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打造“思維永生人”可能嗎?(組圖)

   2012-08-18 轉載于網絡佚名4230
導讀

  倘若你的大腦和思維被移植到了機器人身上,記憶、性格等都得以延續,靈魂仍在,但你還是你嗎?張世忠教授俄羅斯2045計劃欲將

  倘若你的大腦和思維被移植到了機器人身上,記憶、性格等都得以延續,“靈魂”仍在,但你還是你嗎?

張世忠教授

“俄羅斯2045計劃”欲將思維移植進機器人體內

  近日,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俄羅斯傳媒業大亨Dmitry Itskov開啟了一項名為“阿凡達”(又名“俄羅斯2045計劃”)的高科技研究項目,旨在把人腦思維移植進機器人體內,從而實現“長生不老”。他斥巨資雇用了至少30名科學家,試圖研究和打造真實版的“永生人”,該計劃已經獲得俄羅斯科學教育部的大力支持。這個計劃的詳細情況是怎樣的?它究竟有沒有實現的可能性?我們特邀專家進行解讀。

  移植思維

  終結死亡

  設想一下,當你離開這個世界之后,你的大腦中的思維卻被移植到機器人身上,從而令你的思想實現“長生不死”,會是怎樣一種情形呢?

  肉體逝去,“靈魂”不死,對大多數人來說想想就算了,Dmitry Itskov卻誓要把它變成現實。

  這個瘋狂的媒體大亨12年前就開始產生打造“永生人”的想法,但他不知道該如何達到這個目標。直到最近,他決定利用自己的能力,把它變成科學家、哲學家、空想家和公眾人物一起參與的社會活動。他聚集了來自各個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啟動了“俄羅斯2045計劃”。雖然他并沒有透露這項研究計劃需要耗費多少資金,但他已同福布斯億萬富豪榜上的成員進行了聯系,希望獲得他們的資助。

  “將不可能變成可能只是時間的問題。”Dmitry Itskov和該計劃的調查人員說,“只要研究獲得成功,到時候就能在人類死后將思想轉移到名為‘阿凡達’的機器人身上,以此創造一個全新的文明。”他們希望創造出機器人身體來代替真人身體,然后用人造大腦來“存放”思想,令死亡得以終結。

  這個計劃將分幾個階段進行。研究組希望能在2020年前后創造出依靠人腦控制的人形機器人,在2025年將會看到人腦被移植到這樣的機器人中。幾十年之后,研究組相信,機器人“阿凡達”可以用人造大腦主宰人的思想和精神。到2045年,人腦將會變成“全息人形阿凡達”的一部分。

  “永生人”計劃面臨四大科學難關

  不少人認為Dmitry Itskov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空想家。然而,至少到目前為止,“俄羅斯2045計劃”并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空想,研究人員已經在為邁出第一步付出努力。俄羅斯科學家們已按照Dmitry Itskov的模樣造出了一個機器人原型,它具有基本的人臉識別功能,會移動手臂,但這個機器人原型的許多擬人功能仍處于初級階段。當然,這只是整個計劃的起步階段,暫且不提計劃最后實施的“全息影像版”虛擬人是否只是一個科學幻想,單留意計劃的第二和第三階段,就足以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珠江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張世忠教授接受了本報專訪,從專業的角度對這個計劃進行解讀。

  難關1:

  為人腦“創造”一個生存環境

  參與計劃的科學家聲稱,這項科學研究的第二個階段就是打造人類的新“軀干”,它并非指血肉之軀,而是用機器代替的“軀體”。這個智能機器人將擁有一個特殊系統,以保證大腦在脫離人體后,仍能保持存活和思考狀態。若要令機器軀干能夠順利聽從人腦的“指揮”,就需要為“活腦”在機器人體內打造一個生存環境。這聽上去有點不可思議,因為人腦是一個精密的組織,既要成功移植而且必須存活,當中涉及很多問題。

  張世忠教授介紹,關于大腦移植,現實遠比想象復雜。“我覺得將活著的人腦放到機器身上可行性不大。最大的一個問題是離開軀干的生物怎么能活下來,這很復雜。一個人去世了,將大腦取出移植到一個新的生存環境,這不僅是機械的問題,還有生物的問題。”他認為,讓一個離開人體的人腦活下來,其中牽扯到的神經很多。“我們隨便一個轉頭的動作,就牽涉到幾十塊肌肉和神經的協調。”他說,“就目前來說,我們對大腦的了解不超過10%,因此很難去界定大腦需要什么樣的環境。比如說,大腦里面一定要恒溫,一定要有保護的腦膜,這些看起來都容易做到,但大腦還有腦脊液的循環,腦脊液每小時分泌20毫升,會帶走腦中一些有害的物質,再通過腰脊到背部再循環回來,最后再到腦子的蛛網膜顆粒被吸收掉。這個循環非常系統和有規律。外界要創造這么微妙的東西是非常難的。”

  難關2:

  將人腦轉移至機器人體內

  將人腦移植到機器人身上,目前看來還是難以想象。盡管人類的醫學水平在不斷提高,皮膚、耳朵、肝臟、腎、心臟等部位的移植都可以做到,但張教授說,上述這些器官都屬于工作器官,比如說腎臟的作用就是過濾,而人工心臟就是一個機械泵,如果要移植人腦,最大的難點在于接口要怎樣進行銜接。大腦是人體的“總指揮部”,身體的每一個器官都在接收由它發出的命令。而由脊髓引導的大腦中樞神經一旦被破壞了,或者無法保證順利接合并連通,那么即使大腦活著也沒有用,因為它無法帶動軀體的運作。打個比方,大腦相當于一部電腦的CPU,而脊髓則相當于連接CPU和各個功能組件之間密集如麻的線路,由于線路過于復雜繁密,一旦斷開就很難重新連通,哪怕CPU是正常的,電腦也無法啟動。

  “我們整個脊髓是周圍神經與腦之間的通路,也是許多簡單反射活動的低級中樞。神經細胞在腦子里頭,它們有個很長的‘大尾巴’一直往下走,叫軸突。軸突會一直沿著頸髓到胸腰髓,換一個神經元,支配我們的手腳。一旦軸突損傷(也就是常說的脊髓損傷),就會向上影響到細胞,細胞就壞死。任何一個疤痕的阻擋,都會讓軸突長不下去。”張教授說。如果將人腦移植到軀體上,無論是活體或是機器,若身體不能動,也不聽大腦的指揮(缺乏一個大腦指令的傳導系統),那就等同于一個累贅。

  難關3:用人造大腦替代人腦

  “人造大腦”是計劃中被熱議的重點。若有一天,人腦可以成功移植到機器人身上,那么科學家們的下一步夢想,將是破解人腦之謎,炮制出和真人大腦功能完全相似的“人造大腦”。這也是“俄羅斯2045計劃”第三個階段的任務研究發明出和真人大腦功能完全相似的“人造大腦”,它可以儲存主人的所有性格和記憶,當主人去世后,擁有“人造大腦”的機器人“化身”將會繼續延續主人的生命。

  “我們現在對腦的了解只是皮毛。人腦具備那么多指揮功能,卻沒有標注任何的位置,目前我們只了解某些一對一的損傷位置,譬如說右腦的頂葉支配左邊手腳,左腦的頂葉支配右邊手腳,左腦的額下回后部支配人的說話中樞等等,但其他環節都還不知道。”張教授表示。我們對腦的認知不夠,所以很難將它全面地復制出來,從目前神經生理方面的研究來看,幾乎不可能。此外,生物材料和生物醫學這些醫學外的邊緣學科也沒有跟上。

  難關4:

  將思維“上傳”給機器人

  這項計劃的最終目的并非移植大腦,而是移植思維??茖W家希望能在不進行手術的情況下,將性格、記憶、思維模式和情感方式都移植到機器載體,使生物不依附生物體而獲得永生,最后實現打造“全息影像版”虛擬人的愿望。

  張教授認為,尋找載體或許不難,但是如何將思維、記憶等從人腦中導出,卻是最大的難點。人機接口問題以及肉體和機械之間如何銜接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記憶是腦電的存在,我們現在所獲取的就是腦電圖那些簡單的信號,還不能精細到帶有圖像和數據。海馬區、額葉、顳內側區都和人的記憶有關,但都不是最精確的。”他說,“無線電腦和傳遞數據技術的兩端都是人設計出來的,發射和接收都是人在操控。而腦子并沒有發射端,應如何將信息和記憶導出來都還不知道。”

  當然,對于未來科技人們都寄予厚望。“說不定哪天,突然找到一個能夠接收人類思維的‘頻道’,這樣導出記憶的夢想就可以成真了。”張教授打趣說道。

  短期目標

  使殘疾人實現正常人體功能

  Dmitry Itskov稱,該系統最初將應用于“殘疾人和瀕臨死亡的人”。這并不是“虛擬人”,而是一個“阿凡達代理人”,利用科技將一個殘疾人實現正常人體的功能,哪怕是接近正常功能也是很棒的。將“阿凡達”變成一個人體的替代品似乎有悖于倫理,但這些科技或許能夠幫助殘疾人加強“正常”的身體功能。

  “俄羅斯2045計劃”的研究組離最終目標還有一段長路要走。張教授表示,在醫學上很期待對人腦有更多的了解,并把科研成果用在醫學實驗和醫學研究上,去治療更多病患。但在過去20多年,還只是處于探索階段,而這個探索是枯燥和緩慢的,并且只是對每一個部分的認知作出修改、替代或者是銜接。當然,不可否認也會存在運氣的成分,可能在某一個時刻會有重大的突破。“這個計劃對現在的腦損傷病人是不是有幫助?在心理上也許是有的,但離實現最終目標還是太遙遠。”他說,“若誰能把‘脊髓截癱’給解決了,那將是一個重大的突破。讓這些人站起來,就證明脊髓能再生或是接通,就是一個非常了得的成就。現在看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希望有這么一天能解決。”

  “俄羅斯2045計劃”四個階段

  計劃將分四個時期和步驟,分別打造出四個“阿凡達”化身。(資料圖片)

  阿凡達D 2040年~2045年

  打造出一個全息影像版的虛擬“阿凡達”。

  阿凡達C 2030年~2035年

  科學家將會研究發明出和真人大腦功能完全相似的“人造大腦”,當主人去世后,擁有“人造大腦”的機器人“化身”將會繼續延續主人的生命。

  阿凡達B 2020年~2025年

  當一個人去世后,科學家可以將他的大腦移植到“阿凡達”機器人身上,從而使他的生命可以在這個“生化機器人”身上繼續“存活”下去。

  阿凡達A 2015年~2020年

  打造可以通過人腦進行遙控的機器人。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3203.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