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照
劇照
劇照
3D魔幻巨制《畫皮Ⅱ》自上映以來連破票房紀錄,截止到7月14日,《畫皮Ⅱ》全國票房已經突破6億。電影《畫皮Ⅱ》上映之后,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辦“國產電影論壇研討會”, 3D視覺創新中心秘書長胡驍感慨,中國做3D電影是一個最前沿的嘗試。以下是具體發言內容:
社會上對3D的爭論,我們也一直在呼喚真實3D的出現。什么叫真實的3D?很多人定義為實拍的就是真實,其實不是這樣。電影是以藝術為主,藝術性占主導,至于是不是3D,它是一個觀眾的選擇。
我們看《畫皮Ⅱ》,從剛剛開始就跟導演、主創團隊不斷地聊,我們覺得做一個3D的片子是給觀眾更多的選擇。中國國產電影要有標準。什么標準呢?就是一個安全標準,我是這部電影的3D監制,我們研究國外很多電影,為國外呈現十部以上的電影,我們發覺3D電影從它的技術成熟逐漸回歸到它的真實。50年代到60年代,其實3D電影技術理念已經成熟,觀眾需要的是一個安全的電影。在美國做了上萬次主觀測試和被動測試,就是說電影在兩眼之間的視覺差距,10米-15米的大屏幕,不應該超過14-20個;一旦超過這個范疇,人的瞳孔反應就有很大差距,看這樣的電影,很多人就會產生眩暈感。這個時候就要在這個情景下,設置成一個真實的場景和所有的不同的電影鏡頭進行重新的3D整體的屏幕規劃。
比如說一個場景里面,這個場景是20米的場景,那么你的3D縱深立體感應該保持在20米以內,另外一個場景比如從甲板往上望過去,那么你的這個場景是120,實際上你給出來的3D縱深的特點就應該是它的6倍,你是在這樣立體的設計范圍內去進行設計的。那么為防止你的電影觀眾在不斷的進行眼睛的捕捉,你可以做一些設計,比如說拳頭或者是飛馬,這些是允許的,但是如果太多了以后,它反而會干擾你對電影美學的欣賞,變成了一種純粹的3D視覺。
現在正在好萊塢環球影城上映的一個短片,是7分鐘的短片,是極其強烈的震撼,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讓你接受3D作為一種視覺主沖擊的短片,但是在大屏幕觀影上面,我們還是把好萊塢目前最先進的理念,就是說電影的融入感,觀看的安全和藝術特性,作為一個綜合解決的方案,我們也是給片方設置這樣一個綜合的解決方案,并和導演、片方始終進行一種溝通。我們覺得在中國做3D電影是最前沿的一種嘗試,也是一種比較完美的完片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