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一家影院里,觀眾正在觀看3D版《泰坦尼克》。該片是今年中國票房收入最高以及史上票房收入第三的電影。
北京——來自江西農村的鄭歡(音譯)和唐曉梅(音譯)不是??措娪暗娜耍瑑扇松现軄肀本r,第一次看了3D電影。
他們看的不是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泰坦尼克》(Titanic)3D版(這部電影的票房收入達1.53億美元,創造了中國今年票房的最高記錄,在歷史票房記錄上排名第三),而是讓人目眩的武俠奇幻影片《畫皮2》。看完之后,鄭歡覺得眼睛很疼,但唐曉梅說影片引人入勝。
卡梅隆之前的一部3D大片《阿凡達》(Avatar)在中國創造了2.08億美元的票房收入,是至今最賣座的電影。這部電影的主要觀眾年齡在18到34歲之間,鄭歡和唐曉梅的年齡略微高于這一年齡段。好萊塢正在竭力討好這一年齡段的觀眾,因為中國在票房收入上已成為了美國大片的首要出口市場。
上周三,卡梅隆的3D科技公司卡梅隆-佩斯集團(Cameron Pace Group)宣布,將在港口城市天津設立總部,開展一項政府支持的合資項目。去年春季,Imax公司表示,會在全中國范圍內安裝229個巨幕系統。
這些舉措都表明,強調觀眾體驗的美國娛樂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在中國市場爭取到了立腳點。3D電影的票價可達120元人民幣,Imax影片則高達180元。這些美國電影技術迎合了這樣的中國消費者:他們越來越注重真實和高質量,且不能靠盜版獲得的觀影感受。
目前,中國的1.1萬張電影銀幕中有7000張可以放映3D影片。位于比弗利山莊的3D科技公司RealD稱,中國將近750張3D銀幕是它生產的,并計劃在未來幾年安裝1250張銀幕。
2008年,僅有兩部3D影片在中國上映,而到2012年末,將會有大約30部3D影片在中國上映。據上海的影院事務咨詢公司亞提森格維(Artisan Gateway)提供的數據顯示,從今年1月到6月,總共有159部影片上映,其中有21部是3D影片,占上映總數的13%,而票房收入卻占同期總票房的46% 。
“好就好在,中國農村的一些電影院可能是當地的第一家電影院,而這個電影院是數字3D的,”卡梅隆在上周接受采訪時說。“他們躍過了20世紀直接進入了21世紀。對他們來說,戴上眼鏡看電影并不奇怪,因為對他們來說,電影就是這樣看的。對于城市市場的觀眾來說,他們會認為戴眼鏡看電影屬于頂級的觀影體驗。”
他把中國電影向3D的過渡比作西方從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的過渡。無聲電影在20世紀20年代末很快發展為有聲電影,但從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的發展卻經歷了大約25年。卡梅隆表示,自己希望中國會更快速地過渡到3D電影時代,或許只需要10年的時間。
他把賭注押在中國對新事物和高端科技的關注上,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北美的電影觀眾對3D電影欲迎還拒。2011年北美的3D電影票房收入和2010年相比下降了18%,當然,2010年發行的影片包括《阿凡達》,這是首部在全球創收10億美元3D電影。
中國政府鼓勵建設越來越多的高消費娛樂項目,因為中國致力于把經濟重點從制造轉向消費。2月,中國進一步向海外電影敞開市場大門,規定每年可增加引進14部大片(總量達到34部),但前提是這些電影是3D影片,或是Imax這樣的大規模作品。
3D電影的一大難題是無處不在的字幕。中國有幾百種方言,有了字幕,電影才能為任何一種方言的觀眾所欣賞。
“我覺得有點累,因為眼睛不是很舒服,”鄭歡在上周四觀看了午場電影后說道。“但取下眼鏡之后我就看不清字幕了。”
因為前景上有字幕,讓觀眾的眼睛越過字幕,看到三維的縱深而又不感到頭疼,就成了一個難題。 一個解決辦法是,調高昂貴的投影機燈泡的亮度,幫助眼睛適應。然而,這樣的燈泡一般壽命為兩周,每個成本約為5000元人民幣,所以影院老板通常都希望延長燈泡的壽命。 還有一個辦法是,制作實拍3D影片,同時用兩臺攝像機拍攝,而不依賴于后期轉換。所謂轉換,就是影片先以常規格式進行拍攝,然后再在后期制作過程中轉成3D格式。觀眾觀看實拍3D影片時眼睛會舒服一些。
“我們當然在嘗試制作實拍3D電影,但就目前而言,最好的辦法是將兩者結合起來,既有直接拍攝的3D影片,也有轉換的影片,” 北京 Soul Power 3-D公司首席運營官沈鴻翔(音譯)說道。這家公司將《畫皮2》從2D格式轉成了3D格式。“這樣做成本低一些,但還是能夠保證高質量的3D效果。” 截止8月5日,《畫皮2》的票房收入超過1.14億美元,是有史以來票房收入最高的中文電影。
Soul Power 3-D公司成立已有五年,有170名年輕的中國軟件工程師,分布在北京和無錫兩地。該公司的業務包括將好萊塢影片轉換成3D格式,經手的影片包括溫斯坦公司(Weinstein Company)的《食人魚3D》。
“在與好萊塢公司的合作過程中,我們發現,我們和他們的需求不一樣,”沈鴻翔說。“好萊塢公司希望讓觀眾看到他們的眼睛看到的效果,而中國觀眾卻仍然希望看到影像能飛出來。中國導演必須研究2D和3D之間的差異,學習使用這種語言。”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電影制作專業教授、實拍搖滾音樂會電影《U2 3D》的聯合制片人邁克爾·佩澤(Michael Peyser)表示,3D電影將在中國繁榮發展?!禪2 3D》被認為是實拍3D電影的最佳典范之一。“中國有數以萬計的數字藝術家正要學習3D技術,其中不僅有編劇,還有視覺藝術家,他們第一次接觸3D技術,并準備要利用這種新技術,”他說。
他表示,有多年從業經驗的香港導演徐克是中國電影制作人在實拍3D電影方面的先驅。中國的電影制作人也正在探索3D在商業及娛樂方面的潛力。
徐克的“《龍門飛甲》里有各種各樣的高速動作,看起來簡直有點自己拿自己開玩笑了,”佩澤帶著敬意地說,“電影制作人必須學著了解觀眾的眼睛能接受什么,不會抗拒什么。最終的目標應該是,讓觀眾能坐著最神奇的魔毯飛行,同時又不會掉下去。
《龍門飛甲》的3D制作費用為3000萬美元,它在去年的票房收入約為9400萬美元。
卡梅隆-佩斯集團稱,中國的電影業只是其在天津新成立的合資企業的開端。卡梅隆和他的合作伙伴文森特·佩斯(Vincent Pace)的目光還盯上了中國的5億臺電視機上。有預計稱,截止2012年年底,中國有3D功能的電視機銷量將達到2000萬臺。卡梅隆-佩斯集團已經協助娛樂體育節目電視網ESPN播放3D格式的大學體育賽事。目前,該集團正在同中央電視臺和其他國有電視臺進行洽談,商討幫助它們開展3D電視業務。
“我們關注的不是單一的事件,也不是單一的影片,”佩斯說,“而是電影市場的轉變,這個轉變的方向是盈利能力越來越強的產品。我們的哲學是,只要3D做得好,任何東西的價值都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