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美刊:制造業的未來在美國不在中國

   2012-08-06 轉載于網絡佚名3070
導讀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網站7月17日發表題為《制造業的未來在美國而不在中國》的文章,作者為杜克大學企業家精神與商業化研究中心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網站7月17日發表題為《制造業的未來在美國而不在中國》的文章,作者為杜克大學企業家精神與商業化研究中心主任、斯坦福大學羅克公司治理中心研究員維韋克·瓦德瓦。文章稱,美國奧運代表團隊服是中國制造的消息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這起事件反映出美國人對制造業向中國流失的憤怒和擔憂。

文章稱,更多趨勢說明,現在的風向變了,開始輪到中國擔心了。很多公司老板,包括陶氏化學公司的安德魯·利夫里斯都已經宣布,他們有意把制造業搬回美國。將來會加速這一趨勢的,不是人們認為的中國勞動力成本增加或人民幣升值。中國真正的威脅來自技術。不久后,技術進步將使中國的制造業像過去20年里美國制造業那樣迅速衰落。

首先是機器人技術。今天的機器人是由軟件和遙控器控制的專業電子機械裝置。隨著計算機變得越來越強大,這些裝置的能力也將越來越強。機器人如今已經可以實施手術、給奶牛擠奶、進行軍事偵察或作戰和操控戰斗機。威洛機器人研究所、智能機器人公司等多家公司已經在銷售機器人開發裝置,一些大學生和開源社區正在為這些裝置開發更高級的應用程序。

文章指出,中國目前正在從事的工廠組裝業務與下一代機器人相比簡直就是小兒科,這些機器人很快就會成為更廉價的勞動力。中國最大的制造商之一臺灣富士康公司去年8月宣布,該公司計劃在3年內安裝100萬臺機器人,代替工人目前正從事的工作。該公司發現,即使廉價的中國勞動力也要消耗巨大的成本,并且這樣的勞動力十分緊俏。

其次是人工智能,即能夠把計算機變得即使不像人類一樣智能,至少也足以模仿人腦的軟件。位于硅谷的奇點大學人工智能研究生課程負責人尼爾·雅各布斯坦說,人工智能技術將在制造業中尋找到一席之地,并把制造業變得“個性化”:也就是說,在人工智能設計助手的幫助下,人們將可以在家中設計自己的產品。他預言,未來將出現一種“創造者經濟”,屆時,大規模生產將被個性化生產所取代,人們將依照從互聯網上下載的設計或根據自己的設計定制產品。

人們可以在家里或者前往像以前的金考公司那樣的新式打印服務公司——即一種利用新興制造技術服務于公眾的會員制制造工坊——把這些設計“打印”出來,變成產品。

文章稱,一種被稱為“疊加制造”的新制造模式正在使低成本“打印”產品成為可能。在傳統的制造業中,零部件是由人類利用能量驅動的機器工具(如鋸、車床、銑床、鉆床等)制造出來的,即通過物理方式去除不必要的材料,直至得到你想要的形狀。這是一個十分麻煩的過程,隨著復雜程度的增加,這個過程會變得更加費時費力。換言之,人們想要制造的產品越復雜,所需要的勞動力和付出的努力就越多。

而在疊加制造中,零部件是根據三維模型,通過逐層融合制造出來的,這是一個不斷添加材料而不是減少材料的過程。生產這些零件的“3D打印機”使用的是金屬粉末、塑料顆粒等材料,這很像激光打印機的硒鼓的工作原理。它可以不使用任何工具或固定設備制造出目標產品。這個過程不會產生任何廢料,成本也不會隨著復雜程度而增加。就像激光打印機一樣,一張印滿圖形的紙不會比一張印滿文字的紙更耗費成本(除了色墨之外),任們用“3D打印機”打印一份復雜的3D結構圖的成本,和打印一份簡單的東西的成本差不多。

“3D打印機”已經可以制造出物理機械裝置、醫療移植體、珠寶、甚至衣服。最便宜的“3D打印機”目前售價在500美元到1000美元之間,它能夠打印簡單的物體。很快,人們就將擁有這個價位的打印機,用它們打印玩具和日用品。到2020年之前,“3D打印機”將可以從事小規模生產,制造過去的勞動密集型工藝品和商品。人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下一個10年里,制造業將再次成為當地產業,3D打印的電子器件和使用大型3D打印平臺來打印整座建筑都是有可能的。如果對于有市場需求的產品來說,在當地生產的成本更低。

下一個10年中的另外一些進步也很有可能影響制造業,尤其是能夠進一步改變現狀的納米技術。工程師和科學家們如今正在開發新型材料,例如碳納米管、陶瓷基納米復合材料和新型碳纖維等。這些新材料將可以生產出比現有制造業產品更加堅固、輕便、節能和耐用的產品。“分子制造”這一新領域將使新材料的發展更進一步,使低成本制造分子成為一種可能,其精確度可以達到原子級。雅各布斯坦說:“在未來20年里,分子制造對我們與分子和物質之間關系的貢獻,就好比是計算機曾為我們與二進制數字和信息的關系所作的貢獻一樣,它將使分子和物質的精確控制變得廉價和無處不在。”

文章指出,所有這些進步都將大大提高美國的創新、摒棄舊工業和不斷重塑自我的能力。中國人還在忙于復制美國在過去幾十年里創造的技術。他們尚未不清楚該如何創新。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機器人、人工智能和3D打印技術將迅速發展和聚合。美國企業現在已經發現,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運輸成本和時間滯后以及知識產權保護是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幾大障礙。作為當前最先進的汽車,特斯拉Roadster跑車在美國的制造已經開始使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谷歌公司剛剛宣布,該公司廣受好評的Nexus 7平板電腦將在美國生產。這還僅僅是個開始。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2911.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