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菲律賓新聞網報道,近日,有科學家用3D打印機為一個患有先天性多關節攣縮癥的小女孩制造出了塑料機械手臂,從而使這個只有2歲的小姑娘享受到了正常人的生活。
2歲的美國小女孩艾瑪患先天性多關節攣縮癥,四肢不能伸直,肌肉僵硬。她從生下來就不能自如活動身體關節,而且由于年齡太小,無法佩戴市面上生產的金屬機械臂。為此,兩名美國科學家通過3D打印機,用塑料給小艾瑪制造出一副機械手臂。他們將成人使用的機械臂按比例縮小,并將打印命令輸入3D打印機,就可以直接制作出成型的機械臂??茖W家介紹,艾瑪使用的只是第一代產品,而他們正在加緊研制第二代機械手臂,以便對它的性能進行改善。
包括艾瑪在內,美國目前已有15名患先天性多關節攣縮癥的兒童戴上了這種機械臂。由于塑料的重量比金屬輕,所以他們可以在戴上這種機械臂后自由活動雙手。
此外,由于可以用3D打印機對機械臂的零件進行定制化生產,所以即便這種機械臂出現故障,也能很快進行修復。而且隨著孩子們的成長,這種塑料機械臂也可以不斷變換尺寸。
3D技術變印刷為神奇
還記得第一次在北京印刷學院的實驗室中,當參觀者見到采用3D打印技術制作出的動漫模型時,都表現出了極大地驚嘆——“這難道還是印刷嗎?”當然是,因為印刷的本質就是復制,通過計算機的設計,用3D打印的方式復制出想要數量的立體物品,這同樣實現了復制的目的,就是印刷。
是的,一直以來印刷都是一個傳統的加工行業,追隨在出版社、產品制造商的后面,創造力低下,而今天不論是業內人還是圈外人,都不得不承認印刷技術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快得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其中,3D打印技術一定是今年最為耀眼的“明星”。
3D打印出的成品不僅可以是上文中提到的機械假肢等人體器官,還可以是玩具、模型、各種生產需要的零部件等。以人體器官為例,據了解,過去的方式是手術現場從患者身上取出病灶器官,然后再拿去制造假的器官,患者需要等待很長時間,再做手術進行替代。而現在通過3D技術可以實現手術時同步現場打印,何等便捷。這不禁讓人聯想,如果只需要在計算機中輸入想要打印的任何物品的參數,未來是否一切都可以通過3D打印出來?
至少目前來看,這個夢想還不能完全實現。雖然3D打印技術呈現出的結果是豐富多彩的,但是現在原材料價格高昂,并沒有實現量產,這令發燒友們非常遺憾。未來這一瓶頸突破后印刷將會帶給整個社會一場顛覆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