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5-26日,由深圳創意時代主辦、中國通信學會支持的便攜產品創新技術展在深圳會展中心3、4號館正式召開。本屆展會重點展示手機、平板的創新技術與供應鏈,包括顯示技術、電源管理方案、無線技術、陀螺儀、新型傳感器、主板方案、軟件應用、元器件以及制造工藝設備。同期進行的第五屆移動手持顯示技術大會主題演講中,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分別針對便攜技術革新與發展趨勢做出了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高級經理陳建龍:各位來賓,下午好!我是來自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的陳建龍,我今天為大家做的報告是關于微型顯示在便攜產品中的新應用。我的報告跟大家剛才聽到諾基亞的許博士所介紹的是在同一個領域,但我會從顯示芯片的角度跟大家討論一下,比如微投影、3D投影、交互式投影,整個市場起來的時候,大家要用什么樣的顯示技術來做這個市場會是比較合適的。
我整個報告的大綱來總結一下,這是目前幾個微型顯示的技術,BOT、LCD、OLED,做微投就會知道主要有BOT。在攝影機里面的觀景窗,用了很多微型顯示的芯片,直到最近Google的Gabor。有關于在車載里面的HUD和機器人視覺,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會后另做討論,現在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也有幾個專案在做。
這是市場大概的預期,由于這里面牽涉到非常多不同的應用,所以很難用一個很確切的數字來看。大家可以看到這是2.5億美金,在2011年的。CAGR增長31.82%,看起來不是很大,在顯示上的應用端有一些突破點。我把鐳射掃描的部分分開,因為它是用掃描來做,用鐳射的光源,顯示的方法跟本身的像素投影是不一樣的。目前它遇到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它本身的鐳射光源的成本,包括閃斑的問題和安全性,目前都沒有很好的解決。包括綠色的鐳射,這兩年的發展也沒有像業界的預期那么好,而且它的光電轉化效率是比較差的。大概概括介紹一下微型顯示技術,BOT和LCOS是反射式的,HTPS是穿透式的,OLED是自發光。一個是微投的部分,我分為兩個市場,來看一下。從微投部分來看,這個圖我研究了兩年,前兩次大家來聽論壇的話會看到這張圖,這個分析到目前來講是比較準的,大家也可以看到賣到印度的有帶投影的手機,其實出貨是在往下跌的,慢慢被LCOS和DLP取代,是因為這兩個技術所做出來的產品價錢跌幅是比較大的,尤其是DLP,最近在市場上的價錢是跌的非???。所以目前來看,還是LCOS和DLP兩個主要技術在微投上。
HMD的部分已經多,以前用的是LCD和OLED的部分。LCD可以看到比較多的是Coopy。OLED的部分,比如把眼睛的部分放在Display上,可以做一些人機互動的操作。但有一個問題存在,有兩個主流,一個主流是做索尼的那種,是很高解析度的,做娛樂市場。那個部分你不需要做穿透式的。但如果做Google的Gabor,對焦就有問題。我們覺得LCOS在吸塑里面有一個比較好的機會。
剛才大家介紹的是從顯示技術端來看,MIcro-Display有一些可用的地方,我挑了幾個,在消費類產品里面有3D的投影、人機互動的投影,下面是我提到的HUD和HMD,機器人視覺,在一些消費類產品里會慢慢用起來,但今天不再討論。
我從3D和人機互動的部分介紹一下,先看一下目前現有市場上的微投,相機有索尼的DV、三星的一臺手機是帶投影的。今年很有機會會帶動投影的光機在手機里的應用,包括一些大的品牌廠在下半年也會推出。中間是有一個特別的東西,在韓國的一家公司做給小朋友用的,類似是玩具的一個投影機。在頭六個月就出貨超過30萬,這類產品是很有機會可以帶動投影的部分。大家可以想想,在現有的投影應用產品里,它如果能夠加上人機互動的界面,包括3D的一些更好視覺的角色,其實它的潛力是比較大的。
在現在的市場上,比較不容易看到整個市場的需求。我們要看整個微投的市場,看一下目前的狀況。去年預估在2012年到底有沒有可能是蘋果把光機放進去,看起來是沒有。今年可能是索尼的DV,我剛才提到了STORY BEAM和三星的投影手機,這些應用很有機會可以和調研公司所做出來的。這個目標在700萬,這個是在1500萬,這兩個數字是非常有機會可以做得到的。
至于在3D的投影部分,我只是嘗試著給大家一個概念,如果這個市場起來的話,大家到底會覺得這個市場有多大?現在家里用的電視越來越多會變成3D的,它加3D的成本并不高,在越來越多的內容可以提供的情況下,這個部分會拉動整個市場。在這個市場里,如果有一個好的3D的便攜投影機,它其實很有機會可以占取其中一部分的市場。這個產品的定位在哪里呢?這是我們的一個大概想法,目前3D的顯示屏都還是比較貴的,如果有一個產品是可以賣在499美金以下,又能夠有比較大尺寸的投影,而且有機會可以替代像家里的第二個電視,或者是跟機頂盒結合在一起,利用云端的服務可以取代一些新型的應用。
這是3D整個系統的架構,我具體不多介紹了。我們其實有一個展示在展會里,大家有興趣可以到我們的展位看一下。這是我們所用的LCOS的方法所做出來的投影機,尺寸很小,本身的光學系統效率很高,它就有機會可以取代一些比較大的投影機。這是我們大概的想法,我們的投影機也在香港4月份的創新科技大獎拿到了生活時尚金獎,在概念上是利用三維顯示加上人機互動的操作界面,包括無線傳輸和云端服務,就可以構建一個OINONE的東西。
剛才介紹的是3D部分,在互動部分的想法是這樣的,這是前期的互動投影,大家可以看到它主要是以打出鍵盤,這樣的應用已經出現很久了,但它不是很成功的。這是大家對未來的互動投影的構想,在想法上還是很簡單,它就希望能夠取代以前傳統的界面,把鼠標、鍵盤等以前的東西拿掉,直接是有一個很便攜的東西,你張開之后往前、往后有一個主屏,有一個小屏,這是大家的構想。這是目前的情況,這是一家公司做的,但是這家公司目前遇到一些狀況,會不會繼續做下去就不是很確定。這是臺灣另外一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產品概念,相對比較容易進入,對人機互動的要求不是很高的一些應用上可以先行導入。我后面介紹一下為什么在技術方面的要求不高,主要是在于做人機互動的檢測,不單是利用手勢識別,是要對觸控的部分需要有一個比較精準的檢測,這樣才可以做到這樣。如果只是靠手勢的部分,其實是沒有辦法做到很準,而且出現誤判的機會是很高的。利用手勢識別,做在這類的玩具上也比較適合。
如果要實現在Ipad上非常流利的書寫,可以多一點觸控,單靠手勢識別是不夠的。我們需要一個比較新型的光學架構,不只是利用算法來實現,它需要一個光學架構在做。目前我沒有辦法透露太多,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會后再討論?;旧衔覀兊牡谝粋€原型機快的話會在今年10月份,在日本就會做一個發布。
講完互動的部分,接下來講HMD的部分,這是大概給大家一個概念。目前在市面上已經有生產的一些產品,參與的公司也不少,一共有44家,我相信應該遠遠不止這個數字,因為自從Google的Gabor概念出來之后,有很多公司都想進來做這個東西。到底什么樣的HMD可以達到用戶很好的體驗,能夠讓他們有一種可以感動的感覺?我們實際上是有一些想法,首先我們覺得要做這樣的東西,比較不傾向于像索尼的像素很好,但開始非常重,大概只可以在特殊場合用。我們覺得如果一個能夠被廣泛消費者接受的應該是比較輕便的,是穿透式的。大家可以看到,目前穿透式的HMD有幾家做得比較好,這些公司里所謂的穿透式也不是真的每一個都可以看到,像你可以看到實物的,可以分兩種。這種是叫Video,把你需要的東西拍出來,顯示在Display,沒有跟現實的環境疊加在一起。
剛才有一個重點,也就是Virtual reality,我們覺得做到這部分還沒有那么快,還有一個實景擴張的部分,你把你看到的一些虛擬圖像和實際的圖像結合在一起。比如導航,當你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你可以通過微型顯示指引一條路出來,就像你在GPS里看到的,但是路的路標會跟那條路疊加在一起,這就叫做實景擴張。它可能是真正的一個虛的,可以跟實的結合在一起。目前距離我們想要的東西還有一定距離。現在Google所發布的Gabor,大家都留意的話會發現,某個程度上你需要眼睛看到那個虛像的時候,你需要往上看。也就是它不是同軸,它跟你真實所看到的畫面是沒有辦法很好的疊加在一起。從我們研究院的角度來看,我們覺得這個問題是有機會可以從光學上徹底解決。可是我們希望能夠看到外面的實景,它跟你虛擬的圖像是完全重疊在一起的,目前我們正在開發這樣的光學架構。
這是目前剛才提到的幾家主要大的公司,他們不是單單一家公司可以做,是要完整的產業鏈,尤其是實景擴張的軟件是起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可以看到有一家中國的公司,是云南的(奧維德),他們有了自己AMOLED的產品。
不論在人機互動投影,還是在HMD的部分,它很需要的是比較獨特全新的架構,在這個架構里需要光學的部分是一定有一個比較新的突破。我這里大概舉了幾個,在HMD里會用得到的一個光學架構。最難做的是要做虛數,如果你要做的夠寬的話,那么一般都需要比較大的尺寸,會比較重,因此會有很多延伸的問題。如果大家也要進來做的話,尤其是做穿透式可能需要注意這個地方。
另外,剛才提到它是需要一個人機互動,尤其是在HMD的部分更加需要,這個互動的部分最直接的是可以用聲音,或者是用手勢,也有人想用檢測眼睛、眼球的運動來做。
最后總結一下,在HMD里,假如這個市場真的起來,它的應用上可以做什么?剛才講到做導航,它可以實時的幫你做翻譯,當你有不懂的東西,它可以在你所佩戴的顯示上直接幫你顯示出來,就可以知道對方在講什么。另外是起到輔助的作用,當你有些東西不知道的時候,它可以提供一個實時的顧問貼身的助理角色,然后也包括做一些篩選,購物的時候也會給你一些類似的角色。HMD在第一步像是用一個配件的形式,因為大部分所需要的實景擴張的部分和需要處理的,在smart phone上有很多,其實都可以直接接到上面。當越來越完善的時候,我們相信最終會有機會替代一部分的Smart phone市場。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高級經理陳建龍:各位來賓,下午好!我是來自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的陳建龍,我今天為大家做的報告是關于微型顯示在便攜產品中的新應用。我的報告跟大家剛才聽到諾基亞的許博士所介紹的是在同一個領域,但我會從顯示芯片的角度跟大家討論一下,比如微投影、3D投影、交互式投影,整個市場起來的時候,大家要用什么樣的顯示技術來做這個市場會是比較合適的。
我整個報告的大綱來總結一下,這是目前幾個微型顯示的技術,BOT、LCD、OLED,做微投就會知道主要有BOT。在攝影機里面的觀景窗,用了很多微型顯示的芯片,直到最近Google的Gabor。有關于在車載里面的HUD和機器人視覺,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會后另做討論,現在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也有幾個專案在做。
這是市場大概的預期,由于這里面牽涉到非常多不同的應用,所以很難用一個很確切的數字來看。大家可以看到這是2.5億美金,在2011年的。CAGR增長31.82%,看起來不是很大,在顯示上的應用端有一些突破點。我把鐳射掃描的部分分開,因為它是用掃描來做,用鐳射的光源,顯示的方法跟本身的像素投影是不一樣的。目前它遇到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它本身的鐳射光源的成本,包括閃斑的問題和安全性,目前都沒有很好的解決。包括綠色的鐳射,這兩年的發展也沒有像業界的預期那么好,而且它的光電轉化效率是比較差的。大概概括介紹一下微型顯示技術,BOT和LCOS是反射式的,HTPS是穿透式的,OLED是自發光。一個是微投的部分,我分為兩個市場,來看一下。從微投部分來看,這個圖我研究了兩年,前兩次大家來聽論壇的話會看到這張圖,這個分析到目前來講是比較準的,大家也可以看到賣到印度的有帶投影的手機,其實出貨是在往下跌的,慢慢被LCOS和DLP取代,是因為這兩個技術所做出來的產品價錢跌幅是比較大的,尤其是DLP,最近在市場上的價錢是跌的非???。所以目前來看,還是LCOS和DLP兩個主要技術在微投上。
HMD的部分已經多,以前用的是LCD和OLED的部分。LCD可以看到比較多的是Coopy。OLED的部分,比如把眼睛的部分放在Display上,可以做一些人機互動的操作。但有一個問題存在,有兩個主流,一個主流是做索尼的那種,是很高解析度的,做娛樂市場。那個部分你不需要做穿透式的。但如果做Google的Gabor,對焦就有問題。我們覺得LCOS在吸塑里面有一個比較好的機會。
剛才大家介紹的是從顯示技術端來看,MIcro-Display有一些可用的地方,我挑了幾個,在消費類產品里面有3D的投影、人機互動的投影,下面是我提到的HUD和HMD,機器人視覺,在一些消費類產品里會慢慢用起來,但今天不再討論。
我從3D和人機互動的部分介紹一下,先看一下目前現有市場上的微投,相機有索尼的DV、三星的一臺手機是帶投影的。今年很有機會會帶動投影的光機在手機里的應用,包括一些大的品牌廠在下半年也會推出。中間是有一個特別的東西,在韓國的一家公司做給小朋友用的,類似是玩具的一個投影機。在頭六個月就出貨超過30萬,這類產品是很有機會可以帶動投影的部分。大家可以想想,在現有的投影應用產品里,它如果能夠加上人機互動的界面,包括3D的一些更好視覺的角色,其實它的潛力是比較大的。
在現在的市場上,比較不容易看到整個市場的需求。我們要看整個微投的市場,看一下目前的狀況。去年預估在2012年到底有沒有可能是蘋果把光機放進去,看起來是沒有。今年可能是索尼的DV,我剛才提到了STORY BEAM和三星的投影手機,這些應用很有機會可以和調研公司所做出來的。這個目標在700萬,這個是在1500萬,這兩個數字是非常有機會可以做得到的。
至于在3D的投影部分,我只是嘗試著給大家一個概念,如果這個市場起來的話,大家到底會覺得這個市場有多大?現在家里用的電視越來越多會變成3D的,它加3D的成本并不高,在越來越多的內容可以提供的情況下,這個部分會拉動整個市場。在這個市場里,如果有一個好的3D的便攜投影機,它其實很有機會可以占取其中一部分的市場。這個產品的定位在哪里呢?這是我們的一個大概想法,目前3D的顯示屏都還是比較貴的,如果有一個產品是可以賣在499美金以下,又能夠有比較大尺寸的投影,而且有機會可以替代像家里的第二個電視,或者是跟機頂盒結合在一起,利用云端的服務可以取代一些新型的應用。
這是3D整個系統的架構,我具體不多介紹了。我們其實有一個展示在展會里,大家有興趣可以到我們的展位看一下。這是我們所用的LCOS的方法所做出來的投影機,尺寸很小,本身的光學系統效率很高,它就有機會可以取代一些比較大的投影機。這是我們大概的想法,我們的投影機也在香港4月份的創新科技大獎拿到了生活時尚金獎,在概念上是利用三維顯示加上人機互動的操作界面,包括無線傳輸和云端服務,就可以構建一個OINONE的東西。
剛才介紹的是3D部分,在互動部分的想法是這樣的,這是前期的互動投影,大家可以看到它主要是以打出鍵盤,這樣的應用已經出現很久了,但它不是很成功的。這是大家對未來的互動投影的構想,在想法上還是很簡單,它就希望能夠取代以前傳統的界面,把鼠標、鍵盤等以前的東西拿掉,直接是有一個很便攜的東西,你張開之后往前、往后有一個主屏,有一個小屏,這是大家的構想。這是目前的情況,這是一家公司做的,但是這家公司目前遇到一些狀況,會不會繼續做下去就不是很確定。這是臺灣另外一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產品概念,相對比較容易進入,對人機互動的要求不是很高的一些應用上可以先行導入。我后面介紹一下為什么在技術方面的要求不高,主要是在于做人機互動的檢測,不單是利用手勢識別,是要對觸控的部分需要有一個比較精準的檢測,這樣才可以做到這樣。如果只是靠手勢的部分,其實是沒有辦法做到很準,而且出現誤判的機會是很高的。利用手勢識別,做在這類的玩具上也比較適合。
如果要實現在Ipad上非常流利的書寫,可以多一點觸控,單靠手勢識別是不夠的。我們需要一個比較新型的光學架構,不只是利用算法來實現,它需要一個光學架構在做。目前我沒有辦法透露太多,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會后再討論?;旧衔覀兊牡谝粋€原型機快的話會在今年10月份,在日本就會做一個發布。
講完互動的部分,接下來講HMD的部分,這是大概給大家一個概念。目前在市面上已經有生產的一些產品,參與的公司也不少,一共有44家,我相信應該遠遠不止這個數字,因為自從Google的Gabor概念出來之后,有很多公司都想進來做這個東西。到底什么樣的HMD可以達到用戶很好的體驗,能夠讓他們有一種可以感動的感覺?我們實際上是有一些想法,首先我們覺得要做這樣的東西,比較不傾向于像索尼的像素很好,但開始非常重,大概只可以在特殊場合用。我們覺得如果一個能夠被廣泛消費者接受的應該是比較輕便的,是穿透式的。大家可以看到,目前穿透式的HMD有幾家做得比較好,這些公司里所謂的穿透式也不是真的每一個都可以看到,像你可以看到實物的,可以分兩種。這種是叫Video,把你需要的東西拍出來,顯示在Display,沒有跟現實的環境疊加在一起。
剛才有一個重點,也就是Virtual reality,我們覺得做到這部分還沒有那么快,還有一個實景擴張的部分,你把你看到的一些虛擬圖像和實際的圖像結合在一起。比如導航,當你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你可以通過微型顯示指引一條路出來,就像你在GPS里看到的,但是路的路標會跟那條路疊加在一起,這就叫做實景擴張。它可能是真正的一個虛的,可以跟實的結合在一起。目前距離我們想要的東西還有一定距離。現在Google所發布的Gabor,大家都留意的話會發現,某個程度上你需要眼睛看到那個虛像的時候,你需要往上看。也就是它不是同軸,它跟你真實所看到的畫面是沒有辦法很好的疊加在一起。從我們研究院的角度來看,我們覺得這個問題是有機會可以從光學上徹底解決。可是我們希望能夠看到外面的實景,它跟你虛擬的圖像是完全重疊在一起的,目前我們正在開發這樣的光學架構。
這是目前剛才提到的幾家主要大的公司,他們不是單單一家公司可以做,是要完整的產業鏈,尤其是實景擴張的軟件是起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可以看到有一家中國的公司,是云南的(奧維德),他們有了自己AMOLED的產品。
不論在人機互動投影,還是在HMD的部分,它很需要的是比較獨特全新的架構,在這個架構里需要光學的部分是一定有一個比較新的突破。我這里大概舉了幾個,在HMD里會用得到的一個光學架構。最難做的是要做虛數,如果你要做的夠寬的話,那么一般都需要比較大的尺寸,會比較重,因此會有很多延伸的問題。如果大家也要進來做的話,尤其是做穿透式可能需要注意這個地方。
另外,剛才提到它是需要一個人機互動,尤其是在HMD的部分更加需要,這個互動的部分最直接的是可以用聲音,或者是用手勢,也有人想用檢測眼睛、眼球的運動來做。
最后總結一下,在HMD里,假如這個市場真的起來,它的應用上可以做什么?剛才講到做導航,它可以實時的幫你做翻譯,當你有不懂的東西,它可以在你所佩戴的顯示上直接幫你顯示出來,就可以知道對方在講什么。另外是起到輔助的作用,當你有些東西不知道的時候,它可以提供一個實時的顧問貼身的助理角色,然后也包括做一些篩選,購物的時候也會給你一些類似的角色。HMD在第一步像是用一個配件的形式,因為大部分所需要的實景擴張的部分和需要處理的,在smart phone上有很多,其實都可以直接接到上面。當越來越完善的時候,我們相信最終會有機會替代一部分的Smart phone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