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燕正在琴房彈奏雙排鍵電子琴,一旦有了靈感,她會跟技術人員第一時間溝通,開發出新的功能。
江蘇常州創意產業基地集聚了430多家企業,有軟件信息、動漫、設計服務、網絡游戲、創意旅游等特色門類,初步形成了從上游的創意到下游的體驗、產業結構較為合理的創意產業集群,2012年產值將突破180億元。
科技的創造力與文化的影響力結合在一起,構成這些文化創意企業最大的競爭力,進而成為常州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力。這些往往輕資產運營的公司,也因科技與文化融合產生的魅力,對資本產生了更大的吸引力,創造出更大的市場價值。
只需拍一張數碼照片,游客就能在上海世博會陜西館里找到已發掘修復的兵馬俑中與自己最相像的臉譜這一應用項目離不開常州沖電氣軟件技術(江蘇)有限公司的人臉識別系統。
走進常州中華恐龍園,形態逼真的3D恐龍在游客身邊奔跑、打斗智能自動化技術和3D、4D技術的運用,讓這里成為了恐龍體驗的“夢工廠”。
在中宣部、科技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5部門聯合發布的首批16家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名單上,以創意產業基地為載體的常州名列其中,是惟一獲此榮譽的地級市。
科技激活文化
1982年畢業于南京大學計算機系的范廷國,創業始于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而如今,這些電路賦予了電子樂器的生命。
“從外觀看,電子樂器和傳統樂器非常相似,但是,我們將所有的發音模式用數據形式采集。”已是吟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范廷國解釋說,傳統鋼琴演奏通過指法、觸感、輕重等來表現樂感、風格和演奏者自己的情感。而電子樂器需要采集到足夠多的信息放在芯片里,存放每一個音色,在演奏者按鍵時讀取數據,綜合出最后呈現的音色。和傳統樂器相比,電子樂器功能更多、價格也相對便宜很多。
在琴房,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雙排鍵專業的潘曉燕正彈奏《青花瓷》。她先選擇了竹笛、琵琶等音色,又選擇了貝司、吉他等伴奏部分,面前的雙排鍵電子琴變成了她一人便可駕馭的小樂隊。由吟飛公司自主研發的雙排鍵電子琴,打破了YAMAHA公司同類產品在中國長達20多年的壟斷。以潘曉燕為代表的音樂人和范廷國率領的技術人才,在碰撞交流的過程中開發出了一系列的新功能。
“這個鍵,模仿的是民樂的揉弦;這個后觸鍵,是為了讓聲音更有后勁,在管弦樂中使用得很多。”潘曉燕說,這種模仿,讓電子雙排鍵更接近傳統樂器。
而對于范廷國來說,這些功能都被解析成數學模型,甚至具體到每一個電路。失真、顫音、轉輪……一個個效果器不斷添加。吟飛科技成為一家研發、生產和銷售雙排鍵電子琴、電子管風琴、數碼鋼琴等電子樂器的高新技術企業。
“科技是一種手段,將我們日常生活中對于美的追求表現出來。就像舞臺離不開聲、光、電一樣,文化也需要通過科技表現。”范廷國說。
在常州市創意產業基地管委會主任助理管曉東看來,“吟飛”創新的空間還很大:可以把聲光電技術融入電子樂器中,舞臺上電子小提琴一拉,悠揚樂聲響起,琴弦瞬間帶出美麗的光弧。
“科技和文化融合,有利于激活文化傳統元素,有利于文化消費的擴大、文化生產要素的豐富、文化構成品質的提升、文化新型業態的催生、文化傳播能力的增強和文化存儲的改善。”管曉東總結說。
科技,讓冰冷的集成電路變身美妙樂曲,也給常州卡龍數位動畫有限公司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
“制作程序復雜、制作成本居高不下,成為很多動漫公司發展的瓶頸。”卡龍數位動畫有限公司林世仁告訴記者,公司自行研發的“云動漫技術服務平臺”,不僅讓每分鐘2萬元的動漫制作成本降低一半,還讓初學者的培訓期從數年縮短到3個月。今年底,這一平臺將上線公測。“技術簡化后,會有更多的人進入原創動漫領域,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平臺發現更好的作品,這將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林世仁說。
奇妙的融合
2009年前,王鵬博和他的團隊只做線上網絡游戲,來到常州市創意產業基地后,王鵬博率領的金剛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開始涉足動漫、主題公園和城市體驗多個領域。
金剛網絡的3D全息納米成像技術應用于中華恐龍園,才有了游客身臨其境的體驗。
“過去,我們的核心業務就是引擎。”王鵬博說,隨著業務的延伸,圖像識別、仿生機器人、生物感應和特種顯示技術等都開始有了應用,隨之帶來了人才團隊的改變。
“我們有導演、美術、建筑景觀設計師等組成的策劃團隊,他們需要和圖形引擎、機電工程師、機械工程師、嵌入式系統開發師、化學材料分析師等合作。”王鵬博說,數十個工種融合起來很難:創意人才熟悉應用效果,但不了解技術開發;而同一項技術,采用不同的藝術表現,又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這種技術和藝術的融合非常難,但又很奇妙。”對于王鵬博的評說,常州卡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陳雷也感同身受。
陳雷率領的這家公司,標志形象是一個肉乎乎、帶著鋼盔的熱血青年“炮炮兵”。這家公司先有了卡通形象和形象認知度,再開始打造基于人物形象的網絡游戲、動畫片和衍生產品。陳雷細數了公司發展的3個階段。
2005至2008年,“炮炮兵”形象誕生,開始通過QQ、MSN等即時通訊工具的表情發送來進行傳播。“我們需要知道平臺用戶群的年齡層、性別比例、行為習慣、什么時候上線、傳播意愿。”陳雷說,這意味著藝術創作人員要站在市場和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斷對形象做出調整,但對市場的調研分析不是美術工作者能做到的。“美術人才和市場、策劃、以及后臺的技術人才結合,才有了如今符號化的形象。”陳雷說。
2009至2011年,陳雷團隊推出了國內惟一以動漫原型為角色的網絡游戲。這一階段,團隊融合成為難點。這支國內少有的吸納了技術、互聯網運營、動漫創作人才以及傳統商務人才的隊伍,需要在工作方式和行為意識方面迅速融合。
2011年開始,這家公司完成了第一輪融資,進行股份制改造,向產業下游延伸,開發了電視動畫片,生產了一系列的衍生產品。而這家公司面臨的難題,也從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到產業與資本的滲透。
跨界的未來
不久前,常州市創意產業基地首屆投融資高峰會召開。這場名為“資本,讓創意產業飛翔”的交流會,吸引了23家投資公司和6家銀行,有8家文化創意企業參加了路演。
貸款難、融資難,一直是輕資產運營的文化創意企業發展的桎梏。目前,國內資本行業對于創意產業及其運作方式了解不深。
到底什么樣的文化創意企業受資本的青睞?依靠內容還是技術?需要好的產品形象還是值得信賴的盈利模式?
常州市創意產業基地管委會企業服務處副處長徐悅文總結說,由于基地內的企業申請銀行貸款較難,風險投資成了獲取資金的主要方式,有一定成長性的企業比較容易獲得投資。這種成長性不局限于某項前瞻性技術,也可以是一種較好的市場盈利模式。
江蘇興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惲俊豪是第一次接觸文化創意產業的專場推介會。他說,當實體經濟的投資風險增大、回報降低時,新興的文化創意產業也許能夠獲得回報。一家為0至12歲兒童提供新媒體學習娛樂方式的企業,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家名叫Babystar的公司,與各類電子平臺合作開發嬰幼兒學習軟件,并推出了自己的平板電腦。總經理陳君說,內容、技術和資本運營并行,公司才能達到一定高度。
“只懂內容不懂技術,公司發展會有瓶頸,反之只有技術,也難以平衡內容。”陳君打了個比方,技術好比是高速公路,內容就是在路上跑的車子:只有建好高速公路才能跑車,只有車好才有競爭力,“也許剛開始技術更容易得到資金支持,但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內容的優勢便體現出來了”。
也就是說,只有內容與技術以一個較好的集成狀態出現,才能打動投資人。在路演時,很多企業家牢牢抓住了這一點。
優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徐巍說,相比同類企業,它有更多的內容資源、更多的應用終端和更多的市場渠道。經過整合之后,這些內容以云平臺的形式進行了分享。
科技平臺需要內容,而內容也需要通過平臺來展現,這些文化創意企業因為科技與文化的融合而顯得生動。這種融合不僅使他們變“活”,還使他們在資本市場變“火”,走上一條無形資產有形化、有形資產貨幣化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