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幻冒險電影《阿凡達》3年前的巨大成功,曾帶動日本國內眾多3D電影應運而生,但今夏日本銀幕上卻難覓日本國產3D電影的蹤影。據《東京新聞》近日報道,日本四大電影制作公司——東寶、松竹、東映、角川在2010年和2011年兩年時間里,共發行了大約15部日本國產3D電影,今年卻只有4部。4家公司七八月間新上映的14部暑期檔電影中,無一部3D電影。目前正在上映的日本國產3D電影,也僅有今年5月上映的恐怖電影《貞子3D》。
目前, 系列電影《海猿4:勇敢的心》正在日本熱播。此前的第3部作品《海猿3:最后的訊息》曾專門制作過3D版。但本次第4部卻只有2D版。負責該片制作的富士電視臺首席制片人臼井裕詞表示:“即便制作了3D版,恐怕也無法達到上一次的狂熱效果,沒想到3D熱會冷卻得如此之快。”
調查表明,日本觀眾會走進電影院觀看《哈利·波特》等外國3D電影,卻不買日本國產3D影片的賬。今年3月上映的《奧特曼傳奇》在40%的電影院中播放了3D版,但3D版收入在票房總收入中僅占25%。日本業界人士表示,制作一部3D電影需要5000萬日元到1億日元的制作成本,卻很難帶來同等收益。
關于日本國產3D電影不夠賣座的原因,東映電影宣傳部部長相原晃表示:“與美國電影不同,日本國產電影更加重視劇情。” 日本國產電影有對人際關系進行細致刻畫的歷史傳統,日本觀眾早已習慣此種電影風格。這也導致擅長表現奇幻、壯闊場景的3D技術難以在日本國產電影中扎根。
2011年發生的“3·11”大地震,促使許多日本民眾開始靜下心來思考人生、找尋自我,這種心理也影響了人們對3D影像的接受度。不過,角川公司制片人今安玲子表示:“恐怖、科幻類題材只要策劃到位,還是有市場潛力的。”
據悉,《貞子3D》目前反響熱烈,票房收入已超過13億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