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由大到強"平板顯示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2012-08-18 轉載于網絡佚名3540
導讀

解決主要矛盾推動產業由大到強林元芳:目前我國平板顯示產業處于發展的十字路口,面臨著以下五大突出問題:第一,市場供需矛盾由

解決主要矛盾推動產業"由大到強"

    林元芳:目前我國平板顯示產業處于發展的十字路口,面臨著以下五大突出問題:

    第一,市場供需矛盾由產能需求的矛盾變為產品結構的矛盾。由于終端顯示產品變化太快,如果面板的生產跟不上產品的變化,將會出現較大問題。

    第二,投入產出比偏低帶來投資風險。IT產品降價已是趨勢,平板顯示產業風險太高,投資者信心不足,但不投資又不行。

    第三,終端技術快速變化對面板供應商提出更高要求。

    第四,產業轉移與全球資源配置不相匹配,產業鏈受控于人。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是產業鏈還不完善,相當一部分設備和材料有依賴于進口,成本降不下來。

    第五,投資主體多元造成技術分散、品種單一、規模偏小,從而影響了效益。

    張兵:中國以TFT-LCD為代表的平板顯示產業由小變大是必然趨勢,但主要的產品還是基于主流的技術和主流的應用,未來幾年,平板顯示產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從大變強,并為下一步產業升級和轉型奠定基礎。

    中國平面顯示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產業規模不大,投資主體過多、過于分散;產業鏈布局不完整,關鍵的零組件和絕大部分設備,技術和人才在初期仍需要引進;產業投資額較大,主要的投資主體自身持續成長能力較弱;國際巨頭在市場、價格和專利等諸多方面制約本土廠商的成長;本土廠商,尤其是下游品牌廠商對于本土市場過分依賴,缺乏國際化市場開拓能力,制約了本土平板顯示產業的進一步擴大。

    歐陽鐘燦:發展平板顯示產業要注重政、產、學、研、用的結合。平板顯示被列入我國兩個五年計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現了政府的重視。京東方、華星光電等龍頭企業出現,并初步建立了上下游產業鏈。我國還存在巨大的應"用"市場,但是"產"和"研"的結合遜色很多。目前我國平板顯示領域缺乏研究力量,學術和研究能力相比企業落后很多。研發投入和人才數量遠落后于產業發展速度已是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現在全球產業界都在部署金屬氧化物技術,該技術主要掌握在東京工大教授細野秀雄一人手中,但其中還有很多空白值得我們研究和占領。另外,目前全世界的企業遲遲做不出理想的3D產品,就是因為在全息顯示光學方面欠缺研發能力,而這一相關技術只被英國藍光和德州儀器兩家公司掌握。我國企業必須依靠人才開拓未來,而不是靠低廉的土地和用電價格,以及密集的勞動力。因此,我們要繼續加強"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基礎研究:"政"指政府負責計劃部署、資金支持,"產"是以企業為主體,"學"是培養對路的人才,"研"是建立國家工程實驗室、在高校及科研機構部署研究,"用"指市場需求。

    陳炎順:我國平板顯示產業競爭不斷升級。全球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正處于"青黃不接"的時期:一方面,顯示面板產業經過筆記本電腦、顯示器和電視的3次市場應用浪潮,已跨過快速成長期,進入成熟期;另一方面,新的市場需求不及預期,全球顯示面板產品的價格仍在不斷下降。這將給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帶來極大挑戰,尤其是隨著中國大陸多條高世代面板生產線先后投產和量產,中國市場的產業競爭也將更加激烈。當前,平板顯示產業的競爭已呈現出新的態勢,從過去企業間的規模競賽升級到國家間的產業鏈整合競賽,從過去的"價格戰"升級到"專利戰",將來還有可能升級到"綠色戰"和"標準戰"。
關注重點應從建線轉到發揮現有投資效益

    歐陽鐘燦:盡管中國大陸晚于韓、日等國發展液晶顯示產業,但還是抓住了機遇,目前液晶產業已經超過了日本,將來有望超過中國臺灣和韓國,成為全球第一。整個信息社會不斷發展,給產業提供了新的機會。雖然電視市場可能已趨飽和,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市場漸起,這也是平板顯示產業的機會。中國有平板顯示屏巨大的應用市場,這也是政府近年來持續關注液晶產業的原因。中國液晶市場很大,企業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掌握話語權。

    張百哲: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國平板顯示產業應從建線的熱潮過渡到發揮現有投資產生效益、注重整個行業垂直和水平整合的階段。到2015年,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將形成5600多萬平方米的規模,下一步應重點考慮如何發揮效益,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產品,這一點企業要像蘋果學習,勇于創造。

    目前,我國企業雖然已經掌握了建立生產線的技術,但缺少技術領軍人。技術領軍人決定著技術發展方向和產品趨勢,我國平板顯示行業未來將在這方面取得突破。目前我國已經具備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應該給于AMOLED足夠的重視。AMOLED的發展應吸取液晶的經驗教訓,要有所規劃,中國應該走自己的路,不應盲目跟隨。
林元芳:經過精確計算,我國面板產能并不過剩,全球產能基本平衡,到2018年才會出現面板產能過剩的問題。

    建設本土高世代面板線已成為行業共識。僅僅有高世代面板線的建設還遠遠不夠,平板顯示產業還要解決三大問題:第一,政府帶動民間經濟投入,建立大的產業投資基金,擁有足夠大的資金吞吐量,形成少數幾個具有技術和規模競爭力的經營主體,不適宜遍地開花;第二,建立產業投資基金后,打破限制,建立快速的市場投資渠道,在市場主體沒有形成規模、虧損的時候,給予及時而充足的資金;第三,盡早著手布局下一代顯示技術,以企業研究為主體,加大投入力度。

    理性投資跟蹤AMOLED但不盲目

    張百哲:AMOLED綜合性能良好,是今后的發展重點。在三星的帶動下,AMOLED已經到了產業化的起步階段。但是,AMOLED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大尺寸、高分辨面板的大規模生產工藝技術路線不確定,這將導致材料和設備不確定。三星和LG的技術路線不同,三星以LTPS為有源層,采用RGB發光模式,這種技術在大尺寸研發上有很大難度,而且投資金額大、良品率較低;LG采用白光技術,白光技術分為混合白光、多層白光等,白光+CF的方式會使產品發光效率變低,因此LG采用配合氧化物半導體技術發展AMOLED,但LG目前只有一個8代OLED引導線。不難看出,目前AMOLED工藝在技術上還存在不確定性,AMOLED產業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樂觀預計,2017年OLED將達到293億美元的銷售額,這只相當于2002年的液晶銷售額。

    AMOLED要成為主流產品,一方面要解決技術、工藝路線、成本等問題,另一方面還要將該技術應用到電視領域。此外,AMOLED要想超過液晶必須創造出具有優勢的終端產品,還要與現在的主流技術相結合,例如將液晶和半導體技術結合。

    在AMOLED領域,目前三星一家獨大,以前很多研發AMOLED技術的公司都宣告失敗,這表明,只有TFT-LCD技術非常成熟的企業才能發展AMOLED,我國發展AMOLED技術還要靠TFT-LCD大廠。如今,國外面板廠商都將投資轉向OLED,我國平板顯示廠商應該充分利用我國在市場方面的優勢,穩步發展液晶技術,這是中國發展液晶產業的契機,企業應力爭后來居上,同時也要注重AMOLED的發展。
高鴻錦:液晶技術一定會有它的生命周期,或許未來OLED就將替代液晶。但是,目前液晶技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短期內OLED是無法替代液晶的,OLED技術尚不成熟,成品率也比較低。我國企業應在發展液晶技術的同時,重視OLED技術的發展,不能重蹈CRT的覆轍。

    主動發光是OLED技術的優點,但長時間在一個點上點亮容易燒掉,這也是為什么OLED沒有應用到筆記本電腦上的一個原因。在OLED技術不成熟時,絕對不能采取過去粗放式引進技術的方式。

    張兵:OLED技術具有更高的色彩飽和度,省電、透明、超薄、超輕,并可繞曲,這些特點都是現有的TFT-LCD技術所不具備的。因此,OLED未來幾年可能替代TFT-LCD,更有機會創造新的市場和需求,不僅要應用于主流的家庭電視、辦公、個人終端領域,還可能創造出新的應用和產品形態??紤]到OLED可能開拓新的應用領域,本土廠商需要積極準備,快速跟進世界領先的廠商。目前AMOLED背板技術仍然基于TFT-LCD技術,但往往采用更復雜、更難的TFT-LCD技術和制程。因此,發展OLED與發展TFT-LCD并不矛盾,要發展OLED技術,就要先奠定堅實的TFT-LCD的產業基礎,形成充分的技術積累,培養一大批產業技術人才,為日后OLED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到來做好充分準備。

    完善產業鏈配套能力還需加強

    張百哲:在平板顯示產業中,材料約占成本的80%,因此廠商必須重視上游配套產業的發展。例如在顯影液領域,杭州格林達林公司已是世界第二,我國TFT-LCD的顯影液都來自杭州格林達林,材料成本也從每升16.5元降低到6.9元。

    我國是有能力做好配套產業的,企業要堅定信心。材料配套產業化一定要形成規模,只有形成規模才能擁有定價權。目前我國上游材料與國際品牌相比,仍需提升良品率。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投入很大力度支持配套產業發展,若能進一步整合資源,便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AMOLED與TFT的成本構成不同,企業對國外設備的依賴將更大,因此企業應加大設備投入力度,扭轉被動局面。

    高鴻錦:平板顯示產業鏈很長,國內比較有實力的面板企業應該吸引材料龍頭企業共同做大材料產業。總體來看,這些年我國上游材料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進展,地方政府對于產業鏈的發展也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只有做好本土產業鏈配套,產品的成本才能降低。目前,產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企業對國產材料的認可程度不夠高。因此,面板廠商應該對我國自主生產的材料有信心,國家也應當在政策上鼓勵和支持材料國產化。我國平板顯示產業經過多年的資金投入,不能一味擴充外延,而是要不斷提高內涵。國家應該繼續在政策上對上游材料產業的發展給予扶持。

    陳炎順:在產業鏈建設方面,國家應進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平板顯示產業國產化配套。液晶面板行業是一個全球性的行業,競爭非常激烈。發展中國液晶面板產業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作用,抓住面板制造這一關鍵環節,重點支持真正有技術實力和發展前景的企業,進而帶動全產業鏈的建設和完善。我國目前的平板顯示產業鏈還不夠完善,與發展多年的海外產業相比,國產化配套能力尤為不足。在配套環節中,彩色濾光片、玻璃基板等產業還十分薄弱,這使得國內平板顯示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對關鍵設備、關鍵材料國產化給予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3202.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