要耗費一個小時。
實際上,這件《雀之靈》是崔巖在完成另外一件作品后“偷閑”做出來的。“每年國際車展前都會有汽車設計師之夜,對于我們油泥模型師卻很少有交流活動。”在接到報名通知的時候,由于每家企業最多只能選送三件作品,為了讓自己的團隊能全部加入進來,他最初選擇的是一件能群策群力的主題:黃鶴樓。
“我們單位的模型組一共有6個人,而黃鶴樓剛好由6部分組成。”崔巖很喜歡這種團隊協作的狀態,他們首先分工,崔巖負責完成第一層的部分,其余每人各做一層,通過中間的主梁,將底座和上面的五層樓串在一起。從作品上,很難看出拼接上的誤差,這件《黃鶴樓》也最終獲得了比賽的二等獎。
“演奏”開始
“這車怎么和圖片上的不一樣?”2005 年以前,油泥模型在國內很多整車廠當中還是一個新鮮概念,甚至被認為是“沒有必要的”。然而,除非是極其細小的調整,否則只要是涉及到三維造型和曲面的改動時,不經過不同比例的油泥模型,設計師很難得到圖紙上所繪制的滿意效果。
到了現在,與設計師的溝通仍然是油泥模型師遇到的最大困難,崔巖也不例外, “有時候設計師想要的是做不出來的,我們就要調整,盡量讓設計師滿意”。盡管在他眼里,設計師更接近研發的上游,憑借創作靈感繪制出設計圖紙,但他認為油泥模型師一樣可以將自己的設計想法融入到作品當中。而且模型師具有一定的設計基礎也會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設計師的思路。他說:“當我們的想法和設計師有撞擊的時候,我們會在設計師的認可下找到一個共同的點。”
不過最終這一切都取決于高層領導的態度,只是現在他已經能夠理解這樣做的原因。“最大的煩惱就是改,但一件好的作品肯定是改出來的。”
除了這樣的家常便飯,隨著國內車市的膨脹,各個廠家也不得不加快了推出新車型的速度,這給崔巖他們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不僅工作量加大,而且拿出的作品也必須是能夠擊敗對手的精品。于是,天津一汽也逐漸開始了與國外設計師的合作,其中一次與日本設計師的合作給崔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時工期十分緊張,而且評審的時間又和我的婚禮趕在了同一周,壓得人喘不上氣。”據他回憶,由于自己負責的是最關鍵的汽車前臉部分,所有體現汽車“生命”的細節都在這里,所以不允許有一點閃失。而當時又要抽身籌備婚禮,不得不加班加點, 最后終于在婚禮的前一天才把模型完成。
或許是天生對汽車的熱愛, 也或許是有過這一次有驚無險的經歷,在崔巖眼里,汽車不僅是有生命的,而且還有不同的性格和表情。
“頭燈就像汽車的眼睛,進氣格柵就像汽車的嘴,MINI就是很可愛的感覺,很多跑車都是很英氣勃發的。每種車都是不同的表情。車是活的,我們在做一個汽車模型的時候,感覺自己就像是車的父親, 車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樣,完全投入進去, 把他裝扮的更漂亮,畢竟因為自己真的喜歡這個行業。”
Q&A
A=Automotive Observer
C=Cui Yan
A:工作中最大的煩惱是什么?
C:最大的煩惱就是改。但一件好的作品肯定是改出來的,不可能一次就做得那么完美,都是改出來的。
A:你是怎樣撲捉設計流行趨勢的?
C:首先要了解各大汽車廠商最新發布的車型,找出新車的特點和上一代汽車相比較,就可以大概了解它造型的發展方向。通過對各品牌新造型的了解,把一些特征分類并總結關鍵詞,我也會按照自己對流行趨勢的了解設計一些車型,挑出滿意的做成小比例的模型,找機會和一些設計師交流溝通,同時還能使模型師和設計師更加了解對方。
A:你是一個愛汽車的人么?
C:我想所有男人沒有不愛汽車的,從小喜歡汽車的我自然在畢業設計時要做一輛自己的車,不過在這之前我就和學長就為天津一汽的新產品做過車燈的仿真模型,所以那次應該算是第一次接觸汽車吧。
A:是否擔心自己目前的行業被先進的3D打印技術或其他專業的人取代?
C:現在有一些技術手段可以從設計師的圖紙中直接生成硬質模型,但不同比例的模型給人的感覺還是不一樣的,設計師在電腦屏幕上做好的作品,和直接看到真正的模型還是有區別的。比方說車身上的腰線就像是車的褲腰帶,起到很關鍵的作用,但小比例和1:1 模型看上去就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我們親手去進行調整。
和其他專業的人相比,我們更能通過效果圖去理解設計師的思想,有時在和國外設計師合作時,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就可以靠畫圖來進行溝通。
鏈接:油泥模型設計
油泥模型出現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車身開發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油泥模型制作是一個將二維轉為實體,并進行深化和改善設計的過程(如風洞試驗,制作生產用的模具)。
油泥模型制作通常分為開發模型(1:10比例)、展示模型(1:2比例)和生產模型(1:1比例)。油泥模型制作采用刮削法和添加法。刮削法最早出現于底特律,是當前油泥模型界最普遍和最主要運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