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國外巨頭主導國內3D市場 我國企業該如何應急?(2)

   2012-08-20 轉載于網絡佚名3500
導讀

國內3D產業發展狀況主流3D電視廠商通過技術驗證由于市場上3D電視產品種類多樣,標準不一,3D電視終端產品與中國3D電視試驗頻道信

國內3D產業發展狀況

主流3D電視廠商通過技術驗證

由于市場上3D電視產品種類多樣,標準不一,3D電視終端產品與中國3D電視試驗頻道信源的兼容性備受關注。3D電視聯合實驗室正加緊驗證目前國內市售主流品牌3D電視機(含主動開關式3D電視機、被動偏光式3D電視機、兼容雙路3D信源的裸眼3D電視機、3D電視一體機)及3D播放器產品是否兼容3D電視試驗頻道信源,評估中國3D電視試驗頻道信源在3D整機上的顯示效果和舒適度是否符合消費者觀賞要求,排除觀看安全隱患等問題。

由C3D聯盟牽頭,聯合廣電運營和產業制造等3D產業鏈力共同成立的"國家3D電視產業協作項目組"及"3D電視聯合實驗室"具體承擔了該工作,按照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印發的《3D電視技術指導意見第一部分:節目制作播出》和《3D電視技術指導意見第二部分:高清幀兼容3D電視信號傳輸》,聯合骨干彩電企業組織主流電視機產品開展"3D電視閉路測試",并及時協同"3D節目制作"和"網絡傳輸"環節,最終達成了以下階段性目標:

驗證主要品牌的主流3D電視機兼容3D頻道時的信號壓縮取樣格式;通過技術試驗和推薦HDMI連接方式,驗證市場上主要品牌的主流3D電視機兼容廣電網絡運營商的高清機頂盒及3D電視業務表述;驗證主流3D電視機能夠正常接收并顯示高清機頂盒輸出的3D頻道電視節目源;積極協調"節目制播"環節,避免目前國內絕大部分3D電視機因3D信源格式問題而被迫繳納數億美金專利許可費及版權費的被動局面。

國內3D產業凸顯技術專利短板

隨著中央電視臺3D頻道試播,在互聯網電視、智能電視、3D電視等新概念的引領下,國內3D產業漸漸步入正軌。在硬件的升級拉動下,技術專利凸現亟待解決的難題。

中國3D顯示技術專利的主要申請人一半是大學一半是企業。然而,這些企業中不包含電視廠商。目前,國內3D顯示領域擁有專利數量最多的是浙江大學,但也僅有79件。全球3D顯示全球專利擁有量第一的索尼公司,手握1065件專利技術,這些技術涉及攝錄機、播放器、顯示器、游戲機等整個3D產業鏈?,F階段國內各企業都在培養壯大著3D研發隊伍,但研發成果主要集中在應用型技術領域,基礎技術還得依靠國外廠商。長虹電器、創維—RGB、康佳集團、TCL集團、海信電器等自主品牌電視企業都僅擁有10件左右有關3D顯示的專利,這與國外的廠商專利數差距高達100倍。而從專利數量差距上可以看出,國內電視企業一旦與國外企業發生專利爭端,整體形勢將極為被動。

目前3D產業突破口在于3D基礎技術專利和創新產品,必須通過大力的培養3D創新人才和創作團隊來實現良性產業高速發展。各大高校可因應具體情況開設3D相關專業課程,企業除增加3D培訓,也可通過與高校達成聯盟的方式共同展開研發。qcY3D中國

片源匱乏3D電視發展潛力大但普及慢

2012年初,由中央電視臺和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深圳六家電視臺共同開辦,依照責任分組、經費自籌的原則進行的六臺聯播3D頻道正式開播。各臺分別制作節目,中央電視臺采用左右拼接方式占用一個高清頻道統一播出。通過衛星覆蓋全國,面向有線電視網前端,傳輸過程采用加密方式,用戶免費接收,以后將逐漸擴大到幾十個地區。3D的開播對硬件產業拉升明顯。隨著3D電視試驗頻道的成功開播,2012年春節期間,3D電視機市場銷售占比達60%。

不過,試播中也反應出一些重要問題。其中,內容單一且在賣場沒法演示極大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在內容上,存在一些不符合3D電視制作的技術問題。包括:左右眼畫面明顯差異,個別畫面左右眼畫面內容甚至不一致;畫面正負視差過大;左右畫面有垂直視差;畫面主體超出安全范圍時間過長或范圍過大;字幕與畫面有前后關系沖突;會聚面突然調整,每個節目的雙畫面會聚距離不統一和會聚過大,有的竟超過5cm(一部好的3D片雙畫面會聚距離不會超過1cm)。這些規格不統一造成了部分節目重影嚴重,給觀眾帶來不適感。

三星與LGD都在3D市場進行了大量產業化努力,除了面板和終端生產外,還在3D片源上投入大量精力。三星支付平臺已有兩萬多部3D片源,除了在銷售電視時免費提供用戶50多部3D節目外,用戶還可以登錄三星VOD服務平臺購買更多3D影片。對此,國內電視廠商仍然處于各自為戰的境地,在思想上還是典型的硬件廠商心態。

國內廠商3D面板主要依靠進口

現時,由于國內產業鏈尚不完備,在韓國兩大巨頭的強勢主導下,國內廠商只能選擇技術"站隊"。兩大3D技術陣營中一方是三星的主動快門式技術,另一方是LG旗下LGD公司的偏光技術,國內廠商基本采用韓國兩大巨頭生產的3D電視面板,再次淪為產業鏈的下游。

由于快門式3D眼鏡笨重昂貴,畫面有閃爍,而偏光式技術門檻低,相對便宜,創維、長虹已經100%生產不閃式3D電視,海信、康佳、海爾的3D電視也有一半以上采用LGD的屏幕。TCL則選擇了與三星、夏普、索尼等國際品牌站在一起,其快門式3D技術能完全保持原有畫面的分辨率,可以享受到真正的全高清3D效果,并且片源相對較多,是目前中高端3D電視的主流技術。偏光技術則面臨清晰度較低的難題。

就目前來看,兩種技術各有優缺點,也都在快速向前發展。但國內廠商在技術研發投入上存在先天缺陷,尚不能在各自技術體系的演進上貢獻力量。三星在不斷降低眼鏡價格的同時,通過與等離子屏結合改進快門式技術的缺陷,LGD也在通過研究新的屏幕來提升偏光式的清晰度。國內廠商在核心技術的演進競爭上再次落后。

急需3D電視產業標準出臺

由于國內3D產業標準不明,因此相對應的3D片源標準也沒有確定,出現了一些3D資源無法在某些廠家3D電視上正常播放的情況,3D電視的初期試水消費者正在面臨各種煩惱。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加快國內3D電視產業標準的出臺,并且在現有3D技術初期應用中汲取經驗教訓,盡快選擇一種更有潛力的3D技術加以扶持,同時從政策上加快產業化進度,形成一條自有的3D產業鏈。

不久前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透露,我國3D電視產業標準有望年內出臺。但隨著市場上3D電視熱潮漸起,"無3D、不電視"的趨勢已經明顯。此前由于在網絡電視的發展上遭到狙擊,與不同體系的內容制作者的"合縱連橫"遇到政策限制,國內廠商在3D片源上偃旗息鼓,只有硬件產業在不斷拉升,總體產業鏈的促成依舊沒有期限。

本土3D標準遲遲未能出臺,將加劇國內彩電廠商在3D產業上邊緣化的危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3234.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