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9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道,最近任務管理員開始對“好奇”號的相機系統進行檢查,8日這輛火星車傳回火星地面的第一張3D圖片。其中一個主相機上的塵埃覆蓋物被成功清除掉后,該車還傳回第一批“清晰”照片,它們展示了該火星車在蓋爾隕石坑里的新家。美國宇航局也在同一天公布了火星地表新圖片,從圖上可以看到成功登陸的“好奇”號、被丟棄的著陸罩和降落傘。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拍攝的第一張3D圖片已經傳回地球,它展現了該登陸器的輪子和它在火星表面投下的陰影。該圖是由位于火星車前面的一對立體避險相機捕捉到的
“高清晰度科學實驗成像”相機拍攝的這張令人驚嘆的圖片,顯示的是成功降落到火星表面的“好奇”號,以及它的著陸系統的組成部分
隨著美國宇航局開始對這個汽車大小的火星車將要用來尋找生命成分的一系列機載科研儀器進行檢查,這是未來幾天將要公布的許多圖片中的第一張。除此以外,美國宇航局還公布了由該局火星勘測軌道器的機載“高清晰度科學實驗成像” (HIRISE)相機拍攝的最新圖片,它拍攝到“好奇”號,以及用來幫助它在從天而降、成功降落在火星蓋爾隕石坑里的當前位置的7分鐘嚴酷考驗中幸存下來的設備。帕薩迪納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火星科學實驗室的任務經理邁克-沃特金斯說:“這張最新圖片是火星勘測軌道器科研組和它的姊妹科研組在我們研究這顆紅色行星的早期階段,通過‘火星奧德賽’軌道器為‘好奇’號提供的巨大幫助的另一個證明。該圖不僅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而且提供了有關這些重要成分在進入、下降和登陸期間,以及準確定位蓋爾隕石坑里的著陸點時是如何產生作用的重要信息。”
這個火星登陸器還傳回地球它的第一張彩色圖片。這里是與火星地表模擬圖重疊的畫面
圖片顯示,“好奇”號火星車位于圖片的中心位置。圖的右側,即距離“好奇”號大約4900英尺(1500米)的地方,散落著隔熱板,它是用來確保該車在下降過程中不被3800華氏度(大約2100攝氏度)的高溫破壞掉的。圖片的左下角,即距離這個火星車大約2020 英尺(615米)處,散落的是降落傘和登陸罩底殼。降落傘的結構直徑是71英尺(近21.5米),膨脹后的直徑是51英尺(近16米)。底殼殘余物通過80根165英尺(50米)長的懸浮繩與降落傘連接在一起。圖的左上方,即距離火星車大約2100英尺(650米)的地方,是火星地表的一個變色點,這與由火箭推動的“天空起重機”(Sky Crane)撞上這顆行星應該產生的斑點相符。
噴氣推進實驗室“高清晰度科學實驗成像”研究學家莎拉-米科維奇說:“這是我設想的‘高清晰度科學實驗成像’相機將在火星表面拍攝到的眾多‘好奇’號圖片中的第一張。該圖是6日下午大約10時30分時拍到的,當時火星偵察軌道器大約位于186英里(300公里)高空,我們獲得的辨析率小到每像素1.3英尺(39厘米)。”由于“好奇”號上將有越來越多的儀器開始運行,因此會有更多“第一張圖片”被該火星車的17部相機傳輸回來。即將傳回的最新圖片可能會出自機械臂末端透鏡成像儀。這個變焦彩色相機位于“好奇”號機械臂末端承載工具的轉塔上。研究人員將會用它放大物體,近距離觀察巖石、土樣,以及更大的地面景觀、地形,甚至是火星車本身。
把防塵罩上的塵埃清理干凈前、后,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上的避險相機捕捉到的畫面。兩張圖片均由位于這輛火星車前面的一部相機拍攝
圣地亞哥瑪琳空間科學系統負責機械臂末端透鏡成像儀的首席研究員肯-埃德基特說:“能夠獲得第一張機械臂末端透鏡成像儀拍到的圖片,真是了不起。我們檢查聚焦機制和成像儀,希望所有系統一切正常。我們期待與火星近距離接觸,親自登上火星。”“好奇”號的火星之旅歷時8個月,行程長達3.52億英里(5.66億公里)。5日夜間,這輛火星車執行未經試驗的登陸程序,緩緩降落在這顆紅色行星上。小型汽車大小的“好奇”號由于太重,很難借助安全氣囊著陸。因此它借助隔熱板、降落傘、火箭和纜繩讓自己慢慢降落到地面上。這輛由核能提供動力的6輪火星車將在未來2年里不斷挖鑿蓋爾隕石坑的巖石、鏟起泥土,確定那里的環境是否曾適合微生物生命生存。
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的降落傘和底殼散落在火星表面
“好奇”號將把一部分時間花在前往夏普山上,從太空拍攝的圖片顯示,在該山的側面較下方有過去存在水的跡象。然而,該火星車需要再過幾周時間才會開始第一次旅行,彎曲它的機械臂。自它成功著陸以來,工程師一直忙著檢查它的系統和機載儀器的健康狀況。未來幾天“好奇”號將會不斷傳回有關周圍環境的最新照片,其中包括全景圖。任務經理邁克爾-沃特金斯說,這輛火星車“目前狀態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