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假肢由一家冰島殘障人器械公司研制成,它由50到80層碳纖維構成,重7斤,為了方便跑步,腳底還添加了耐克的跑鞋鞋底。這樣一款假肢,價格達到了1.5萬英鎊,全世界使用者不到300人,這讓很多家境普通的需求者望洋興嘆。
昨天的一條消息,可能會給不少假肢需求者帶來福音,有兩名美國的科學家,利用3D打印機,給不少患肌肉萎縮癥的兒童打出了“假肢”。這些“假肢”雖然沒有刀鋒戰士的假肢高級,但是它一樣的可以幫助患病兒童寫字、畫畫、跟媽媽正常的擁抱,更重要的是,它足夠便宜,價格不到1500美元。
“3D打印機”是什么,大家在最近幾個月的時間內,已經有所耳聞。通過“3D打印機”我們可以打印出會飛的飛機、可騎的自行車,一塊能吃的蛋糕,能穿的衣服與鞋子。只要你能找到足夠的材料,和一張足夠細致的立體模型圖,3D打印機甚至可以打出一棟真實的房子。
目前,3D打印機發展最成熟的市場是美國。這里有兩家最大的3D打印機公司:一家叫做Stratasys,另一家叫做3D Systems公司,兩家都是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每年的收入過2億美元。寶馬、戴爾、英特爾、耐克等世界五百強企業都是它們的客戶。這些3D打印機公司,正在以每年50%以上的增長率增長著。以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機公司Stratasys為例,從2009年到現在,短短三年間,它的股價從8美元,漲到了64美元,漲了8倍。3D打印機的技術,改變了美國制造業的格局,以至于美國《時代》周刊已將3D打印產業列為“美國十大增長最快的工業”,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則認為它將“與其他數字化生產模式一起推動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為了表示支持,去年6月份,美國出臺了相關政策,扶持3D打印機行業,數億資金開始涌入這個新興的行業。
據了解,雖然中國目前并非3D打印的主要市場,但已經有不少嗅覺敏銳的掘金者,而且這個群體正不斷擴大。據了解,目前世界幾家大3D打印機供應商都沒有在中國設立直銷部門,代理是唯一的銷售模式。3D打印機在國內企業級裝機量在400臺左右,近兩年增長尤其快,年增速均在70%左右,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億元人民幣。
目前在中國,3D打印技術主要用在工業設計、機械電子、汽車制造、建筑、醫療、動漫和珠寶等領域。其中,醫療行業是最大的使用群體,一些高級的牙科公司都采用3D打印技術,制造牙齒模具,更加精確的種牙。不過,一臺3D打印機的價格達到了上百萬,這樣昂貴的價格,迫使絕大部分的3D打印機的購買者鎖定在企業的身上。
當然,對于個人來說,也不用太沮喪。在國外,有一些科學家通過自身努力研發出3D打印機,這些科學家把一些關鍵的技術在網站上公布,供愛好者使用。這讓中國的IT人士產生了興趣,一些實踐者開始嘗試在國內自主研發3D打印機,這些打印機價格更加便宜、親民,這些嘗螃蟹的人,也依靠自主研發的3D打印機,開始做起了生意。
從工業領域到尋常百姓家,3D打印的產業鏈正在形成。
紐約的一家利用3D技術生產消費品的公司。他們擁有20萬的注冊用戶,公司通過在線搜集用戶的創意,產品設計圖紙,用3D打印機以最快的速度成型,再上傳討論,最終確定方案后批量生產,在線上線下都銷售。目前,他們最成功的產品是一排可折疊的接線板,設計者常從一個創意就獲得不少的收入,有的用戶一年能賺幾萬美元。
另一家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Effect公司,利用3D打印機為電影特效片段制造3D模型和原型,在電影《侏羅紀公園》、《阿凡達》、《鋼鐵俠》以及《復仇者聯盟》中都有應用。
日本一家公司甚至推出了面向個人的“Baby復原服務”,只需提供嬰兒在母親肚子里的X光照片,他們便可以復原成三維圖像后,打印出一個“肚子里的嬰兒”模型作為紀念。
總而言之,對于3D打印機來說,耗材決定邊界。只要你能夠找到足夠的材料,3D打印機就能像多啦A夢的口袋一樣,讓別人見證奇跡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