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外媒驚呼中國在南海“動真格”

   2012-07-31 轉載于網絡佚名3980
導讀

船隊大舉遠航南沙  網站7月26日報道]由約20艘中國漁船組成的編隊據信在至少兩艘解放軍海軍護衛艦的護航下被派往帕加薩島(即我

船隊大舉遠航南沙
  網站7月26日報道]由約20艘中國漁船組成的編隊據信在至少兩艘解放軍海軍護衛艦的護航下被派往帕加薩島(即我中業島本網注)附近水域,此舉可能使菲律賓和中國之間因斯普拉特利群島(即我南沙群島本網注)的領土爭議引起的緊張關系升級。

  菲軍方高層消息人士稱,自24日晚起至少有20艘中國漁船集結在距帕加薩島約9公里的水域。

  菲西部司令部發言人內爾·埃斯特雷利亞證實帕加薩島附近確有中國船只出現。他說:“我們將把此事交外交部解決。不過確有中國船只出現在該島附近。”

  菲軍西部軍區一位消息人士稱,至少有4艘菲海軍和海岸警衛隊的艦船在菲聲稱擁有主權的斯普拉特利群島地區巡邏。管轄帕加薩島的卡拉延(被菲律賓侵占并實際控制的南沙群島中的部分島礁本網注)市長歐亨尼奧·比托翁翁也證實有中國船只出現。

  一位軍方消息人士稱,菲武裝部隊認為,中國將其控制的米斯奇夫礁(即我美濟礁本網注)作為中轉站,以此進一步擴大其在菲領海中的勢力。菲海軍偵察機最近拍攝的照片顯示,米斯奇夫礁已變成一處高度設防的駐地,礁上立起筑有火炮工事的高塔。

  捍衛主權不再“留情”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網站7月25日文章]題:中國動真格(作者 國際危機研究組織中國和東北亞課題負責人斯蒂芬妮·克萊內—阿爾布蘭特)隨著南中國海緊張局勢升溫,北京開始強硬起來。在利用東南亞競爭對手的弱點時,中國沒有手下留情。

  在始于4月的中菲對峙中,北京嘗試性地實施“反應性強硬”戰略。中國一方面譴責菲派遣軍艦的行為使普通捕魚沖突演變為危機,另一方面抓住機會捍衛自己對有爭議島嶼主權的主張,派非軍事執法船在該地區巡邏。北京也毫不猶豫地利用其對馬尼拉長期陷入困境的經濟的影響,加緊了對進口熱帶水果的管控,使菲遭受約3400萬美元損失。

  上月越南通過海洋法將爭議島嶼納入其管轄范圍。北京再次采取“反應性強硬”策略,在越南新法律墨跡未干時,中國就宣布建立三沙市,管轄越菲提出主權主張的一些爭議領土。

  6月底,北京允許國有石油公司中海油邀請外國能源公司聯合開發位于越南專屬經濟區的南中國海部分區塊。這是中國態度更加強硬的體現。這些舉動表明北京不會在南中國海爭端中退讓。

  美日企圖攪局南海

  [日本《讀賣新聞》7月26目社論]題:對中國強硬姿態的憂慮加深

  中國應該克制單方面行動,并通過與越南的對話緩和緊張局面。

  中國在南海建立了三沙市,統轄南沙、西沙和中沙三個群島。據說中國將以三沙市為據點,推進南海的旅游、水產和資源開發工作。

  中國還單方面發布了在越南主張的專屬經濟區開發資源的招標項目,并向南沙周圍海域派遣了30艘漁船,這些都是造成南海緊張局面的行為。


  對東盟而言,南海穩定不可或缺。而從確保海上航線安全的觀點看,南海穩定也有利于日本的國家利益。日本有必要與受中國威脅的越南和菲律賓合作,并在海上安全領域為其提供人才培養、巡邏船裝備等更多幫助。


  
日本右翼蓄意挑戰中國底線

  日本《產經新聞》7月22日文章,原題:超黨派議員聯盟近期申請登島

  超黨派議員組成的“保衛日本領土行動議員聯盟”將于近期向政府提交登島申請,希望8月中旬在沖繩縣尖閣群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舉行“慰靈祭”,祭拜二戰時在島嶼附近死亡的日本人。

  有關人土透露,該聯盟會長、自民黨參議員山谷繪里子和民主黨眾議員長尾敬、自民黨眾議員新藤義孝等人將參加“慰靈祭”活動。他們于20日向首相官邸傳達了登島意向。

  為了登陸尖閣群島,必須獲得與島嶼所有者簽署了租借合同的日本政府的許可。可以認為,政府將為了維持穩定管理而不予批準,這種情況下聯盟成員將在海上舉行“慰靈祭”。根據計劃,這些人將于8月18日晚租船從沖繩縣石垣市出發,19日凌晨登陸尖閣群島的魚釣島(即我釣魚島本網注)舉行“慰靈祭”。計劃購買尖閣群島的東京都也將于近期提交登島申請。

  [共同社東京7月21日電 ]21日從相關人土處獲悉,日本民主黨、自民黨等數名超黨派議員近期將向日本政府申請登陸沖繩縣尖閣諸島,理由是希望8月中旬在島上為太平洋戰爭末期的避難船遇難事件舉行悼念儀式。

  由于日本政府與尖閣諸島的土地所有者簽有租借合同,登島需要獲得政府批準。有分析認為,日本政府可能為了穩定管理而不批準登島。出現這種情況的話,議員們將在海面上舉行悼念儀式。

  新報建議中國“精準打擊”石原

  [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20日文章]題:中國應對日本需要“精準化”

  近期中國與日本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爭議升級,并有可能演化成武力沖突危機。

  在釣魚島問題后面,還閃爍著美國的影子。

  中國的主權立場堅定,不會讓出底線,但也并不想主動打破東亞穩定發展的大局;日本目前面對中國崛起確實有些心理失衡,而且面臨人口、產業和基礎設施老化等緊迫國內問題,與俄羅斯就北方四島(俄稱南干島群島本網注)爭議解決希望渺茫,于是就有右翼政客想方設法弄出點事情來。

  對美國來說,利用日本在釣魚島及所謂第一島鏈上牽制中國發展,當然是不壞的選擇,但其中也有個度的把握:既要用日本制約中國,又不想讓日本右翼失控。

  從19世紀末期到今天,中國與日本的交往加較量就沒有中斷過,但有一個關鍵方面明顯失衡:即中國對日本的認知和了解,遠遠不如日本對中國的研習和探究。 這一失衡的一大突出表現,就是中國對日本策略的粗放有余,精細不足,經常導致無的放矢,事倍功半。

  日本則恰恰是一個靠精細和精準取勝的民族。中國欲有效應對來自日本的問題和挑戰,應更多從細微處著手,嚴格分類和甄別,精確瞄準目標,才有較大成功希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軍隊經常發現,所繳獲的日軍所繪中國地圖,比中國自己的地圖還細致準確。如今,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應對日本,仍顯得策略過于籠統被動,針對性差,效果不佳。首先,此輪危機到底是“誰想釣誰的魚”?大部分中國輿論認為,是美國意在挑起中日之爭,以從中漁利。這種判斷的主要根據,是當年美國故意把釣魚島交給日本管轄,以造成之后的中日糾紛。

  
俄媒:美國干涉日中沖突不可避免


  [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7月20日文章]題:日中沖突的幕后

  7月中旬,曠日持久的日中領土爭端再度升級。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被召回商議對策,以示對中國3艘漁政船進入東海尖閣群島水域的抗議。尖閣群島被中國稱作釣魚島。日本政府認為,這些島嶼歸屬日本,但北京稱,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領土。

  美國干涉日中沖突是不可避免的。美日之間訂有安全條約。華盛頓站在日本一邊。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曾表示,美日安保條約對尖閣群島也有效力。

  尖閣群島,或曰釣魚島,并非這一地區的唯一爭議島嶼。眾所周知,日本早就渴望得到歸俄羅斯所有的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本報注)。而中國一直在設法控制油氣資源豐富的斯普拉特利群島(即我南沙群島本報注)。這些島嶼已成為亞太地區持續不斷的緊張策源地。美國在這場沖突中積極支持中國的對立面。

  由于自身石油和天然氣儲備缺口大,中國不得不把煤炭作為主要能源。這對環保非常不利。為了把“煤炭依賴”降至世界平均水平(28%左右),中國每天額外需要800萬桶石油。任何人口或能耗的增長,都將導致能源緊張的進一步加劇。因此,控制世界上新的油氣產地(甚至包括同中國沒有任何關系的北極大陸架)已成為中國外交政策的一項主要內容。至于日本,該國人口密集,存在“領土饑渴”,一心想擴大自身的領土。自然災害和技術工程災難只會增強日本政府的侵略決心。華盛頓對日本人的這種堅決也持鼓勵縱容的態度。

  希拉里去年曾在美國《外交政策》雜志ll月號上撰文指出,世界政治的未來將不是取決于阿富汗或伊拉克,而是亞太地區,美國應該在這—最核心地區存在……美軍在澳大利亞北部部署基地是這番話語的重申。美國防長帕內塔宣布,到2020年美國主要軍力將集中在太平洋地區。奧巴馬采取新的太平洋戰略首先是受“中國綜合征”的驅使。

  中國軍事實力的增長讓美國軍方和政治家尤其不安。美國智庫蘭德公司2009年發布報告稱,到2020年,一旦臺灣受到中國攻擊,美國已無法像從前那樣保護臺灣。該智庫專家認為,到那時中國已有能力在臺灣海峽戰勝美國海軍,即便美國裝備中有第五代戰機及兩支骯母編隊。中國的軍事預算現在已是亞太地區最大,世界第二大,儀次于美國。據美國環球通視有限公司今年2月公布的預測,到2015年底,中國國防開支將增加l倍,達到2382億美元。2012年中國的軍費開支增長11.2%,為1046.2億美元。

  因此,美國很可能將利用日本來對付俄羅斯和中國。美國國務院公開支持日本對南千島群島的領土要求,并且非公開地促使東京在與中國的島嶼爭端上采取更加積極的行動。

  因忙于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美國“忽視”了中國巨人的崛起。現在美國匆忙“重返”太平洋,企圖“遏制”中國的升勢。在東亞拼湊反華聯盟,縱容中國鄰國的反華畏懼心理,美國借機向中國人施壓,刺激中國動武。美國在公眾外交上扮演“維和”角色,但事實上只會使戰爭迫近。也許,美國“鷹派”就是想引發戰爭,以便在中國軍力與美國比肩之前將其搞定。


  
英報:通脹會阻礙中國經濟反彈嗎?

  英國《金融時報》7月23日文章,原題:通脹會毀滅中國的經濟反彈嗎?

  當下,報紙頭版關于糧食危機隱現的報道對中國產生了非同一般的震動。正當北京致力于實現經濟軟著陸、在今年下半年刺激經濟增長的時候,物價上漲的威脅又卷土重來。

  除了和往常一樣對糧價上漲引發社會危機感到擔憂外,還有一種可以理解的擔憂是中國的寬松政策可能會遭遇阻力。

  先來看看事實。在美國干旱的影響下,近幾周來大豆價格大幅上漲后者不是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組成要素之一,但對國內養豬業至關重要。玉米價格也處于高位,小麥價格則在短短5個星期里上漲了50%。

  到目前為止,尚無跡象表明糧價上漲對中國產生了壓力。但這些都有可能改變。大豆價格上漲產生的撞擊效應最可能體現在豬肉價格上,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張志偉作出如下解釋:

  豬肉價格是影響中國CPI的一個主要數據。6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下跌12.2%,造成CPI下跌0.43個百分點。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的通脹前景在很大程度上還要取決于豬肉價格。

  全球農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很可能推高中國的豬肉價格。豬肉與玉米價格之比已經降到6比1豬糧之比通常被視為衡量中國養豬業盈虧平衡的一個工具。歷史數據顯示,一旦這個比率跌到6以下,農民就會減少豬肉產量,于是豬肉價格開始上升。

  《金融時報》:經濟增長放緩對中國有益

  英國《金融時報》7月25日文章,原題《經濟增長放緩對中國有益》

  中國官方公布的GDP增速顯著下滑,中國經濟的實際增速可能還要低得多。中國正逐步陷入通貨緊縮。溫家寶總理則再次警告稱,中國經濟面臨嚴峻壓力。中國似乎正在走向經濟硬著陸,很多中外專家指出,中國政府必須大幅下調利率水平并擴大信貸供給,才能使本國及世界經濟免于陷入災難。

  但這些專家的觀點是錯誤的。中國經濟目前發生的轉變也許正是中國以及世界所需要的。在經歷多次失敗的嘗試后,我們在過去的六個月中所看到的,或許正是中國亟需的經濟再平衡過程的開端,它將改變過度依賴投資的經濟增長模式,增大向消費的傾斜。

  這一過程絕非易事。

  近年來中國政府的債務規模快速上升,如果不迅速扭轉多年來的持續過度投資趨勢,中國將面臨嚴峻的問題,甚至可能引發危機但中國越早啟動經濟再平衡,調整過程的痛苦程度也將越低。

  美國福布斯網站7月23日文章,原題:中國制造業的終結和美國工業的重生

  人們極為擔憂中國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泡沫,但這只是中國能通過花錢解決的短期挑戰。

  中國經濟真正的威脅更加巨大和持久:制造業泡沫。

  通過提供補貼、廉價勞動力、寬松政策和操縱人民幣,中國成功吸引了很多美國公司將其工廠遷至中國。但受不斷攀升的勞動力成本、對政府支持竊取知識產權行為的擔憂和生產時間滯后等因素的影響,陶氏化學、卡特彼勒、大眾和福特等公司已決定將部分生產部門遷回美國本土。

  但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政治壓力不足以迅速帶來改變,而一系列飛速發展并不斷融合的技術將打破現狀。

  這些技術包括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AI)、3D打印和納米科技。這些技術此前發展緩慢,但現在開始迅猛發展。

  德報:不能用冷戰思維看中國崛起


  [德國《時代》周報網站7月23日文章]題:疑慮重重的巨人

  預測早已成為信念:中國將在2l世紀留下自己的烙印。歐洲人和美國人在使自己適應重心向太平洋轉移。去年奧巴馬總統調整了美國的外交政策,使美國的戰略重心轉向亞洲。

  但這對一個既充滿自信又疑慮重重地登上世界政治舞臺的國家來說意味著什么?德國特里爾大學中國問題專家迪爾克·施密特和塞巴斯蒂安·海爾曼的研究報告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回答。

  這也許是最重要的論斷:不能用冷戰的思維來理解中國的崛起,中國也不是蘇聯。與蘇聯不同,在中國“沒有權力無比的中心”在決定政策。中國的對外經濟非常典型,有大量不同的角色在決定其政策除了中央政府之外還有各省和大型國企。

  事實上,中國要比西方人得到的初步印象復雜得多。中國在有力地擴充軍備,但它(目前還)不謀求成為全球大國。中國過于敏感地關注人們是否尊重它,但如果中國應該承擔責任,它又會逃避。

  北京的事務優先順序是清楚的。施密特和海爾曼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維護國內穩定和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保障領土完整(臺灣和西藏),確保經濟發展”,對北京政權來說,這一切要比致力于展示自己是有責任心和愿意合作的大國更為重要。

  中國仍然在忙于處理自己的事情。但它有時以毋寧說是不靈活的方式顯示自己的力量。這已經促使某些亞洲鄰國重新尋求老霸權國家美國的保護。

  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雙邊關系對21世紀前半期產生的影響將大于其他任何雙邊關系。施密特和海爾曼在研究報告中寫道,在經濟和貨幣方面,兩國間早已存在“共生的相互依賴”。而在政治上,穩固的超級大國和正在崛起的地區大國之間存在爭斗。美國政府試圖“管理”中國的崛起,而中國則擔心美國的包圍戰略。

  但如果中國消除其管理危機,如果中國繼續使其經濟快速增長,如果中國啟動早該進行的政治改革,那么對某些新興工業國家來說,中國模式仍將是一種有吸引力的選擇。施密特和海爾曼說得對,對歐洲人和美國人來說沒有理由“沾沾自喜”。他們很快就將擺脫不掉中國這個挑戰。


  美國會新報告:美應利用中國海軍四大弱點


  [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7月23日文章,原題:新報告建議利用中國海軍弱點

  美國國會研究所一份新報告建議利用中國海軍現代化建設中的四個關鍵弱點。這些弱點是防空作戰,反潛戰,反水雷措施,以及C4ISR系統(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及監視與偵察)。

  國會研究所海軍事務專家羅納德·奧羅克寫的這份報告建議美國研制或采購更多電子戰系統、反艦巡航導彈、“弗吉尼亞”級攻擊潛艇、魚雷、無人潛艇、水雷和模擬中國新的“東風”-2ID反艦彈道導彈(ASBM)的大氣層內目標,以及新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海軍咨詢機構AMI國際咨詢公司的創始人兼總裁蓋伊·斯蒂特說,雖然奧羅克的報告指出了中國海軍四個方面的弱點,但沒有指出造成這些弱點的原因是什么。“鑒于他們眾多實驗室和研究機構頻繁重組,加上使用中國建造的艦船的海軍(巴基斯坦和泰國)的評論,我感覺中國海軍和中國的造船公司正苦苦應對復雜戰艦系統集成的復雜性”。他說,這些難點成了他們的弱點。

  然而,報告對美國海軍能否對抗中國海軍今后的發展提出了質疑。報告提到的問題包括:隨著經濟壓力進一步影響美國軍隊,美國海軍的規模將縮?。会槍χ袊磁瀼椀缹椇蜐撏Оl展昂貴的應對措施的問題;針對中國的軍事擴張主義,美國海軍是否會轉變成更加分散式的艦隊結構。

  AMI副總裁鮑勃·紐金特說,美國海軍艦隊所面臨的壓力表明,目前的海軍兵力結構“難以取得成功”。

  他說,隨著中國海軍能力的增長,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轄區內的海軍力量(即戰艦數量和總體能力)的要求也隨之加大,這將對艦隊結構構成更大的壓力。報告說,中國沒有顯示出放慢現代化步伐的跡象。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購買了12艘俄制“基洛”級攻擊潛艇,并部署了4種本國制造的新級別潛艇,包括“晉”級新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商”級新型核動力攻擊潛艇以及“宋”級和“元”級新型柴油攻擊潛艇。

  不過,美國2049計劃研究所的中國國防問題分析家羅杰·克利夫指出了“宋”級和“元”級柴電推進系統的—個缺點。他說,這些類型的潛艇“在戰場環境下基本上是不動的,無法靈活移動對艦船進行攔截它們必須等敵艦自己送上門來”。報告說,中國加快了研發和生產新型反艦巡航導彈(ASCM)的速度,這樣在新型遠程反艦巡航導彈完成研發和測試后,“宋”級、“元”級和“商”級潛艇就能發射這種導彈。報告關注的另一個領域是“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的研發。這種導彈能把“航母變成價值20億美元的扭曲金屬塊、火焰和喪生的船員”。奧羅克建議美國研制一種大氣層內目標來模仿“東風”-21D,對此美國沒有計劃和預算。


  美報:中共精英領導層制度值得學習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7月25日文章,原題:美國存在缺陷的民主制度可以從中國學些什么?

  政治精英領導制度在現代社會的政治理論體系中基本上一直處于被忽視的地位,但是有三個重要原因讓這種政治理念復蘇,并對它進行新的詮釋,尤其是在中國的大背景下。

  首先,政治精英領導制度一直而且未來也將是中國政治文化中的核心。其次,民主是一種存在缺陷的政治體制,而精英領導制度可以幫助彌補民主制度的一些缺陷。再次, 30年來,中國共產黨自己已經成為一個更精英的組織。下面讓我們分別來討論這三點。

  政治精英領導制度是中國政治文化史上的一個核心主題。 “尚賢”的主張是春秋時期以家世門第為基礎的上層社會秩序瓦解后出現的。戰國時期的大多數著名思想家都贊同這種主張,而且政治思想家們還就如何定義賢德以及如何以賢德為基礎進行政治實踐并建立政治制度進行了討論。

  如果大家普遍贊同自由的民主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那么不討論政治精英領導制度也沒什么問題。

  但是,現在對民主制度的懷疑日益加劇。前所未有的商品、服務和資本的全球流動給西方民主社會帶來了“控制危機”,政治學家們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資本家的利益在政治進程中發揮了大大超出比例的作用,特別是在美國的政治體系中。這種現象被稱為“一美元一票”而不是“一人一票”,這種說法大概不能說是不對。

  早期,在毛澤東領導下的共產黨中國明確反對孔子提倡的政治精英領導論。這也可以理解,因為當時的主要任務是鼓勵革命熱情并使國家具備軍事實力,結束外國列強的蹂躪和欺侮。但現在,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個相對穩定和強大的中國已經建立,這意味著中國不再那么擔心自身的安全,而是開始關注其政治共同體。

  因此,重點已經轉向了由有能力和品德高尚的政治領導者進行完善管理,而共產黨的選拔機制也變得越來越注重能力和才智。

  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 2011年,在像清華大學這樣的精英學校, 28%的大學本科生和55%的研究生是共產黨員。共產黨還瞄準了城市地區年輕的專業人才組成的“新社會階層”,其中包括商人、私企經理、律師和會計師。

  共產黨的領導干部還需要在廉潔從政方面作出表率。為了說明在選拔政府更高層官員方面的嚴格性,中組部公布了挑選黨政領導干部的程序。

  首先是包括退休干部參加的提名階段。獲得提名最多的人可以進入下一階段。接下來是考試。為了確保透明和公正,其他普通的干部也在場,并可以監督整個過程。得分最高的候選人進入最終階段。

  在共產黨內部“明顯存在的”精英領導的好處很明顯。領導干部要經過嚴格的才能選拔,只有那些過去表現優異的人才可能進入到最高層的政府機構之中。這一培訓過程包括培養干部的美德,例如通過到貧困的農村地區工作一段時間來培養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心。

  此外,這種精英選拔過程也只能在一黨制的前提下發揮作用。在多黨制國家中,無法保證在低一級政府機構中的良好表現在更高一級機構中會得到獎勵,而且也沒有強大的動力對領導干部進行培訓以使他們將來能在更高層的崗位上具備經驗,因為關鍵性的人事安排會隨著領導政府的政黨的改變而改變。

  所以,即使那些有才干的領導人,像奧巴馬總統,一旦獲得領導地位,也會犯“新手的錯誤”,因為他們沒有接受過適當的培訓教他們如何在政府的最高層坐鎮指揮。中國的領導人就不太會犯這樣的錯誤,因為他們有經驗而且接受過培訓。

  一旦中國的領導人到了擁有政治權力的職位,他們就可以作出考慮到所有利益攸關方的決定,其中包括未來幾代人和生活在這個國家之外的人們。

  與之相反,在多黨制民主制國家中,通過競爭性選舉選出的領導人需要擔心下一次選舉,因此他們更加可能作出受短期政治考量影響的決定,因為這關系到他們能否再度當選。如果非選民的利益和選民的利益沖突,例如未來幾代人,那他們的利益就不太可能受到重視。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2770.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