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程操控的機器人正同紐約的同事進行交流
在一個星期三的下午,我本來準備參加一次會議,但突然我昏倒了,此次會議也中止了。當時情況是這樣的:我準備向一個同事打招呼,未成想他的碰碰球(Nerf ball)正好擊中了我的頭部。更倒霉的是,后來一個編輯在經過我時,心不在焉的拍了一下我的頭,我瞬間就倒在了地板上。從此,我只好在家中進行遠程辦公。
你從圖片中看到的是走進我生活的伙伴,一個裝有輪子、“瘦瘦的”機器人QB-82,它有六英尺高。從這個機器人3.5英寸的電視屏幕中,你可以看到我的臉,并聽到我的聲音。通過使用我筆記本電腦上的方向鍵,我可以在華爾街日報的總部里操作這個機器人。它的外型跟一根桿子差不多,不過它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健談、走起路來呼呼作響的“同事”了。
它的制造商Anybots公司表示,雖然這種遠程呈現機器人可以讓遠程辦公的員工與辦公室里的同事進行協作,并且可以清晰的看到彼此的面龐,但最新的研究發現這一技術離真正的普及還需要很久。
作為一個在德州奧斯汀工作多年的遠程工作者,這種可以將兩地聯系在一起的想法聽起來十分誘人。我一般是通過電子郵件、電話、偶爾Skype聊天來同紐約的編輯進行交流,但是通過這種“機器人替身”的方式可能會更好。

瑞秋-西爾弗曼正在操作QB機器人
今年夏天,我已經有好幾周通過QB機器人同華爾街日報的編輯們進行聯系了,每天可能會花幾個小時在上面。
QB機器人配備了像賽格威電動代步機一樣的輪子、一個電視屏幕和一個內置的攝像頭。當我的臉出現在屏幕上時,機器人的頭部就好像是我的頭一樣,我可以看見同事并聽到他們在說什么,他們也可以通過屏幕看到我在干什么,還能看見我的小孩玩的玩具,有時還能聽見我的狗在叫。
這個機器人讓我感覺我同遠方同事的距離更近了。但是,這會是未來的工作形式么?
目前,員工正變得越來越移動化,分散在各個地方,但是我們的工作比以往更需要合作。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nfonetics Research的統計數據,在2011年,思科、寶利通、羅技的遠程呈現和視頻會議系統的銷售額在全球范圍內增長了30億美元,比前一年的22億美元增長了34%。
一些公司正在采購增強版的視頻會議系統,可以允許遠程工作的員工加入到會議中來,分享相關的信息、數據和感想,仿佛跟好萊塢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一樣。
其他公司安裝的是名叫“蟲洞”或虛擬窗口的電視屏幕,可以使得遠程工作的團隊就像是在身邊工作一樣。有些公司還在會議區域安裝了一種U字型沙發,這樣參加視頻會議的員工就好像親臨現場一樣。
思科甚至還在實驗全息視頻,該技術可以呈現出與會者的3D形態,但是思科表示這一技術現在還太過昂貴,想要普及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有很少一部分采用了機器人的公司表示,他們這樣做可以同遠程工作的員工建立起更緊密的個人關系。Evernote公司的CEO菲爾-利賓(Phil Libin)就使用了一個QB機器人,他在出差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加州雷德伍德市辦公室里的機器人同員工進行交流。
在我使用機器人的日子里,我與素未謀面的同事們進行了互動,我還與多年沒說過話的同事進行了交流。當我的機器人出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只能停下手頭的工作與我進行溝通。我還在辦公室的咖啡廳里同他們進行過閑聊,而在視頻的另一頭我也自己泡了一杯咖啡,以往那種孤獨的感覺瞬間消失了。
但是,我在操作機器人的時候,有時也會碰到墻壁、被卡在電梯,在開新聞編輯會議時也常常聽不清人們在說什么,導致我在另一頭無法進行筆錄等等狀況。
技術上的小毛病往往會耽誤我們工作的正常開展。為了保證交流質量,通常需要調試兩到三個機器人,得耗費公司內技術人員好幾個小時的時間。Anybots公司的市場拓展主管比爾-莫維西爾(Bill Murvihill)表示,用戶可以將出現故障的機器人送回檢修,但是因為我們記者這一行在時間上是非常敏感的,所以該公司專門給我們指派了一名技術人員。
不管機器人去哪里,我都需要外人進行幫忙,而時好時壞的Wi-Fi信號往往讓我寸步難行。如果紐約那個機器人不工作了,那么我在德州的筆記本電腦視頻監控也會卡住。
當一名同事試圖將機器人推到一個信號更好的區域時,機器人會出現短暫失控的情況,發出警報,其噪音的強度會讓周圍所有人都被嚇一跳。
由于技術局限和費用高昂的緣故,在辦公室里要像使用Skype那樣使用機器人可能還需要很長的時間。Anybots公司目前只生產了130個“QB”機器人,該系列產品于2010年首次對外發布,到現在已售出接近50個機器人,目前的售價為9700美元。其他一些也生產遠程呈現機器人的公司還有:VGo通信公司、Xaxxon科技公司、iRobot 公司和Suitable科技公司。
莫維西爾表示,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Anybots公司“非常清楚這里面的技術難題”,并計劃于今年年底前推出一種更可靠的機器人。他還補充到,Anybots公司無法處理用戶的Wi-Fi信號問題,該機器人當初在設計時也沒有考慮過在電梯中的使用場景。
QB機器人已然成為了辦公室里的明星。人們紛紛同QB機器人進行交流,他們友好的態度讓我無法拒絕。QB機器人走到哪里,好奇的同事們就會跟到哪里,就像家里面來了一個修水管的工人一樣。我甚至還在每日早間新聞會議上同報社的頂級編輯進行過談話,這在過去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一直以來,思科都在進行室內遠程呈現機器人的實驗。該公司的一項調查發現,在同機器人溝通時員工們往往比跟真人溝通時更坦率,這一點非常奇怪。思科負責視頻與新興業務的市場副總裁大衛-謝(David Hsieh)表示,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現在還不得而知。
由于這是一件新鮮事物,人們在情感上對機器人的投入或許會更多一些。謝表示,“因為機器人無法展現肢體語言,所以在交流的時候需要更坦誠一些。”
Elance是一家位于加州山景城的工作中介機構,該公司的接待員費斯-布雷迪(Faith Brady)就經常在工作時碰到這種情況。她是在伊利諾伊州的家中控制QB機器人的,負責接待硅谷的客人,并給他們提供飲料。因為這種機器人沒有手臂,她只好通過Skype讓同事去送水。
她說,“有一次當客人發現我是在芝加哥北部的家中控制機器人時,他們都震驚了。”
盡管如此,當我的編輯和我討論是把錢花在機器人上、還是花在往返于紐約的機票上時,我們選擇了后者。
我可能并不如QB機器人那么可愛,在國內飛來飛去也很麻煩。但是,至少對我而言,人和機器人的溝通目前還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