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連”官兵模擬實施精確打擊。劉尊栓攝
第二炮兵某訓練基地戰術對抗營偵察連,號稱“老虎連”。記者到這個連蹲點采訪,恰巧碰上一場紅藍對抗。
“老虎連”是藍方部隊的主力,自然處處當先鋒、打頭陣。這不,仗剛開打,連長李慕華就率隊出擊了。
他們的對手,是前來駐訓的第二炮兵某導彈旅。3年前,這兩支部隊曾進行過多輪較量,也出現過“拉鋸戰”的態勢,可謂知己知彼。再次交鋒,該旅指揮員袁孔斌向記者表達了必勝的信心:“‘老虎連’那三招,我們早有應對之策。”
“老虎連”有哪三招?面對記者提問,李慕華語氣中透露出“好漢不提當年勇”的意味。他介紹說,老虎有三招:一撲、二掀、三剪。偵察連如法炮制也有三招御敵之術:特戰抵近偵察、毀壞道路橋梁、割斷通信線路。剛開始時,他們讓紅方部隊吃了不少苦頭,但時間一長,對手摸清了他們的路數,也就應對自如了。
然而,通過這幾天在偵察連蹲點觀察,記者不禁為紅方部隊的輕敵捏了一把汗——如今的“老虎連”可比當年兇猛多了。
果不其然。剛一交手,紅方梯隊長趙中亮指揮官兵剛把裝備從軍列上卸載下來,就遭遇“老虎連”猛攻:無人機臨空偵察、導彈武器精確打擊、復雜電磁通信干擾……幾個回合下來,紅方部隊事先精心準備的反制方案基本派不上用場,趙中亮連呼:“沒想到!沒想到!”
跟隨“老虎連”得勝回營,記者向官兵們講述了剛才看到的一幕,四級軍士長李先奎美滋滋地說:“他們沒想到的事還多著呢。”
近年來,連隊陸續列裝了無人機、戰術偵察雷達、紅外熱成像儀、戰場監控車等一批信息化裝備,高空偵察、遠程監控、全息透視等全新偵察手段也應運而生,如今“老虎連”官兵不出營門,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看得更遠、更廣、更清晰,再也不需要大費周折抵近偵察、就地潛伏了。
李先奎提到的新裝備,記者在該營庫房里見過,個個是近年來新鮮出爐的“軍字頭”科研成果。而與之一墻相隔的廢舊器材室內,裝滿望遠鏡、指南針、單兵電臺等偵察兵“傳統三大件”的木箱子,已封存多年。
裝備“鳥槍換炮”,官兵的素質同步躍升。中士田源介紹說,以前進行戰場偵察,主要靠吃苦耐勞?,F在不同了,偵察兵手中的每一件武器都有數控界面,大家腦子里不植入信息化“芯片”根本無法操作使用。營教導員楊波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在近年來開展的“學信息化、鉆信息化、干信息化”熱潮中,偵察連四分之三的官兵完成了學歷升級,兩名干部被評為“全軍優秀指揮軍官”,4名戰士榮獲“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
更大的變化,是偵察兵職能的拓展。官兵們說,雖然名稱上還叫偵察連,但擔負的任務不再僅僅與偵察有關——他們依托訓練基地指揮控制平臺,搭建起戰場偵察監視、環境模擬、火力打擊等三大信息系統,能夠等效模擬實施遠程攻擊、特戰襲擾等,隨時能夠對一個整旅規模的紅方部隊給予致命一擊。
有一個成語叫“如虎添翼”,插上信息化翅膀的“老虎連”威風重振,嘯撼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